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为什么他会有嗜杀成性这个标签?白起一生中杀了多少人
《大秦帝国》的确美化了秦国人,但是白起就是那么一个人,就是发生了那些事,如何看待,完全取决于你的视角。你用个人私德去看,杀一个人都是罪大恶极,更何况白起杀了100万人左右。
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又是另外一回事:1、粮食问题。长平之战由三年的对峙走向决战,其核心原因是两国都没粮了,赵国问题更严重一些,秦国养自己的兵都快崩溃了,再养一堆数量差不多的赵军,压力太大了。而且长平之战决胜大概在10月多,一轮秋收刚结束,投降的士兵投入农业生产,得整整一年才能有产出,这些人得养一年。
2、叛变问题。这个是有可能的,当时的上党居民精赵,燕赵的刚烈之风,再加上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国的国力损耗,如果出现大的军事叛变和对抗,胜利果实灰飞烟灭。
3、战国走势问题。春秋战国几百年,你方唱罢我登场,来回拉锯,胜负不分。楚国天天迁都都没死;齐国都攻占了燕国首都,燕国又复国;齐国被打到剩2个城,又死灰复燃……所以就造就了白起的军事思想: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的。事实也证明,在范雎的远交近攻和白起的歼灭战之后,战国的局势立马明朗,秦国统一大势所趋。有答主也提过,长平之战秦国占领的土地,很多都吐出来了,如果没有歼敌40万带来的实力对比优势,还损耗大量国力,秦国可能会成为背了胜者之名的输家。
4、历史发展问题。如果赵国还有能力和秦国长期对抗,双方因为战争死亡的人口,后方饿死的人口,战国历史延长,互相征战死亡的人口,可能都不止这个了。
以上4点也都是感性地、定性地去看的,并没有太严谨、科学的数字论证,说不定不杀还更好。而且白起之前就有伊阙之战杀韩魏联军24万的经历,秦昭王肯定也是知道的,如果秦昭王不赞成,那长平之战应该会嘱咐白起,或者不用嘱咐白起也知道秦昭王不赞成,但是长平之战白起顺利杀降,秦昭王也没有非议,所以到底是白起自己的意思,还是秦昭王的指令,还是双方的默契,我们都不得而知。
所以我们现在回看这件事,只能说白起确实冷酷,但也需要认识到其加速了全国统一过程,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国家千年的统一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辩证地去看就行了,说清楚角度和立场就行了。
查看详情>>与“为什么他会有嗜杀成性这个标签?白起一生中杀了多少人”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