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宋朝的政策制度

发布时间:2020-07-06
1

宋朝的政策制度是什么?宋朝的制度决定了宋朝最终毁于外族人手里

宋朝
宋朝的政策制度

王朝的更替无非以下几种情况,外族入侵、农民起义、大臣篡位和武将造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权臣篡位和手握重兵的大将军、藩镇等拥兵自立。

北宋灭亡后,赵构匆忙间组织南宋政权,整个国家内忧外困,这套制度很难执行,于是出现了中兴四将都拥有自己嫡系部队的局面,这是赵构不想看到的,但时局混乱,她不得不审时度势,默许甚至支持这种局面的存在,随着南宋内部的逐渐稳定,像岳飞那样,有着数量惊人,而且忠于岳飞的嫡系部队,已经完全有实力替代自己,关键是岳飞并没有像韩世忠那样,愿意彻底放弃兵权,而是积极主张北伐抗金,这已经成为赵构最大的一块心病。见于岳飞和军队之间的稳固关系,单纯的夺岳飞兵权,已经难以控制岳飞和岳家军之间的联系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两方面下手,一个是杀掉岳飞,彻底绝除后患,另一个就是分解岳家军,拉拢岳家军中影响较大的王贵出来平定岳家军的情绪,杀掉岳飞的同时,也杀掉在岳家军中威信较高的岳云和张宪。岳云和张宪本来被秦桧和万俟卨判的流放,赵构御批将两人处死,足见赵构对岳家军的忌惮之深。

正是宋朝严格执行了更戍制这个政策,彻底解决了武将拥兵造反的可能性,但也造成了对外军事力量薄弱的弊病,这就埋下了宋朝最终会毁于外部入侵的隐患。

取消府兵制

宋以前,实行府兵制,地方官员自己招募士兵,自己统领,这样得到的士兵只对招募他的长官用命。宋以后,所有的军队由国家招募,然后将精兵都编入禁军,派专人训练部队,禁军归中央统一指挥调遣,调兵权由枢密院掌握,中央设三军都指挥使,军队将领只能指挥中央临时派出,而且是经过别人训练出来的军队。虽然这样可以避免主将意图不轨,但这种由别人训练出来的军队,只能按照以前训练过的阵法去打仗,所以枢密院会根据派出的军队给带兵的主将配相应的阵图,主将只能根据阵图使用这些部队,战场的状况瞬息万变,遇到突发事件或对方不按常理出牌,所训练的阵法无法适应战场情况下,主将立刻束手无策,只能选择逃跑一条路。宋金联合灭辽战役中,北宋十几万大军,面对耶律大石和萧干的三万人马,被打得溃不成军,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如果是岳家军那样,兵将经过长期磨合,士卒效命,个个争先,与主将的战术意图配合默契,在占有那么大的数量优势,岂有不胜之理?宋朝这个制度,有点顾此失彼,解决内部问题的同时,是外部问题更加突出,亡于外族不是偶然。

文官监军

最典型的就是潘美和杨业事件,潘美是北宋名将,与杨业并没有私仇,两人本来配合默契,早在雁门关一战就形成默契,取得不错的战绩。在征辽战役中,潘美和杨业所带领的这一路,是三路大军中打得最漂亮的,但因为另两路出了问题,不得不回缩撤退。杨业被监军王侁逼的只身赴险,在监军王侁的干预下,潘美没有能够及时有效的接应杨业,造成杨业所带领的不对全军覆没于陈家谷。监军代表的是皇帝,目的很明显,就是监视在外带兵征战武将的行动,这些监军并不太懂带兵打仗,但因为身份特殊,主将对他们都有些忌惮,这就造成监军干涉...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