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林冲棒打洪教头,简单的故事背后体现了水浒的魅力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早已是家喻户晓。书中,许多经典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一些故事因为备受欢迎,还被搬上了荧幕。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吴用智取生辰纲”等。
然而,近年来很多读者对水浒的评价并不太好,一些人甚至觉得,水浒中有不少血腥暴力的情节,应该从四大名著中踢出去。
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对名著的误解。论血腥暴力情节,《西游记》《三国演义》不比《水浒传》少,尤其是《西游记》。另外,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在于其刻画人物成功,故事情节精彩,文字朴实优美,思想艺术方面等,而不是因为书中血腥暴力情节之有无或多少。
我们从“林冲棒打洪教头”故事,浅析《水浒传》的文学魅力。
故事情节
林冲遭高俅陷害,被发配到沧州,途中遇到柴进,而柴进久闻林冲大名,遂邀请他到庄子里。柴进的庄子里,有一位教师姓洪,即洪教头。洪教头见柴进对林冲很客气,又觉得林冲不过是骗吃骗钱,所以提出要和林冲比试枪棒。柴进也想见识林冲本领,遂让二人比试。
但具体的比试过程,作者没有一笔写完。
因为碍于柴进的面子,林冲并不敢发挥真本领,而且他脖子上还有枷,所以和洪教头打了四五回合,他便主动认输。薛霸下了林冲的枷后,洪教头刚要动手,柴进又用二十五两的银子作为利物,逼林冲使出真本事。
接下来,林冲使出真本领,仅仅一回合,他就打败了洪教头。
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作者要写林冲打败洪教头,没有一挥而就,而是先有林冲认输,再有柴进激将,最后才让二人真正比试。整个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样的情节设计,会让读者觉得好奇,能吸引读者想看下去,而且不会让读者审美疲劳。
金圣叹在点评这段时,也几次说“奇文”“奇绝”“令读者出于意外”。
人物性格
从林冲到柴进庄子里,到他打败洪教头,这段情节,作者用了两千多字。但是,真正的比试,也就百余字。既然百余字就能写清,为何作者还要花那么多笔墨呢?还有,为何作者不直接写二人比试,偏要一波三折呢?
作者不是为了凑字数,而是为了衬托。衬托什么?衬托林冲的性格。
起初,林冲戴着枷,无法使出真本领,也害怕伤了柴进的面子,故而只是应付洪教头。后面,开了枷,柴进又用银子激他,林冲看了出来,所以使出真本领,一招把洪教头打倒在地。
这么写,符合林冲的身份和性格。之前的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但这个时候,他只是囚犯,又初来乍到,所以放不开。故而他谨慎隐忍,唯恐得罪了洪教头和柴进。
林冲的谨慎隐忍性格,从他和洪教头的打斗招式,及具体过程,也能看出来。
交手之前,两人招式不同,洪教头使的是“把火烧天势”,林冲使的是“拨草寻蛇势”。这两个招式名称,并非作者随意编造,而是两人性格...
查看详情>>与“林冲棒打洪教头,简单的故事背后体现了水浒的魅力”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