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描写寒衣节的诗句有哪些?经典的描写寒衣节的诗句
寒衣节,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与寒衣节有关的诗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寒来无处寄寒衣 方干 《君不来》
月明人自捣寒衣 冯延巳 《酒泉子·深院空帏》
不捣寒衣空捣药 白居易 《秋晚》
寒衣不要宽 白居易 《闺怨词三首》
独于客路授寒衣 杜牧 《中途寄友人》
寒衣徒自香 王勃 《杂曲歌辞·秋夜长》
谁家今夜捣寒衣 宋之问 《明河篇》
何处捣寒衣 刘长卿 《余干旅舍》
行客念寒衣 刘长卿 《桂阳西州晚泊古桥村住人》
白露催寒衣 李白 《秋夕旅怀》
霜叶是寒衣 包何 《江上田家》
衣寒衣湿披短蓑 王建 《水夫谣》
夜寒衣袂薄 叶梦得 《临江仙·不与群芳争绝艳》
送寒衣时节 朱敦儒 《十二时/忆少年》
宽尽寒衣销旧香 曾觌 《沁园春·更漏迢迢》
到家恰好整寒衣宋吴潜 吴潜 《鹧鸪天·去日春山淡翠眉》
寒衣俟蚕缲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坐索寒衣托孟光 白居易 《冬至夜》
忆酒典寒衣 姚合 《秋日闲居二首》
不堪织寒衣 贾岛 《客喜》
发寒衣湿曲初罢 刘沧 《江楼月夜闻笛》
尽室未寒衣 皮日休 《贫居秋日》
至今犹自著寒衣 卢汝弼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
先脱寒衣送酒家 崔道融 《对早梅寄友人二首》
年年辛苦寄寒衣 陈陶 《水调词十首》
月明人自捣寒衣 冯延巳 《酒泉子·庭下花飞》
寒衣欲谁待 陶渊明 《拟古 其九》
当暑厌寒衣 陶渊明 《有会而作》
象床素手熨寒衣 苏轼 《四时词》
寒衣待橘洲 苏轼 《虔守霍大夫监郡许朝奉见和此诗复次前韵》
微醉当寒衣 方回 《老而健贫而诗自志其喜八首》
典尽寒衣未觉贫 方回 《晚春》
急雨迫寒衣 方回 《重至秀山售屋将归十首》
呼童熨帖旧寒衣 刘克庄 《初冬》
夜呵刀尺制寒衣 刘克庄 《寄衣曲》
连营回首望寒衣 刘克庄 《戌妇词三首》
寒衣补毳袍&...
查看详情>>与“描写寒衣节的诗句有哪些?经典的描写寒衣节的诗句”相关的文章
寒衣节有哪些习俗?寒衣节习俗介绍
送寒衣
十月朔,秦岁首,送寒衣。秦人过年的节日食品是“黍臛”,《荆楚岁时记》记载:“十月朔日,黍臛,俗谓之秦岁首。”阴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秦朝虽然早亡,但秦岁首之习,不仅在汉初沿用,而且在汉行《太初历》之后,仍有影响。宋人蒲积中编《古今岁时杂咏》卷38载诗人沈遘的《初冬近饮酒作》,其中咏道:“吾民久已作秦民,迄今十月犹遗俗。”从中可以看到秦文化至宋代,仍有遗存。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寒衣节流行于北方,南方鲜有耳闻。
在北方到了农历十月一之后,天也就一天比一天寒冷了,为此,人们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寒衣节的由来和故事传说是什么?寒衣节的来历和故事
寒衣节,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有关寒衣节的来历,版本有多种,最早的是来源于周人的腊祭日,这天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而时间恰好在农历十月一日,而在之后的《诗经》《唐大诏令集》、宋代的《岁时杂记》、明代的《帝京景物略·春场》中都有记载十月一日祭祀祖先的内容,清朝的《帝京岁时纪胜》有具体提到“寒衣节”时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故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宋人尚无此称。南宋时,民间开始兴起在十月朔日扫墓,并焚烧衣物。明代北京,有专门售卖寒衣的纸店。
1.迎冬礼仪
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中国民间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形成的,那就很难对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2.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3.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
查看详情>>与“寒衣节的由来和故事传说是什么?寒衣节的来历和故事”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