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怀古诗

发布时间:2020-06-30
1

刘禹锡古诗八首赏析,刘禹锡是怎样怀古和咏史的?

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的诗
怀古诗

唐代,是诗歌发展最繁荣的时期,唐诗,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学水平,在那个时期,共涌现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诗人,诞生了五万余首诗歌。其中,在中、晚唐诗歌中,咏史诗占比极大。

刘禹锡不仅仅是诗人,还是个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家。哲学家的特质是思考,而这种思考比一般人要深刻深邃!他能站在更高远的角度去审视世界。所以,在唐代诗人中,如果对写怀古和咏史的诗人进行排名的话,我认为,刘禹锡绝对第一,比排名第二的杜牧要高一头。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中唐咏史诗第一高手刘禹锡最著名的八首咏史诗,每一首都发人深省。

1、《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怀古诗之绝唱”,是诗人于白居易酒宴上即兴而成之作,当时酒席间的白居易、元稹、韦应物等人皆叹服。

2、《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诗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对野草、夕阳等事物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意味深长。

3、《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这首诗不仅仅是怀古,而是希望当朝统治者吸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4、《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这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三首,最后一句“后庭花”的出现,表明了诗人多么希望统治者吸取陈朝灭亡的教训,不要醉生梦死。

5、《巫山神女庙》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

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宋玉《高唐赋》中提到楚襄王游高唐时,梦见巫山神女,相与欢会,神女自谓“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巫山之下”。诗人以此为背景,运用想象的手法,使人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

6、《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这首诗是刘禹锡最著名的五言律诗,它以三国时期为背景,前四句对刘备的功业加以赞美,后四句为刘备没能生个争气的儿子而惋惜,蜀汉一兴一亡加以对比,含义隽永,发人深省。

7、《江令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诗中江令一说指江淹(就是成语“江郎才尽”中的江郎),一说是指江总(陈后主的近臣,被称为“宫体诗的最后一批诗人”之一),目前更多人支持江令指的是江总。

8、《生公讲堂》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生公”是对东晋高僧竺道生的尊称。相传他特别善于讲说佛法,曾到苏州说法讲经,但不被世人接受,后来,他就对着石头讲经,结果石头都受了感动。可想而知当时之盛况,而如今,一切都破败不...

查看详情>>
2

刘禹锡的怀古词作名篇五首,《金陵五题》有哪些诗?

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的诗
怀古诗

刘禹锡关于金陵的咏史诗。共有五首,这里选了其中最有名的第一、二首。第一首咏“石头城”,第二首咏“乌衣巷”。高棅的《唐诗品汇》评价《石头城》说:“意在言外,寄有于无。”这怎么理解呢?《石头城》不同于《西塞山怀古》,它完全脱离了对具体史实的描绘,诗歌描写的是石头城夜深月照女墙的寂寞景象,全部都是景语,但是它包含着作者很多的言外之意。石头城是三国孙权所筑,所谓“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本来是凭借长江天险的要塞之地,但是现在城空国故,六朝繁华也已经成为过往,江山依旧,而人事全非,这就具有一种普遍的历史涵盖性。

这组怀古诗名为《金陵五题》,其中包括五首诗,分别为: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着眼于石头城周围的地理环境,在群山、江潮、淮水和月色中凸显古城的荒凉和寂寞,格调莽苍,境界阔大,感慨深沉,历来备受赞誉。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这首诗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沈, 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这首诗独辟蹊径,避开了和金陵、六朝有关的所有史实,将感情线编织在貌似无关的周边景物中,以一种内在的对比结构暗连出六朝古都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虚实相生,极富张力。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此诗通过对陈后主的奢侈荒淫生活以及六朝繁华景象转瞬即逝的描写,总结了一代兴亡的教训,抒发了回顾历史的感伤情怀,既有怀古伤今之情,亦有以古劝今之意,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全诗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起来,以巧妙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在国势衰微之际对于高层统治者的讽谏之意。

怀古诗往往要抒发议论的,但这首诗不作抽象的议论,而是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使诗句具有无限情韵,发人深思,引人遐想。这样就避免了以枯燥的议论讥评古人古事,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美感。

《生公讲堂》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此诗咏唱金陵(今江苏南京)的一处佛教古迹。全诗四句,首句形象地渲染了当时听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讲法人数的众多以及态度的虔诚,后三句笔锋一转,描写生公身后的萧条情景。其章法是前一后三式,即前一句盛,后三句衰,结尾“一方明月可中庭”最为人所称道。

此诗咏唱金陵的一处佛教古迹。生公是对东晋高僧竺道生的尊称。相传他特别善于讲说佛法,刚到苏州时,由于不被了解...

查看详情>>
3

刘禹锡的怀古词作名篇赏析,沉浸在历史的兴亡,人世的沧桑

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的诗《西塞山怀古》
怀古诗

《西塞山怀古》

唐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读了刘禹锡这首《西塞山怀古》后,诗人也会令我们沉浸在对历史兴亡,人世沧桑的感慨思索里,尤其是对那种“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论断。对于许多忧国忧民的诗人,比如诗豪刘禹锡来说,本心是希望国家统一稳定的。

刘禹锡聪明好学,刻苦勤奋,十九岁就在长安和洛阳士林中混得个脸熟,搏得了良好的声誉。他二十一岁就中进士了,相对于其他考了多次而未中榜的士子来说,刘禹锡仅靠个人才华,可谓未负少年苦学。他的诗歌创作曾经得到江南著名的诗僧皎然和尚和灵澈上人的指导和影响,令师尊们叹之“孺子可教”。

刘禹锡之所以被人尊称为“诗豪”,主要是从他的诗词里能读出一种昂扬向上,百折不挠,大气豪迈的胸怀。刘禹锡有改革时弊,中兴大唐的志向。为此他加入了王叔文为首的改革团队。但因这个改革触犯了藩镇割据者,宫廷宦官和其他官僚们的既得利益而遭到反对和反扑压制,改革最终失败。改革者们纷纷遭到打压贬官,下放到各地。刘禹锡在多次被贬后凭着刚毅,倔强,乐观,豁达的心性生存了下来。同时,这种心性也融入到他的诗文里,著名的《陋室铭》,《秋词二首》,《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酬乐天扬州初见席上见赠》,《浪淘沙词九首其八》,等等。

在刘禹锡的诗歌里,有一类咏史题材的诗写的特别令人称赞。凝练含蓄的诗风,清新健达的辞气,简明深刻的内蕴,构成了他面对历史古迹,结合当前景状,而进行了对哲理的思索,忧国的感叹,对当世的警鉴。代表作有《蜀先主庙》,《石头城》,《乌衣巷》,《金陵怀古》等等。今天就让白马和诸位诗友一齐来读一读刘禹锡的著名咏史诗《西塞山怀古》。

白马独家译诗:

西晋益州刺史王濬的楼船战舰从益州出发,一路直下奔袭到东吴都城金陵,金陵城威严神圣的帝王之气就在一瞬间黯然消失了。用来拦截西晋王濬楼船的横江大铁索被火熔断沉下了江底——吴囯战败了,号称“石头城”的金陵无奈中被挂出一大片投降的旗帜。人世间像这样改朝换代,令人叹息的往事有好几回了,而西塞山依然矗立在这长江的寒流中纹丝不动。如今我们大唐帝国四海承平,并无战事,那山上高高的堡垒在雪白萧瑟的芦荻花间也变成了一片废墟。

西塞山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东部,是现在黄石市的一处风景区。西塞山本来也不高,海拔也就170来米。但是它的地理位置在东汉末年以来的古代战争中很重要,也就是说,它的地势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由于它据高临下,屹立于长江南岸,山崖之下就是滚滚长江,所以这在古战场上是一个易守难攻的位置。三国时代,它东接孙吴,西连荆楚,一时间成为炙手可热的战略堡垒。

到了唐朝,西塞山严然成了一处旅游怀古的胜地。诗人李白,韦应物,刘禹锡,张文潜相继写有关于西塞山风景和古迹的诗。刘禹锡经历一场失败的改革后,先后在江南的...

查看详情>>
4

刘禹锡的著名怀古诗《乌衣巷》表达了什么,还有哪些怀古诗?

乌衣巷
刘禹锡
刘禹锡的古诗
怀古诗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怀古诗是内容与思想都比较沉重的一类作品。这类诗都是怀古惜今,“有感而发”,往往是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刘禹锡的很多诗作都表现出了他无与伦比的乐观精神,例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等等,这些诗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遭受挫折之人。而除了这些诗,刘禹锡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他的咏史怀古诗。

这类诗秉承他一贯开阔舒朗、含蓄深沉的风格,以精练的文字,经典的意象,表达了阅尽沧桑后的感慨,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刘禹锡最经典的一首《乌衣巷》。

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公元826年,刘禹锡从和州返回洛阳,当他途径金陵时,写下了一组怀古诗,《乌衣巷》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通过对乌衣巷古今的对比来感慨朝代的兴衰,当时的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诗人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这首诗就是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

除了刘禹锡有写过怀古诗,其他诗人也有自己出名的怀古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5首著名的怀古诗。

1、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安史之乱后,杜甫在经过长期的颠沛流离后来到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定居浣花溪畔。当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定,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因此对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2、台城

唐代: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公元883年,唐王朝已经接近尾声,韦庄从 “六朝如梦”的感受里联想到严峻的现实危机,悲悼大唐帝国的江河日下,灭亡之势已不可回,面对烟柳的生机勃勃、逢春必发景象,排遣无计中,才归于 “台城柳”的“无情”吧。

3、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靖康之变后,金兵入侵中原,宋高宗被迫南逃。李清照的丈夫时任健康知府,后来因城中发生叛乱,赵明诚不去平叛反而弃城而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通过项羽不肯过江的豪迈来反衬宋王朝不思进取的无耻行径。

4、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公元824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他在沿江而下赴任途中,经过西塞山,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

这首诗的寓意非常深刻,在这首诗中,诗人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而且六朝覆灭的教训对于当...

查看详情>>
5

王安石的一首著名怀古诗,被苏轼说成老狐狸?

怀古诗
王安石的诗

匠心独具的王安石,凭一首怀古词,被苏轼贴了“野狐精”的标签。

王安石,不愧是文章大家,就连填一首词,也尽显作文章的手笔,《桂枝香》,论起怀古词来,不得不提的一阕。今天我们来一起品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金陵,南京的旧称,南京古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古都,历史文化十分的丰厚,历代文人都有咏叹。

开篇一句总起,“登临送目”我们知道诗人是登高远望,所望的是什么样的景致呢,后面一气而下,从三方面写登高所见:

先写了时节与天色。此时正是晚秋时节,天气刚刚显露出秋天特有的肃杀之象,绵延千里的长江,如一带素练(绸带),夹江两岸的青山攒聚,有如一枝枝箭簇。

用帆与棹代指船只。残阳里江船往来,江边的一个小酒铺,门前斜挑起的酒旗在迎风招展。写江面。彩舟,指秦淮歌妓所乘的彩船。日照已晚,江面上的彩船笼在薄薄的暮霭中,残阳照在江面上,江水粼粼,一只只白鹭仿佛在灿烂星河中翩飞起舞。三层景致由远及近,诗人一路铺排,视角阔大,动、静结合——江似白练、峰如箭簇是静态的美,酒旗招展、白鹭飞舞是动态的美,再加上西阳残照,天气初肃,使得眼前景尽显壮阔。上片歇拍,诗人不禁感叹:“画图难足”,这大好河山的壮美是连画都画不出的。

下片“念往昔、繁华竞逐。”一个“念”字作领,诗人发怀古之幽情,感叹六朝权贵,竞夸奢靡,也正因为奢靡昏庸,所以导致最终的国灭。史载陈后主携张丽华在结绮楼,正自寻欢作乐,隋将韩擒虎已经率军攻入了朱雀门,陈叔宝带张丽华仓皇逃离,藏在宫内的一口井下,被隋军发现,被俘。“门外楼头”化用了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一句。

诗人吊古,感叹六朝繁华,毁为一旦,而这由盛转衰的历史变革,诗人只用了两句即概而括之——“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虽然六朝的灭亡已成旧事,但是失国的悲恨情绪今人依稀能够感受得到。“悲恨”承前,“相续”启后。

紧接着从怀古中抽离,思绪回到此时此地,诗人不由得发出议论“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谩,空自,白白地。凭高对此千古兴衰之事,空自感叹,能有什么用呢。

六朝旧事繁华也好,衰败也罢,都似流水一样再难寻觅,眼前只有江上寒烟缥缈,江畔芳草暗绿。秦淮河上的歌女,至今还时时唱起《玉树后庭花》这样的旧曲。

整首词以一句“登临送目”发端,然后再层层分写,将爱国情熔铸在层层写景中。下片对历史的兴亡发起议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尽显其间。写景壮阔,抒情深沉,议论肯切,情、景、议相交融,浑然一体,本是一首词,却让诗人将结构排布得如一篇文章,无怪苏轼读后赞叹:“此老直野狐精也。”

本词的结尾极具深意,《玉树后庭花》为陈后主陈叔宝所制,诗...

查看详情>>
6

刘禹锡的一首绝唱怀古诗:《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古诗
怀古诗

刘禹锡的一首怀古诗,寥寥56字,意境凄美写尽了人生的悲欢离愁!

在古诗中,有很多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咏古诗,其中有通过诗词来悼念古人的,也有的诗用来以古鉴今给自己当时的迷茫生活指点迷津,更有的是在对历史的品评与评价中暗讽当时社会的状态。

其中不乏名言名句名篇:

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杜牧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在这众多的咏怀诗篇中,身为“六朝古都”的金陵,由于其朝代更迭频繁、历史底蕴厚重的特点,自然而然就成为名家们乐于引用于歌颂的古迹之一。除了苏轼杜牧等有过著名的咏古怀今佳作以外,称为“诗豪”的刘禹锡也有过一首咏古绝唱——《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被贬的路上,沿长江而下,途中登西塞山,观景触情,写下了这首读来伤感的诗作。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开头即用一个典故将全诗的气势提升到了极高的高度,读来是在是波澜壮阔,气势磅礴。

故事来自于晋武帝伐吴那段历史:晋大将王濬(音jùn俊)奉晋武帝司马炎之命,统领由高大战船——“楼船”组成的水军,从益州出发,沿着长江一路而下声势浩大,到达了金陵城下,讨伐东吴。可是那原本繁荣无比、富有帝王之气的金陵城已经变了模样,虽然还是依附着西塞山的虎踞龙蟠,但是帝业不再,它在这庞大的舰队面前显得是那么脆弱,这多少让人有些伤感。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与首联的大气磅礴相比,颔联则描绘得无限凄惨。

虽然在手法上仍然属于叙述手法,本联的妙处是用一副工整的对仗,把晋吴之战作了形象的描绘。

本意为:孙皓率领的东吴这些年苦心经营的横贯江面的千寻铁锁,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王濬的晋军烧断,并随着将之沉入了江底,孙皓在古城墙上看到这一幕后赶紧升起一片白旗竖表示投降。

本句妙在工整之余不乏大气:沉下去的铁锁升起来的白旗相比较,代表着投降的白旗与烧断铁锁的火光相比较,两种比较其实代表着西晋的快速崛起与东吴的快速没落。

首联与颔联放在一起就像一首交响乐的高潮部分,起承转合转化的太快,一开始就是令人赞叹的回肠荡气,没有任何的铺垫与废话。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人这一辈子总免不了会碰到许多悲伤的往事。原来我们称赞的英雄豪杰们现如今早已不见了踪影,可西塞山仍按屹立在那里,仍然是东吴的要塞,长江水依然是那样滔滔不绝地流淌着,依然笑看着那座枕在寒冷的江流之上的西塞山。

颈联也是此诗最经典的两句,它更是再次表达了诗人骨子里的感伤之怀!本句将读者的思绪逐渐从孙皓投降的故事中拉回到刘禹锡自己身上,由于自己参与的革新失败,遭到一再的贬谪,这一次又一次也成为刘禹锡人生的转折点。多次被贬的感伤与失落,刘禹锡也只能寄托在对这段历史的回忆感慨间,让这许多的悲伤淹没在这深沉的历史长河中。

从今四海...

查看详情>>
7

读刘禹锡的怀古诗《乌衣巷》,含义深刻,遗味无穷

刘禹锡
古诗
怀古诗

唐诗中最经典的怀古诗,人人都会背,写尽富贵风流转眼成空的感慨。

每种题材的诗,总有几首矗立在这个题材的巅峰,让后人“眼前有景道不得”,令同类题材的其它诗黯然失色。

而在怀古诗中,刘禹锡的《乌衣巷》一定是矗立在巅峰的那几首之一,这首《乌衣巷》,现在几乎人人能背,评之为最经典的怀古诗,亦不为过。

今天,小编楼就来精读这首《乌衣巷》。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南京)时所写,当时他一共写了五首怀古诗,合称《金陵五题》,此诗是第二首。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南京市秦淮区。

朱雀桥边,开着野草闲花,乌衣巷口,金阳西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六朝时,王、谢为世家大族,王导和谢安都曾为宰相。世族门阀始于汉,盛于魏晋南北朝,唐初仍然在国家政治中占煊赫的地位,中唐后衰落。

曾经栖息在王谢风流世家房檐上的燕子,如今飞入平常普通的百姓之家。

欣赏这首诗,一是欣赏写景之功力。

首二句,“朱雀桥”、“乌衣巷”,地句凑巧,天然成对,这两个地名,单是词面的意蕴,就能给人以繁华之感,何况,此地曾经又是富贵风流的王谢族人聚居之地。

在这两个富贵风流的地名后面,刘禹锡接以“野草花”、“夕阳斜”,渲染出凄迷哀婉的意境,自然而然地将人带入盛今衰的慨叹中。

富贵风流转眼成空,昔日朱雀桥上的乌衣弟子消失在野草闲花之中,乌衣巷里的王谢风流,消失在夕阳笼罩之中。

二是用笔之巧妙。

清人沈德潜评曰:言王谢家成居民耳,用笔巧妙,此唐人三昧。

巧妙在哪里呢?

巧妙在诗中引入了“燕子”的视角。

曾经在王谢堂前筑巢栖息的燕子,如今又飞入寻常百姓之家。这燕子,仿佛在沧桑历史中飞翔。

在朱雀桥边,在乌衣巷口,燕子翩翩飞舞。她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她曾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在这里,燕子是历史盛衰兴亡的见证,是贯穿历史的一根线,一拎起,就是几百年历史的沧桑。

而在这历史的沧海桑田之后,燕子,又轻轻巧巧地飞入寻常百姓之家。

总之,这首诗含义深刻,遗味无穷,值得深深品味。


查看详情>>
8

唐朝的怀古诗有哪些?知人论世,品赏韵味

古诗
怀古诗

在古代诗词题材中,怀古诗是内容和思想都比较沉重的一种,读怀古诗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知人论世,一是要品赏韵味。所谓知人论世就是你首先要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社会背景和诗人自己当时的处境。品赏韵味是在知人论世的前提下,去理解典故内容和它所包含的意义,再看作者抒情的角度。

1、《登金陵凤凰台》

唐代: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 一作:一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是李白被排挤出长安后,游览金陵时所作,李白对被赶出朝堂一事一直耿耿于怀,自从离开长安后,很多诗作都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这首诗也不例外。他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2、《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

3、《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 一作:频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杜甫在四川瞻仰诸葛亮祠堂所作的一首诗,通篇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忠君报国思想的赞扬和其功业未遂的感慨。这里既有对历史的评说,也有对现实的寄寓,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4、《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朝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唐朝皇帝大多信奉佛教,大量修建寺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杜牧来到江南,看到满地的寺庙,不仅想起了南朝皇帝由于信奉佛教,最后不仅没能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杜牧这首怀古诗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5、《台城》

唐代: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以古观今。一股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本诗在如梦似幻的气氛中流露了浓重的伤感情绪,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

6、《咏史二首·其二》

唐代: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这首诗中,诗人根据历史各朝的兴亡教训,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在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

查看详情>>
9

赏析杜甫的怀古诗《蜀相》,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文中,堪称绝唱

古诗
怀古诗
杜甫

杜甫最经典的怀古诗,既写历史也表心声,历久不衰,成千古名篇。

诸葛亮真可谓“千古完人”,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得到后世的爱戴和敬仰,也成了文人墨客赞颂的对象。若说最推崇诸葛亮的诗人,那就非诗圣杜甫莫属。杜甫一生写了近二十首关于诸葛亮的诗,如《八阵图》、《阁夜》、《咏怀古迹五首》等。但是最著名的,也是最经典的就是这首《蜀相》,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文中,堪称绝唱。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武侯的祠堂去哪里寻找,在成都城外郁郁葱葱的翠柏之中。碧草映照台阶呈现出一片春色,树上的黄鹂唱着美妙的歌声。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助两朝先生赤胆忠心。可惜征战初始病死军中,让后世英雄感怀泪湿衣襟。

诗中的题目不是“武侯祠”或“诸葛祠”,而是“蜀相”,明确重点是写诸葛亮本人,重在写人而不是写古迹。

首联:一个远景镜头,点出武侯祠的地点和环境。勾画出武侯祠整体的精神气象和情感氛围。一问一答,看似平常,实则气度不凡。“寻”是不疑而问。武侯祠很容易找到,所以,地理意义的寻找成分很小,而是精神意义的追寻,是诗人追慕先贤的感情和虔诚敬仰的心思。祠庙掩映在茂密阴浓的柏树中,显得庄严肃穆。柏树的苍劲、伟岸、质朴、坚贞不就是诸葛武侯精神的写照吗?

颔联:由远景到近景,镜头移至祠庙院内。映阶碧草和隔夜黄鹂——春天的颜色和春天的声音。绿与黄——色彩鲜亮;草与鸟——静动相衬,恬淡自然,如诗如画的春景图完美呈现。看到这样的景色,诗人的心情应该是心旷神怡的。

但是,却偏偏加上“自”、“空”做修饰。春色美丽无人欣赏是“自春色”;春音悦耳无人聆听是“空好音”。一种凄凉冷落之感油然而生。曾经功绩显赫,遗爱巴蜀的诸葛武侯就这样被世人遗忘了吗?

绿草是春天最美的颜色,鹂啭是春天最美的声音。但是,绿草和黄鹂自己并不知道这些,而且它们的“春色”与“好音”也不是为诸葛武侯。“庭草自春,无关人事;黄莺空啭,只益伤情”。古今变迁,人事代谢,在大自然面前,都是无声无息地,毫不留痕地划过。

这就是景物中透出诗人的感慨——英雄寂寞!花鸟可以不知诸葛武侯的丰功,世人可以遗忘诸葛武侯的伟绩。但我们的诗圣不能忘怀。于是他继续向前移步,走入庙堂。

颈联:进殿观瞻。十四个字,字字珠玑。浓缩了诸葛亮一生的政治经历、事业功勋。刘备的“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一生事业的开始。在《前出师表》中,孔明这样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三顾茅庐的结果就是“两朝开济老臣心”。从此,诸葛亮扶持先主后主,匡扶汉室,创业守城,呕心沥血,矢志不渝。

诸葛亮自然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政治理想,但更有“士为知己者死”知恩图报的老臣之心。杜甫谒拜...

查看详情>>
10

杜牧笔下的怀古诗有哪些?都体现了杜牧“吊古”的风格

古诗
怀古诗
杜牧

杜牧意蕴悠长的十首怀古诗:一骑红尘妃子笑

宋代大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写道:杜郎俊赏,豆范词工。这是论诗也论人,是说杜牧的人和诗,都俊朗风流,华美隽永。诗评家刘熙载也说:“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在杜牧的诗作中,怀古咏史是其最具个人特色的作品之一。他“以诗论史”,立意出奇,见解独特,往往用一两句精妙的诗句,表达独特的历史见解,让人警奇。

以下所选十首怀古诗,或追昔抚今,或借古讽今,均是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最能体现杜牧“吊古”的风格。

(1)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简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无论是唱《后庭花》的商女,还是在西湖跳舞的舞女,她们都背不起亡国的历史责任。要承担责任的,是听歌观舞的达官贵人们。

(2)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简评:历史不能假设,但杜牧偏要假设。假设当初周郎没有“东风”助阵,他能在赤壁一战成名吗?不但不会,恐怕连大乔小乔,都被纳入曹操后宫了。小杜评价历史,眼光确实犀利!

(3)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简评:历史不能假设,但杜牧还是要进行假设。假设这项羽能屈能伸,能包羞忍辱,楚汉之争这场戏的结局,那就难说了。

(4)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简评:现在的快递小哥肯定会感慨:千年以前的快递,竟然如此神速!“一骑红尘妃子笑”,而这一笑的背后,藏着多少丰富的历史内涵!这,就是小杜怀古诗的魅力。

(5)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简评:如今夜鸟哀鸣,落花遍地,当年的繁华哪里去了?落花飘下的身影,像不像当年的坠楼人?斯人已逝,树木犹在。今夕之间的巨大反差,这,也是小杜怀古诗的张力所在。

(6)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简评:六朝的繁华,已成烟云。今日的惆怅,难以释怀。那就且歌且哭吧!在沉重的历史废墟面前,人不如鸟。

(7)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简评:为何登乐游原不望皇宫,而独望昭陵(唐太宗李世民之墓)?这一望,是对生不逢时的感慨?还是对盛世荣光的追怀?或是对积贫积弱的悲愤?小杜没有说,但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也是他怀古诗的魅力所在。

(8)过勤政楼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简评:盛唐的“勤政楼”,那是意气风发、人声鼎沸。如今的“勤政楼”,却是紫苔上墙、萧瑟不已。只写景物,不发议论,而盛衰变迁之道,尽在其中。这,也是小杜“以诗论史”怀古诗的一大特色。

(9)润州...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