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中国传统节日信息

重阳节习俗

发布时间:2020-05-27
1

重阳节习俗的句子(精华100句)

重阳节习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重阳节习俗的诗句(精选100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重阳节到,为你折上六只千纸鹤。分别给它们取名为健康,快乐,美丽,幸福,财富,亲情,六六顺利。祝重阳节快乐!

2、九日无欢可得追,飘然随意历山陂。蒋陵西井风烟惨,也有黄花一两枝。——《九日》北宋王安石

3、浮过一朵云,落下幸运雨;呵出一团气,结成快乐冰;吹来一阵风,送出吉祥雪;奉上一信儿,道来永恒心。重阳了,祝你幸运快乐吉祥“九九”。

4、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6、问候给过你,祝福送过你,但是都比不过今天的重阳节,我的问候和祝福都是双重的,愿你快乐久久相拥,幸福久久相随。

7、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8、忘记生活的烦恼,生活就会美好;祛除日子的单调,日子就会奇妙。思念在心头萦绕,问候在节日来到。重阳来到,开心一笑!

9、寒食吊之推,端阳悲郢客。如何重九日,不祀陶彭泽。——《九日杂咏》清赵与楩

10、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重阳日有作》

11、追往事,去无迹。——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12、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九日登巴台》

13、又到了重阳佳节,想起独在异乡的你心里难免有几分惆怅,想问一句你在他乡还好么,期待你回来得那一天我们一起欢聚。

14、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

15、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6、九月登高望,苍茫远树低。菊黄盈双袖,湖光草色稀。秋高气爽飘香日,当是相约赏月时:良辰聚重阳,一起赏景如何?鸿雁且去,贺卡相约。

17、九九重阳节,送你久久的祝福,久久的平安,久久的快乐,久久的团聚。请久久的珍藏这条信息,里面有我久久的牵挂。愿你重阳节快乐。

18、九九重阳节,愿你好运重重,脸上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每天都像过节般快乐。重阳节到了,愿你快乐幸福,健康好运一生。

19、萧飒秋声楼上闻,霜风漠漠起阴云。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风吟蟋蟀寒偏急,酒泛茱萸晚易醺。心忆旧山何日见,并将愁泪共纷纷。——《九日北楼宴集》唐权德舆

20、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九九相逢祥瑞降。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秋高气爽喜洋洋。金菊飘香,归雁成行,健康喜乐福绵长。重阳节,祝你幸福安康!

21、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九日》

22、九九重阳,大吉大利,岁岁重阳,六六大顺,重阳之夜,七星高照,喝酒赏夜,十全九美,金秋十月,喜气浓浓,祝天下有情人:幸福美满,岁岁重逢!

23、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杜甫《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

24、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沉醉东风》

25、...

查看详情>>
2

端午与重阳为什么会被混淆?它们有什么相似点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重阳节
重阳节习俗

话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就连节日也是多种多样,但是在这个现代化社会,在乎中华文化传统的却越来越少了,就拿节日来说,肯定有人是出了像新年、中秋等重大节日之外,有些节日是不看日历根本就不知道是几月几号的,那有没有人把不同的的节日混淆呢?

今天就来说说这两个容易混淆的节日“端午节”与“重阳节”。

先来说说端午节

先来说说这个节日都有哪些叫法,由于中国地大物博,自然不同的地方叫法也不一样,端午节除了“端午节”这个叫法之外还有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

那了解了名称我们总要知道它的日期是哪一天吧,它的日期就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根据平闰年的变化,它的阳历是不一样的哦。

节日的时间与名称都介绍完了,接下来就是节日的内容了,简单一些,我们先从一个吃货的角度来看看吧。

这吃货还得分一下地域,但是普遍的大家都知道当然就是吃粽子,饮雄黄了,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在吉林省延边的朝鲜族这里吃的就是独特的打糕了,总之地方不同,庆祝的方式也有所差异。

那吃说完了,我们在说说端午还有什么好玩的内容吧,首先在端午这一天就是插艾草、拴五色丝(彩绳),祭龙王、竞龙舟,那提起龙舟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些龙舟与端午的由来了。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纪念介子推说以及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但是最让我们接受的就是纪念“屈原”了。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泪罗江自尽。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那我们再来看看重阳节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重阳节与端午一样都有许多的节日习俗,比如晒秋、放纸鸢、登高、吃重阳糕、祭祖、赏菊、饮菊花酒等等。

那关于重阳节的起源就很缥缈,有的记载都能追溯到上古,在此就不多做解释了。

上面说了这么多,所以说这两个有相似却不相同,这端午节的叫法端阳节与重午节总是能让我们混淆。

对了,还有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而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都是“四大”,可后面是不一样的哦,一个是祭祖、一个是传统。

说了这么多,不知作为读者的你分清他们的不同了吗?


查看详情>>
3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重阳节习俗介绍

传统节日
重阳节
重阳节习俗

1.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据文献说,“登山祈福”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2.辞青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清明)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如果说上巳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节日,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间有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风俗。

3.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4.佩茱萸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越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