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历史上著名暴君隋炀帝有多残暴呢 他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放过
历史上著名暴君隋炀帝有多残暴呢
史载,杨坚出自关中高门弘农杨氏,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被北魏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其父杨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父亲杨忠死后,杨坚承袭随国公的爵位,之后,杨坚夺权建隋。
隋朝虽然是个短命朝代,但是,开创者隋文帝杨坚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雄主。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他在南北纷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地一统天下。即位之后,他并没有被手下人的阿谀奉承冲昏头脑,而是宵衣旰食,采取了很多有利于巩固国家的举措。
可以说,大隋在隋文帝的治理下,政治、文化、经济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他在位二十四年,终年六十四岁。关于他的死因,后世之人一直众说纷纭,虽然,有不少人都认为他是死于儿子杨广之手,但是,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隋文帝出身行伍,一路从鲜血中杀出,这才打下了锦绣河山。经过连年的征战,他深知兵马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很重视培养下一代的军事能力。文帝率军南下灭陈的时候,杨广才刚刚二十岁。但是,隋文帝并没有娇惯他,而是让他做统帅,想要让他在战火中好好地锻炼一下。
他果然不负众望,在韩擒虎和贺若弼两员大将的帮助下,一举扫灭了陈朝。经此一战,他在隋军中崭露头角,也让隋文帝对他大加关注。之后,杨广率领隋军不断地立下战功。江南高智慧的叛军气焰嚣张无比,他率军赶到扬州剿灭了叛军。
突厥进犯时,他奉命北上,成功地抵御住了突厥,打出了隋军的赫赫威名。可以说,在隋文帝心中,他具有其他皇子不具备的军事才能。
隋文帝的儿子一共有五个,长子早就被立为了太子。而其他四个儿子中,属杨广最为出色。而杨广屡立战功的同时,也对皇位逐渐有了想法。看到大哥杨勇胸无城府,平日里除了饮酒作乐外别无他好,他决定用计谋使自己取代大哥杨勇的皇太子之位。
杨广有了野心后,整日里故意装作淡泊名利的样子,对种种奢华之物全都不屑一顾。他的宫室,是皇族中最简陋的。隋文帝向来崇尚节俭,于是,非常赞赏他的做法。与此同时,他与朝中大臣杨素勾结,不断地散布太子好色贪杯的流言,让隋文帝逐渐厌恶太子起来。
不仅如此,杨广还买通了隋文帝身边的下人,让他们在隋文帝面前诋毁太子,将太子说的很是不堪。最终,隋文帝决定废除杨勇的太子之位,改立杨广为太子。隋文帝重病缠身,躺在床上无法起来的时候,朝中人都在准备皇帝的后事。
杨广虽然表面上装作悲痛的样子,但内心却为将要到手的皇位感到欣喜万分。他急不可耐地写信请教杨素,问:如何准备隋文帝的后事。然后,便兴冲冲地跑到隋文帝妃子宣华夫人面前,想要调戏一番。不料,负责传信的人太过疏忽,竟然将杨素的回信误传给了隋文帝。
隋文帝顿时气得火冒三丈,又看到宣华夫人衣冠不整地含泪前来,忙问发生了何事。得知了杨广的罪行后,隋文帝决定紧急行事,马上将他的太子之位废掉。杨广早已在隋文帝面前布满了眼线,听到父亲想要废掉自己的消息后,他决定先发制人。
于是,他假传圣旨,...
查看详情>>与“历史上著名暴君隋炀帝有多残暴呢 他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放过”相关的文章
对于秦始皇的一生不同人有不同评价,他到底是英雄还是暴君?
秦始皇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的首位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他的一生可谓传奇。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1月27日—公元前210年)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出生。出生的确切地点在当时的邯郸的廓城(大北城)温明殿遗址和丛台以南,在今城内中街以东,丛台西南的朱家巷一带。是秦庄襄王的中子,商朝重臣恶来的第35世孙,嬴姓赵氏,名政。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嬴政十三岁时即王位,二十二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后来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三十九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灭六国后,以王号不足以显其业,乃称皇帝,是为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的一生饱受盛名,但也饱受骂名。这可以从以下看出来。
世人有许多骂他暴君,可他在位三十七年,却没有妄杀一位将军大臣。许多人斥责他严刑峻法,可他却制定了世界上最早保护人犯权利的法律。荆轲行刺,他怒火万丈,可秦军攻占燕国,却没有屠城暴行。他消灭六国未杀王公大臣,自己却被六国贵族夷灭三族。司马迁骗了我们,害我们被雕虫小技所左右褒贬。世人骂他暴君,可是寿宴上淳于越说他的江山不能长久安然无恙,批秦暴政,可是六国贵族未受屠杀监禁,罪犯农忙放假四十天。秦法细密动则触法?事实上却是文明越进步,法律越细密。陈涉因迟到要杀头而造反?出土秦简显示迟到仅是罚款,并非处死。
估计大家都会说阿旁宫,就有一些儒生讲秦始皇为一己私欲令六十万苦力修建阿房宫,项羽一把火烧了所有。儒生讲,秦始皇是妖孽,是暴君,焚书坑儒暴殄天物。儒生又记载,秦始皇一生劳民伤财,百姓苦不堪言。可是历史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2006年考古学家发现阿房宫根本没有建成,只有一个地基而已,项羽火烧阿房宫可见并不属实,两千多年来人们对秦始皇不惜民力,劳民伤财的事实产生了怀疑。后考古学家在秦墓大量的竹简里发现。秦始皇在位期间,制定了关于生态,农业,医疗,严惩贪污,各个领域完善的法律。这和当时的百姓苦不堪言是完全不相符合的。事实上,万里长城并非是秦始皇一人修建的。秦,汉,明一共修建了一万里,秦始皇只是一段而已。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秦始皇的专政残暴,但他也并非一味的专政残暴。他在改革道路上,或许做出了许多让世人不解,甚至不满的事情。但作为一个帝王想要管理好一个国家,必须有自己的手段和方法,或许这些方法并不能让所有人信服,让所有人都支持,所以便出现了秦始皇专政残暴的说法。但这并不代表秦始皇以前的功劳就可以一一抹去,有人或许会说秦始皇劳民伤财筑建秦始皇陵兵马俑,还有他焚...
查看详情>>与“对于秦始皇的一生不同人有不同评价,他到底是英雄还是暴君?”相关的文章
夏朝的灭亡都是因为这个暴君?难怪他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
直至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桀虽然有智有勇,但很残暴凶残,杀人成性,加上酗酒好色,劳民伤财,残害百姓。东边的商国便趁机骑兵伐桀,灭掉了夏朝。夏自禹至桀,历十四世十七王,存在了将近五百多年时间。
夏王不降死后,孔甲继位,夏朝开始衰落。孔甲加强了对于天神的崇拜,《左传》上说他“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认为孔甲对天帝恭顺,并且得到天帝的赏赐。《史记·夏本纪》谓孔甲,这是可信的说法。春秋时期的人说“孔甲乱夏,四世而陨”,所谓“乱夏”是指孔甲改变了夏朝的传统做法。相传,陶唐氏的后代御龙氏因为驯龙失职,而在孔甲时“惧而迁去”,可见孔甲时期,夏与许多方国部落的关系趋于紧张。然而,当时的夏朝在诸方国部落中尚有一定影响,还没有达到众叛亲离的地步,所以古本《纪年》说孔甲以后两传至后发继位时,一些东夷部落还“宾于王门,献其乐舞”,以表示祝贺。
孔甲以后四世即履癸,名桀,又称夏桀。相传桀甚勇武,《史记·律书》说他“手搏豺狼,足追四马”。他的最终失败跟桀时夏与诸方国部落的关系恶化很有关系。《国语·晋语》说夏桀伐喜姓之国有施氏,“有施氏以妹喜女焉”,才得免。古本《纪年》说桀伐岷山氏,岷山氏送名琬和琰的美女二人给桀,为桀所嬖爱,桀遂“弃其元妃于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间夏”。据《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夏桀曾经“为仍之会,有缗叛之”。有缗氏是帝舜后裔,为姚姓之国,因不服桀,而被夏所灭。《国语·郑语》说“已姓昆吾、苏、顾、温、董,董姓夷、豢龙,则夏灭之矣”。桀还将商族首领汤囚禁于夏台,后虽释之,但与商族关系已经完全破裂。总之,夏朝末年,许多方国部落叛离桀而归服商汤。夏桀失去了诸方国部落的支持,这是夏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夏朝后期,商族强大起来。大约在前16世纪时,商汤联合诸侯势力,先翦灭韦、顾、昆吾等夏的羽翼,然后进军夏朝腹地。桀仓皇应战,在有娀之墟被打败后,逃往鸣条,又大败,遂退于三..。桀在惨败之后,被放逐。《史记·律书》正义引《淮南子》说:“汤伐桀,放之历山,与末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南巢之山在今湖北巢县,桀死于此处应当是夏朝覆灭以后的事情。
查看详情>>与“夏朝的灭亡都是因为这个暴君?难怪他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相关的文章
为什么野史总说朱元璋是“暴君”?这个故事或许能告诉你真相
朱元璋微服私访,发现稻谷丰收,为何还气的将当地的县令斩首了?这事应该是来源于野史,不过也不奇怪,关于朱元璋杀人的野史太多了。在这些野史中朱元璋简直就是一个暴君,一会把和自己交谈的瓜农给杀了,一会把深夜给自己送吃的宫女给杀了,一会又要杀给自己做饭的厨子,这会又要杀县令了。野史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朱元璋杀伐果断,的确杀了很多人。
朱元璋为何杀人?因为皇位来得很不容易担心被篡位。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人,幼名朱重八,家里非常穷,穷到父母去世后埋葬的棺木和地都没有,还是邻居刘继祖好心给了一块地才安葬了父母。朱元璋给地主放过牛,为了生计又去黄觉寺出家做和尚,还是吃不饱饭,走投无路了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才人生开挂。朱元璋战功赫赫,最后成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担心功臣会抢夺自己子孙的皇位,所以找各种理由杀了很多功臣,但是因为朱元璋来自社会底层深知百姓的疾苦所以对老百姓还是很好的。朱元璋在午门外设立“鸣冤鼓”,民间老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讨不回公道,可直接上京击鼓告御状。朱元璋对贪污更是零容忍,当政31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连自己的女婿都杀了。
今天的野史虽然是朱元璋杀县令的故事,但是这事还是说朱元璋痛恨贪官,铁腕治贪的。
话说有一日,朱元璋又带着人微服私访了。朱元璋和一行人走到郊外,看着田里金灿灿的稻谷心情大好,但是却发现边上的农民还是唉声叹气的,于是就问道:“老人家,今年是丰收啊?为何还不高兴了?”老人家气愤回了一句:“有啥可高兴的,这些粮食还要送给县令一半了。”
老百姓的粮食还要送给县令一半?朱元璋一听这话马上就恼怒了,立马下令严查此事,结果这个老农说的还真是实情了。当地的县令嚣张跋扈,上任后一直在压榨农民,每家每户每年的收成都要交给这个县令一大半。所以即使是丰收,当地的很多百姓还是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朱元璋出身贫苦,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了,所以马上就下令把这个县令给斩首了。这个故事虽然来源于野史,但是朱元璋铁腕治贪却是事实,这点还是应该给他点赞的。
与“为什么野史总说朱元璋是“暴君”?这个故事或许能告诉你真相”相关的文章
修了大运河,为何隋炀帝摆脱不了昏君暴君的头衔?
杨广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14年,是中国人民最痛苦的14年。大运河工程,不到一年就死了250万民工,他连续干了6年,死者已不计其数。他修东长城、营建洛阳、显仁宫、江都宫、临江宫、晋阳宫、西苑等,致使民工死亡十之四五,每年征一二百万,这又是多少人?和人的生命相比,这些工程,即使是像大运河评价那么高的工程也一文不值。累累白骨堆成的工程,只能是罪证,不能算是什么伟业。尽管大运河在客观上促进了南北的交流,和经济的繁荣,但这与人民的生命相比仍然不足挂齿。别说死了数百万人,就是死了一个人,这个工程都是孽障。大运河流淌的是光荣与骄傲吗,它流的是数百万人的无辜的鲜血。我们片面赞美大运河的时候,我们是否漠视了那些生命?我们因此赞美杨广伟大的时候,我们内心是否麻木是否残酷?如果丰功伟绩与人民不但无关,反而要拿人民的性命去换得,那就只是滔天罪恶。
工程累死人逼死人还不算,他还要残暴地去杀人。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杨广下诏征天下兵进攻高句丽。大业八年,隋军出动一百一十三万士兵,却败于辽东城(今辽宁辽阳)。次年再发兵围攻辽东城。这时,在黎阳仓督运军粮的杨玄感看到“百姓苦役,天下思乱”,便乘机起兵反隋。杨广被迫从辽东撤军。杨玄感败亡后,杨广下令追究,杀了三万多人,三分之二的人是被冤杀的,并且籍没这些人的家人与财产。杨广还发配了六千余人。当年杨玄感围东都洛阳时,曾经开仓赈给百姓。杨广命人将接受米的人都坑杀在都城以南。这是多么残暴无道哇。据统计,杨广一手造成的天下大乱,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无数田地荒芜,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社会发生了大倒退。隋朝鼎盛时期大业初年,中国人口约有5000万,而到了大唐建立之初,中国人口仅剩1500万,人口减少达70%。
就是这样一个人,怎么可以说成是伟大的君王呢?一个手里有着数百万人之巨命案的人,他究竟伟大在哪里?这分明是个杀人魔王呀。伟大君王的证据寥寥无几,亡国昏君的罪证磬竹难书。他不是在有的人眼里是昏君断送了大隋江山,而是在普遍的观点里。
古人祖君彦说:”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今人高敏说:“隋炀帝耽于逸乐、沉湎酒色、滥用民力和拒纳忠言,这已是一千多年来史学界的公论,是任何人也无法否认的事实。”这都是公正之论,而且这个论点千百年来占主导地位。他是有一些功绩,但这些功与人民的整体利益无关,相反,这些功绩基本上是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与死亡上面。
结论,杨广是昏君是暴君毫无疑问。
与“修了大运河,为何隋炀帝摆脱不了昏君暴君的头衔?”相关的文章
隋炀帝摆脱暴君人设,他还有这么专情的一面
隋唐交界的历史,是一部精彩纷呈的英雄史,也是一部群雄逐鹿的战争史。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推行改革、发展经济,聚集了大量的财富。隋朝仓库富实、国力强盛是历史上仅见的。然而,隋炀帝杨广继位之后,十余年间,强大的隋王朝就土崩瓦解,很快灭亡了。
说起杨坚,大家对他的印象大多不深刻,他热爱工作、感情专一、勤俭节约。连盖房子都用旧木做梁,一生也只有皇后一位妻子。
一句话概括杨坚到底有多牛:
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连轴转了三朝,才终于把国家恢复到隋文帝时期的水平,可见他在位时的辉煌。
然而,本该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隋文帝,却好像一直被忽略。究竟是因为他的儿子太能造?还是因为他的儿子太能造呢?
隋炀帝历来名誉不好,他兴建宫殿、荒淫奢侈,整天在外巡游各地,最后用暴君人设把自己玩完了。其实,隋炀帝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在中国的皇帝中是少见的。“暴君”二字不可简单定论。
即位仅五年,便使隋朝国力达到空前未有的鼎盛,户口数直到数百年后的唐玄宗天宝年间方才超过。只不过他太过完美主义,什么事情都想做好,最终适得其反。
在政治上,他进一步深化改革,开创了唐代以参知政事官为宰相的先河。下令缩小封爵,取消高级勋官,“魏、周官不得为荫”,限制、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势力。营建东都洛阳,让政治重心脱离关陇集团控制。
在科举制中建进士科,使秀才、明经、进士三科并列,形成了通过考试选拔不同层次人才的更佳模式,最终完成了从察举制到科举制的过渡。
作为军事战略家,杨广遣将出兵,陆续攻灭交趾、林邑、契丹、琉球、伊吾诸国,更亲自率军远涉海拔数千米的高原,攻灭吐谷浑,征服了半个西域和整个青海。
这也是华夏王朝首次将青海高原划入版图。
他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西巡张掖,开拓丝绸之路,使全国物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南北东西各方文化经济交流得以通畅。
大运河的开通,对于沟通南北经济的联系和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显然,杨广本人对此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他开通运河的直接目的是适应当时政治军事需要以及个人巡游享乐的欲望。
他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极其残暴的督促和役使下,使广大人民为修运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正因如此,修运河的积极意义常常被人忘却,而杨广作为暴君的形象却愈加清晰。
修大运河,丝绸之路,建东都,复长城,立科举……人生苦短,但完美主义者隋炀帝偏要在有限的一生里把它们都搞定,结果用民过重,老百姓起来造反,最后被李家父子灭朝了。
隋炀帝在位期间,年年不断地大兴土木,大肆巡游,发动战争,挥霍财富,毫无限度地给百姓强加徭役、兵役,征敛财富,因而使原本富强的国力迅速消耗,原本安定的社会很快动荡,以致崩溃,使隋朝成为历史上继秦王朝之后的又一个短命的王朝。
隋朝虽然短命,但它为强大的唐王朝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隋朝结束了400年的分裂割据,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新局面;对秦汉以来的制度进行总结,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
查看详情>>与“隋炀帝摆脱暴君人设,他还有这么专情的一面”相关的文章
商纣王运用“炮烙之刑”,他在历史上真的是暴君吗?
读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历史人物,我比较喜欢阅读的是“亡国之君”。没有一位“亡国之君”在位的时候愿意亡国的,甚至他们也不曾感觉到自己会成为“亡国之君”。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无情地给他准备了这个空档。正因为这样,读“亡国之君”历史,更容易探索出一些历史的规律。
司马迁《史记》的卷三是《殷本纪》,记载了殷王朝——商王朝历经十七代三十一王的历史。这一卷里面频繁出现最抓眼球的词汇或者短句就是“殷衰”、“殷复兴”、“殷复衰”、“殷益衰”等等,让读者的内心好像坐翻滚越山车一样随之激烈地起伏跌宕,脑海中频繁闪换不同的画面,情不自禁地会生发出万般感慨。
看看商王朝最后一王——商纣王,被周军攻打至死到临头,还是“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作为一个帝王,临死的时候,还要执着地穿上“宝玉衣”,可见其有多么地恋物、多么地贪婪。当然,这也可以看做是商纣王希望死得有尊严、死得有勇气。所以,他也得到过这样的评价:“不投降。”相比之下,商纣王千般宠溺万般娇爱的妲己则是被周军杀死的。她没有勇气用自杀来和心爱的男人一起死去。或许,她根本就不曾爱过商纣王。
我注意到,司马迁在卷中屡屡用“淫乱”、“淫声”、“淫乐”、“淫虐”这样的“四淫”来形容商纣王。一部煌煌“二十四史”中,帝王被如此用“淫”来表述的,商纣王堪称第一人。中国俗话说“万恶淫为首”,商纣王真的是用自己不得不自杀身死的亡国一生,践行、验证了这个朴素的真理。
当“百姓怨”而“诸侯叛”的时候,商纣王隆重推出了“炮烙之刑”。至今,仍有人在津津乐道地谈论这个刑罚的残酷、残忍、残虐,它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刑罚史上的一大发明、一大创新,它也彰显了中国人的“恶智慧”。其实,问题的重点还不在于这个刑罚的残酷,而在于启用这道残酷的刑罚是要干什么?
历史告诉人们,商纣王运用“炮烙之刑”,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其前提就是要“封口”——禁止发出不同的声音。当比干等人“不得不以死争”而强谏的时候,商纣王已经觉得使用炮烙之刑都不足以平息自己的愤怒,干脆对比干用刀剖心,置于死地。这一幅历史的悲惨图景是用鲜血和生命涂抹而成的。
商纣王个人的素质不应算是差的。在思维上,他“资辨捷疾,闻见甚敏”;在身体上,他“材力过人,手格猛兽”。这些优点或者说这些能量,无法正常释放的时候,就会转换到“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的频道,就会转换到“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的频道,就会走上亡国之路。
后来,周武王在《尚书》中给商纣王开出了六条罪状,其中第一条就是:喝酒。写到这里,我这个喜欢“贪杯”的人,准备戒酒了。
与“商纣王运用“炮烙之刑”,他在历史上真的是暴君吗?”相关的文章
东吴孙皓把大臣脑袋当球踢?暴君竟然落得好下场
孙皓是东吴的一位暴君,暴君本来并非暴君,之所以会成为暴君,和身边众人的长期呵护是分不开。不过这里我们不讨论孙皓成为暴君的原因,就单讲一个叫做王蕃的东吴名士的坎坷人生,就可以知道孙皓为什么被称为暴君了。
王蕃本是一文艺青年,码字功夫高超,不但会做诗词歌赋,对学术也颇为懂行。东汉的科学大佬张衡曾经制作浑天仪观察星相,在当时可以说是空前的大发明。可是王蕃看了觉得古代的观星仪器太小,星星太多实在不方便,而张衡的浑天仪比以前大了许多,可是太大,连转动观察都很不方便。王蕃有了想法就动手去做,做出了一个改进版本,江东学界纷纷赞叹。
后来,王蕃当官了,一开始在东吴中央做了一个闲散的郎官,王蕃不满意,就炒了老板鱿鱼。到换了孙休做皇帝的时候,王蕃的名气更大了。为了塑造广纳贤才的光辉形象,孙休一口气聘请了王蕃、贺邵、薛莹、虞汜等四个学界名流担任散骑中常侍。这个中常侍和东汉的太监头子可不同,主要是负责传达皇帝诏令,向皇帝提出建议,和唐宋之后的翰林学士、御史的官职有点像。当时的人们看到这四位大儒出山,都觉得是吴国的幸事。
果然王蕃担任谏官职务之后,多番向宰相、皇帝进言。可惜,王蕃做学问很在行,做官却有些一根筋,不知不觉中得罪了丞相万彧,皇帝孙皓,导致最后被杀,落到脑袋也被人当球踢的可悲下场。
本来,万彧和王蕃是多年相交的老朋友,孙皓起初也对王蕃很是尊敬,为什么两人最后都一心要整死王蕃,就算杀头也不解恨呢?
孙皓为何要整死王蕃
在万彧出任丞相的时候,一些俗人看到王蕃还和万彧有来往,就四处散步谣言,说万彧一心要讨好残暴的君王孙皓,为虎作伥做了许多坏事。而王蕃本来是一个好青年,没想到竟然沦落到和万彧为伍。连一些王蕃的老朋友,长辈亲友都批评王蕃,觉得王蕃自轻自贱,搞得王蕃很郁闷。
为了表明立场王蕃给万彧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王蕃把万彧大大嘲笑了一番。王蕃说,鱼在深潭中游动,但总要浮出水面呼吸,这本是万物的本性。你万彧出身寻常,现在却骤然享受富贵,位极人臣。本来,就算是狗受到养育也能为主人看家,马受到养育也能让主人骑乘,可你万彧得到丞相的高位,为吴国,为百姓有什么回报呢?在王蕃看来,他万彧简直就是连狗马这样的牲畜都不如。万彧和王蕃多年相交,虽然现在富贵了,做了许多违心的事情,可对老朋友总算还不坏。没想到在老友王蕃心中,自己原来这么下贱。万彧为相之后,听到的见到的都是阿谀奉承的言辞,哪里还受得了这样的侮辱。一国丞相想要整死一个人那还不是小菜?
可王蕃毕竟是东吴名士,搞暗杀太丢分,万彧就把王蕃辱骂自己的话汇报给了皇帝孙皓,然后添油加醋,说,在圣明的朝代没有错误推举的人才,在明君的治下自然没有庸碌的官员。吴国在陛下(孙皓)您的英明领导下欣欣向荣,百姓安康,正是难得的太平之世。王蕃否定他万彧,否定一国的丞相,那就是否定君王,否定至高无上的孙皓陛下。
孙皓为帝霸道
但是,这只是其一。毕竟这件事情最恼火的还是万彧,孙皓犯不上做...
查看详情>>与“东吴孙皓把大臣脑袋当球踢?暴君竟然落得好下场”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