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李渊父子

发布时间:2020-06-30
1

唐高祖李渊与李世民之间的父子关系为何会破裂?李世民到死也没有原谅自己的父亲

唐高祖李渊
李世民

李渊(566年——635年),字叔德,祖籍是陇西成纪。他出身于北朝的关陇世族家庭,祖父名叫李虎,西魏时期官至太尉。父亲李昞,北周时期的柱国大将军,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

隋炀帝即位后,已经承袭唐国公爵位的李渊,任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和楼烦(今山西省静乐县)二郡的太守。后来,被隋炀帝召回朝廷,历任殿内少监和卫尉少卿。

大业十一年(615年),官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后来升任太原留守,成为统御一方的大员。

由于隋炀帝的暴政,顿时使得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和诸侯造反不断。作为军事重镇太原的太守,李渊本来没有如此决绝的动力,但迫于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的极力怂恿,他决心乘势从太原起兵,成为了推翻隋朝的一股重要力量。

之后,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李渊旗下的唐军一路所向披靡,攻城略地,直至攻占了都城长安。李渊拥立杨侑为傀儡皇帝,遥尊远在江都的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名义上还是大隋的臣子。

618年5月,李渊在稳固内外各方势力后,彻底推翻了隋朝,自己在长安称帝,国号为唐,定都长安。不久,通过一系列的消除军阀割据战争,统一了全国。

在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争斗中,李渊一开始作壁上观,让兄弟二人相互制衡。但在全国统一后,李渊旗帜鲜明的支持太子李建成,不断打压李世民的势力,甚至不惜彻底剥夺李世民的军权,只保留“秦王”的空架子。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在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策划下,孤注一掷地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直接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不仅如此,已经撕破脸皮的李世民,开始虎视眈眈的直接逼宫李渊。无奈之下,李渊只得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交出了军政大权。两个月后,李世民宣布正式登基为帝,李渊只得退位做了太上皇。

李渊刚退位时,并没有搬出太极宫,他也知道父子关系已经完全破裂,因此说话做事都很谨慎,几乎闭不出户。

即便如此,李世民依然心有顾虑,安排言官多次上书,要求太上皇搬出太极宫。贞观三年四月时,太上皇李渊被迫搬到了大安宫居住。说来也可笑,这个“大安宫”,原本是李渊给当时还是秦王时的李世民所建造的,没想到,却成了自己的宫殿。

其实,在大唐一统全国后,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和李渊的父子关系就一直不好。李渊成为太上皇后,相当于是被儿子软禁了,每日无所事事,只能与妃嫔们嬉戏玩乐。

在64岁的时候,李渊还给李世民生下了一个弟弟,就是《滕王阁序》里面的那个滕王李元婴。看来,虽然精神世界不开心,但李渊的物质生活和后宫生活还是不错的,最起码!李世民虽然不喜欢自己老爹,但也没有虐待于他。

贞观四年时,唐王朝在李世民的统领下,产生了重大军事成果,那就是大将军李绩彻底消灭了东突厥。这可是惊世奇功!李世民很高兴,立刻就把这件事通知了整天窝在后宫的老爹李渊。

唐皇宫于是开始大摆筵席,犒赏有功之臣,就这样,太上皇李渊和皇帝李世民这对父子,终于见了久违的一面。父子之间推杯换盏,李渊还弹起了琵琶,李世民则附和伴舞,表面看起...

查看详情>>
2

李渊和李世民是靠什么来消灭十八路反王的?

李世民
李渊父子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杨广的穷奢极欲和残暴统治,天下百姓苦不堪言,纷纷举起反旗,在各路枭雄带领下割据州郡、挣扎求生。在我国以隋末唐初历史为蓝本的《说唐》、《隋唐英雄传》等古典小说中,甚至罗列出“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可见当时天下纷争之激烈。

在各路造反的势力中,最后定鼎天下的李渊父子其实起兵最晚,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担任太原留守的李渊才正式起兵,进军都城长安,麾下也仅有精兵3万。此时,李密、翟让的瓦岗军已经攻破黎阳仓、回洛仓,开仓放粮,招揽民心,兵力发展到百万规模。

此外,窦建德已经整合河北各路起义军,在乐寿(今河北献县)称长乐王;马邑(治今山西朔县)鹰扬尉刘武周在晋北起兵,攻陷楼烦(治今静乐)、定襄(治今内蒙古准格乐旗东北十二连城)等边城,称永乐王;金城府校尉薛举起兵占据陇西各郡,在天水建都自称秦帝。另有淮河流域的卢明月、朔方地区的梁师都、河西地区的李轨也都各自称王,声势浩大。

相比之下,李渊父子虽然攻克长安,拿下了富庶的关中平原,但在已经称王称帝的各路反王面前,还没有显露出爪牙,尤其是面临北有刘武周、西有薛举、东有瓦岗军的四战之地,似乎随时面临覆灭的危机。但也正是因为起步晚,反而帮了李渊父子的大忙,让他们没有引起特别注意。后来李渊集团趁着周边各大势力忙着火并或攻城略地之时,派兵南下攻占汉中、巴蜀等地,获得了足够征服天下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为自己打下了非常稳定的大后方,使其在后期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在与薛举、刘武周两股势力对战初期,李渊派出的军队都曾遭遇败绩。不过其祖上李虎毕竟是“八柱国”之一,使得李渊获得了关陇贵族集团的广泛支持,来自关陇各地的精锐骑兵纷纷投奔李渊父子,加上关中、巴蜀两大粮仓源源不断的粮食补给,使得李渊集团能够迅速重新集结力量,重新投入战斗,直至将对方打垮或拖垮。如对刘武周集团的对抗中,其部队并非被李唐骑兵打垮的,而是由于粮草短缺自行溃退的,随后遭到衔尾追杀,一战就主力尽没。

还有一点必须承认,李世民的军事才能也是李唐政权战胜各方割据势力的重要条件。在进攻洛阳王世充的过程中,李世民身先士卒,几次遭遇重重包围,硬是凭着优秀的骑射本领数进数出。后来,河北窦建德率领20万部队前来增援,面对腹背受敌的处境,李世民力排众议,坚决拒绝了撤兵的主张,兵发虎牢关,主动迎击窦建德大军,最终一举俘虏了王世充、窦建德两个皇帝,基本扫清了淮河以北的割据势力。


查看详情>>
3

李世民玄武门搞事情后,为何不念父子情,等李渊死了再当皇帝?

当皇帝
李世民
玄武门

首先,李世民在玄武门搞事情那一刻开始,他的恶名就背定了,而不是在他逼李渊退位之后。而且那时候最要紧的是稳定局势,而不是想着留个好名声。其次,李渊是不可能不退的,局势被别人掌控了。占了个位子有什么意思呢。当皇帝可不是因为这个名头好听,而是因为有权力。就算他不肯退,李世民也不用杀他,把他监禁起来,说皇上病了,要太子监国。退位诏书也就是盖个印章的事,外面虽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敢不认账吗?

对于李渊来说,退位之后可以安度晚年,对于李世民来说,也迫切需要李渊通过实际行动为自己的政变行为背书。如果等李渊死了,李世民即位的合法性就永远说不清楚了,即便李渊是自然死亡,外人和后人也几乎不可能相信。只有像现在这样,李渊趁着身子骨还硬朗公开表示退位让贤,然后父子俩再当着众人来一出喜乐会,才能从根本上把玄武门之变这笔烂账给洗清。李渊和李世民都很清楚,李渊坚持不退位的话,他大概率是见不到玄武门之变第二天的太阳的。

而且政治斗争从来不是两个人或者三个人之间的斗争,后面还有一大堆人等着上位呢喂。政治家也从来都是最体面的高手,就讲究个一击必杀然后用最体面的方式接收战果。对于,李渊和李世民来说,李渊宣布正式退休,已经是这件事最好的结果了。当然,李世民可以选择等,甚至可以选择不去当皇帝,因为主动权在他,但是站在李渊的处境,但凡识些时务,就应该清楚自己作为被动方,根本没有让李世民等这个选项,只有被杀或者主动让出皇位这两个选项。

所以即便李世民想等,李渊也不敢让他等,李世民真的要等李渊死了才当皇帝,那么如果李世民马上就要当皇帝,不就意味着李渊马上就得死,所以无论怎么看,当时皇位对于李渊来说已经是怀璧其罪,烫手山芋,为苟全性命计,只能是能撇多远撇多远,能撇多快撇多快,不然筹码攥得越久,赌活命的机会就越小除非能找到一个李世民绝对不会要李渊命的理由,其实理由不是没有,父子之情,君臣之义都是很好的理由。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