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杨嗣昌

发布时间:2020-06-30
1

明朝的灭亡跟杨嗣昌有怎样的关系?杨嗣昌是个怎样的人

明朝
杨嗣昌

短短几十年时间,大明朝经历了阉党作乱,农民起义朝政混乱,官员贪污,以及清军入关的种种祸事。

各种乱象愈发严重,李自成、王自用、张献忠等人的势力愈发顽强,大明朝陷入了危险之中。这些农民起义军竟然发展成了涵盖陕西,河南,湖北,四川地区的一大片势力。

而忙着对外与皇太极作战,对内处理百姓饥荒的朝廷却无力反抗。最后李自成直逼北京,让崇祯皇帝退无可退,延续了几百年的大明基业,由一个草根皇帝开启的一个新时代,就这样伴随着崇祯在煤山的自尽身亡,而落下了帷幕。

有些人说,大明基业摧毁与一人脱不了干系,那个人也是凭着一张嘴让大明王朝走向了万劫不复的道路。那个人就是今天文章的主人公杨嗣昌。

文思泉涌,巧嘴重用

杨嗣昌出身官宦之家,是三代单传独子,家里的人甚是疼爱。但是他家里突遭横祸,最爱的父亲被诬陷,发配充军。父亲被发配充军之后,家中更加艰难,他立志好好读书,希望榜上有名,能够减轻家中负担,甚至让父亲重返官场。

万历三十八年,他考取了进士,虽然只是个小官,但他从此也就步入了官场。

这个人虽有一定才华,但他更大的特点是巧舌如簧。根据《杨嗣昌集》记载,公元1620年,他曾凭借一张巧嘴向皇上讨要粮草:“抚臣袁可立受命方新,请发帑金二十万安兵散民,似非得已。惟在圣明裁定,赐予若干”,这些财务并不是赐予我们自己,而是安定民心,希望皇上能好好裁定一番领会其中的苦心。

在巧舌如簧的讨要之间,皇族已经对他有了印象,这也为他之后受到重用埋下了铺垫。不过那个时候魏忠贤等宦官专权,和朝廷之中的东林党人矛盾愈发尖锐,在官场上混,处境十分艰难,很容易便得罪其中一方。杨嗣昌作为一个机智圆滑的人,为了躲避政治斗争直接和自己的父亲一起回乡隐居,并且和好友一起将曾经在户部参与的一些财政管理的经历编撰成《地宫集》。

那年崇祯皇帝还没有成为明朝的主人,他便已经看过《地宫集》这一本书,且心里十分欣赏杨嗣昌的才能。他继位之后,火速处理掉了宦官启用了杨嗣昌。

从此,杨嗣昌便正式进入了朝堂。凭借着好口才,劝说别人满分技巧,编得栩栩如生的自身经历,加上懂得在险境蛰伏,他不受到重用,谁又会被重用呢?

用一张巧嘴,毁掉一个江山

新官上任的崇祯皇帝十分宠爱杨嗣昌,至于宠爱到什么地步呢?杨嗣昌的父亲杨鹤在官场时犯了错误,本应直接被处死。杨嗣昌上书写到:“比出居庸臣念古人九折驱车,或为忠臣或为孝子,臣今狗马驽钝,愿为忠而不能;臣父憔悴荷戈,顾念“孝”一字,臣为名教罪人、纲常贼子久矣。”请求辞职代父受罪。

崇祯皇帝可能被这种父子之情感动,也可能是十分欣赏他的才能,就直接免去了他父亲的死罪,还十分温柔地鼓励他,让他好好做事。

过了几年,明朝的内忧外患日益凸显,关卡没有被守住,清军入关让明朝开始摇摇欲坠,以前的兵部尚书张凤翼畏罪自杀,崇祯皇帝便派杨嗣昌担任兵部尚书。 也正是因为兵部尚书这一职责,杨嗣昌用一张嘴让大家记住了他。

前任兵部尚书是一个木纳的人,用俗话说就是...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