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别董大

发布时间:2020-06-28
1

别董大原文及注释(带翻译)

别董大
别董大带翻译
原文及注释

别董大一般指别董大二首。《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下吧。

原作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注释

董大: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艺人董庭兰,善弹琴,被誉为"古琴王子"。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曛:日色*昏暗。这里是说天空-阴-云密布,太陽黯然无光。  

知己:知心朋友。  

识:赏识。  

君:古代对人的尊称。这里指董大。

译文

其一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其二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赏析

高适(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áo)(今河北景县)人。为人性*格落拓,不拘小节。他半生漂泊,熟悉边疆生活,边塞诗写得慷慨苍凉,真实而有气魄。

本篇是一首写朋友送别的诗作,诗人送别的对象就是诗作中的董大,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时诗人和董大的境况都不佳,处于相同贫贱的境遇之中,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作者才能写出这样的佳作。  诗人在诗作中起笔便采用白描的手法写眼前景物:呼啸的北风,遮天蔽日的千里黄沙,昏黄的-阴-云,原本明媚耀眼的太陽此时也黯淡无光。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着,成群结队迫于北风严威而于雪中南飞的大雁,渲染了一个荒凉、凄寒而又令人仿佛没有了着落的送别背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这样一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复杂的别离心绪可想而之,难免溢于字里行间。北风呼啸,苍穹昏黄,陽光惨淡,大雪纷飞,雁叫凄凉,不禁使人产生伤感,同是才人却要遭如此漂泊沦落,教人欲哭无泪。此两句虽是叙景,内心之郁积,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却溢之于笔端。

诗的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劝慰朋友,你此去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响亮,有力,于宽慰之中充满着激励,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朋友董大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为自己的前途奋斗和抗争呢!此诗作一反唐一人赠别诗的那种凄清缠一绵,低徊留连,表现了送别时刻的一种超乎他人的昂扬和悲壮,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给后人以启示,“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

豪迈,大气,实为难得的送别佳作。

作者简介

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

查看详情>>
2

2023别董大课件推荐

别董大课件

教师的工作之一是编写教案和课件,然而,这并不是随意编写的。一个出色的教案是保障高质量课堂的重要环节。经过筛选和整理,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为您整理了关于“别董大课件”的相关文章,热忱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阅读并获取新的知识!

别董大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古诗三首之《别董大》。

【教学理念】

设计古诗主题教学,运用诗意语文的构建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与自我的心灵对话。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感受诗境。

1、播放歌曲《送别》。师诵读: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是近代著名学者李叔同先生的一首送别之词,从这个旋律之中我们感受着作者浓浓的别愁离绪。(板书:别)

2、送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现在有汽车、飞机等发达的交通工具,便捷的通讯方式,但是在古代,因为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一旦分离,要想再见上一面就很难了,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于是,古人就把这种种别离的愁思化作了一句句真情的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道他的好友叫什么吗?(补板书:董大)

4、请大家翻开课本,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

5、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6、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什么?

(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补充介绍这是高适写给董大的一首送别诗。董大名叫董庭兰,因为在家居老大,所以又叫董大。董大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琴手,可是当时举国上下却盛行胡乐,能欣赏古琴的人并不多。董大倍受冷落,感到心灰意冷,觉得京城再也无法呆下去了,便决定离开。也就在这样的情形下,他碰到好朋友高适。)

过渡:高适又是如何为失意落魄的好友董大送行的呢?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请大家再次回到课本,借助注释,看看能不能自己读懂诗句。

2、你读懂了哪句诗,你就说哪一句。

(教师抓住以下重点词点拨:第一句的“曛” ,第三句的“知己”,第四句的“君”。)

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4、品读前两句。师: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

(1)指名读前两句诗并说理解。

(2)你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理解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雪。顺势点到古诗词中的借景抒情——这昏黄一片的天地,这寒冷凄清的境地,就好像是董大遭遇的困难挫折。)

(3)指导感情朗读这前两句...

查看详情>>
3

别董大古诗原文以及翻译

别董大古诗原文
别董大古诗翻译
古诗原文以及翻译

古代有很多送别诗,要么是送友人远行;要么是送丈夫出征;要么是送亲人上任,无论是哪一种送别,都带着或浓稠或绵延的离愁,但我们今天要说到的这首送别诗,一反常态,诗中是充满力量的激励,是豁达的劝慰,随着好工具小编一起在《别董大》中一窥究竟吧!

别董大古诗原文

别董大

高适 〔唐代〕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太阳黯淡无光,呼啸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又不识你呢?

注释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

3.曛 :昏暗。

4.莫:不要。

5.谁人:哪个人。

赏析

前两句是对当时的自然环境的描写。第一句展现了一种奇特的风光,第二句所交代的是分别之时的季节和天气情况,令人顿生一种悲凉寂寥的孤独感。

后两句是宽慰他人的经典诗句。第三句是高适安慰董大之语,告诉他在远行的路上不用发愁没有朋友。在第四句中,他又对董大进行鼓励,认为凭其现在的才情,一定会前途无量。这两句的诗意很大气,看似围绕董大而写,实则表达了自己“四海之内皆朋友”的思想。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高适古诗拓展

一、除夜作

高适 〔唐代〕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二、塞上听吹笛

高适 〔唐代〕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三、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高适 〔唐代〕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查看详情>>
4

高适的《别董大》是一首很典型的送别诗,通篇写得极为抒情

高适的诗
高适的诗有哪些
高适著名的诗

唐朝诗人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信,也正是由于那个伟大的时代,当时无论是在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等各个方面,那都是世界一流,另外当时的长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那些诗人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自然充满了自信,为此在文化上也是高度自信,同时也高度自觉;那么他们的这种自信,也是令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显得与众不同,尤其是当时的边塞诗人,他们表现出了一腔爱国热情,可谓是心怀天下,从而也有一种远大的人生志向。

那么边塞诗人大家最为熟悉的则有王昌龄、岑参、王之涣等人,其实除了这几位之外,我们还不应该忽略高适,同样是边塞诗人,他的作品显然要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有气势,特别是他的一首《燕歌行》,通篇更是洋洋洒洒,不仅充满了理想主义,更是把边塞的风光,以及残酷的战争,还有自己一腔热血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从而也使得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充满了一种独特的气质。

作为一位边塞诗人,高适的作品显得很有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铁骨铮铮的英雄气概,其实我们从他的诗作中,有的时候还是能够感受到诗人的一片柔情,譬如他的这首《别董大二首.其一》,便是一首充满了柔情的作品,通篇不仅唯美,同时也充满了一种忧愁之感,更是把送别时的那份感伤之怀,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描绘的淋漓尽致。

《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朝: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其一》也是一首很典型的送别诗,通篇看写得极为抒情,也很是经典,整首诗以一种极为独特的表现方式,把送别之情写得很是独特,他并不像一般的诗人那样写送别,一般的诗人他们是喜欢写得哭哭啼啼,但是高适的这首诗写得又是很不一样,虽然通篇看上去很伤感,可是却并没有表现得哭哭啼啼,反而是写得很是温情,诗人在这里则是安慰起了朋友,也就使得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

第一二句完全是在写景,但这样的一种描写方式,也令他这首诗显得更具有感染力,也更加有张力,“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地方千里黄云,看上更是遮天蔽日,也让人看不清楚,整个前面都是朦朦胧胧的样子,远处更是送来了阵阵北风,不仅来了一群大雁,同时又下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地面上更是白皑皑的一片。这两句看似写得很普通,可是再结合下面的两句,则是会发现这两句显得别具一格。

第三四句更是经典,也是千古名句,同时也是两句人生箴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抒情,更是表现出了诗人的一片深情,以及他对于友情的那份深厚的友谊,千万不要担忧,不要去担心前方没有知己,要知道这天下的人没有人不认识你。在这两句中诗人表现出了高度的自信,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一片深情。

高适的这首《别董大二首.其一》,也是他众多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通篇描写得很是唯美,也很是深情,诗人也正是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不仅描写了当时的环境,以及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从而也令这首诗显得与众不同...

查看详情>>
5

《别董大》古诗阅读,适合小孩子读的古诗有哪些?

别董大古诗
古诗

亲爱的小伙伴们,所谓开卷有益,良好的读书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古人诗词歌赋何其何多,小编今天精心准备了一份,适合小学生的书单给大家,废话就不多跟大家啰嗦啦,那还不赶紧往下!

第一篇:《别董大》作者:唐,高适

全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

意思理解:明亮的太阳快下山了,余晖把满天的云彩染成了黄色。北风劲吹,大雪纷飞,雁群往南飞去。你别担心以后的生活中再也找不到知心朋友,天底下谁不知道你的才学和为人呢?

精彩赏析:前两句写景,似乎在为送别定下低回缠绵的基调:时间是傍晚,映入眼帘的是落日的余晖、漫天的黄云、南飞的雁群,身处的环境是刺骨的寒风、纷飞的大雪。这恐怕也是诗人自己生平境遇的写照吧。想象一下,此时此境,话别的友人很可能就是一番难分难舍、一番挥泪惜别了。

出乎意料的是诗的后两句,别出心裁,格调上给人以一种“往前看”的振奋:别担心呀,天下哪一个会不赏识有德又有才的你?哪一个会不把你当成可深交的知心朋友呢?这当然是给友人的临别激励,可是我们再想象一下,此言此情,是不是也有可能是诗人的一种自勉呢?

诗人认识:高适(702——765),字达夫、仲武,渤海蓨县(现在的河北景县南)人。生活贫困,一直失意,甚至“以求丐自给”,直到50岁时才做了个封丘县尉。后来曾任淮南、西川节度使,散骑常侍,去过边塞。丰高的经历,使他的诗作题材较为宽泛,并以边塞诗著称于世。

第二篇:《绝句》作者:唐,杜甫

全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意思理解: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叫着,一行白鹭自由地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从窗口往外面眺望,只见岷山上一片千年不化的皑皑白雪;再从大门往江边极目,只见停满了来自遥远东吴的船队。

精彩赏析: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画面的内容多么丰富!有动态的鸟儿:唱着歌的黄鹂,飞上天的白鹭,生机盎然;有静态的风景:白雪皑皑的高山,扬帆欲发的船队,视野辽阔。

画面的色彩多么绚丽!莺,是黄的;鹭,是白的;柳,是绿的;天,是蓝的;还有那千年雪山,白茫茫的,屹立在远处....

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心满意足。

诗人认识: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祖籍襄阳(现在的湖北襄樊),后迁居巩县(现在的河南巩县西)。晚年流离到四川成都,在城西浣花溪畔建草堂定居,最后病死在长沙到洛阳的一条破船上。

第三篇:《枫桥夜泊》作者:唐,张继

全文: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意思理解:半夜时分,月儿沉落了,乌鸦叫起来了,满天的寒气,满地的霜。江岸上的枫树,渔船上的灯光,陪伴着因为忧愁而无法入睡的游子。苏州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传到客船里,半夜时分,更添愁绪……

精彩赏析:内容安排上的疏密有致,反映了诗人精湛的艺术技巧。

前两句,用极其精当的14个...

查看详情>>
6

《别董大》古诗的友情羡慕了,那些存在古诗里的友谊

别董大古诗
古诗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译文:想当年客居他乡,飘零江汉;与你异乡聚首,携手醉还。离别后如浮云漂流不定,岁月如流水一晃就已过了十年。今日相见,欢笑融洽的情态一如从前,人已头发稀疏,两鬓斑白了。为何我不与故人同归去?因为淮上风景秀美的秋山。

《别董大二首》——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就像鸟儿四处奔波无果只能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赠范晔诗》——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译文: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花带给身在陇头的你。江南没有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

《鹊桥仙·七夕》——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译文:缑山仙子王子乔性情高远,不像牛郎织女要下凡人间。皎洁的月光中停下吹凤箫,摆一摆手告别人间去成仙。听说黄河竹筏能直上银河,一路上还挟带着天风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缘分,分别后谁知道各自向何方?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把柴门关闭。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品令·茶词》——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译文: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贫交行》——杜甫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

查看详情>>
7

高适的送别诗好狂,别董大

别董大
送别诗
高适

送别诗那么多,高适这首最狂,最后一个问句,豪气不输李白。

曾经有人统计,史上共有多少首送别诗,后来发现太多了根本数不过来。光是诗坛大佬所作就不下数百首,如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古人送别,经常是因为友人被贬外地为官,离别时难免惆怅不已,所以送别诗多是凄苦之作。但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分享的却是送别诗中最狂的一首,来自高适的《别董大》。

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河北人,唐代大臣,官至刑部侍郎。他最擅长的是边塞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这首《别董大》是高适与好友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要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别董大二首》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诗中的董大其实是高适的好友董庭兰,是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音乐家,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算是最早的流浪音乐家了,不愿意好好求学,甚至做过乞丐,也是一个性情中人,与高适是多年的好友。

全诗分两首,其一的第一句,描写了送别时的场景,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昏暗,北风里白雪纷纷,大雁急着归去。这是典型的送别场景,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离愁,但着眼却壮阔不已,甚至让人听出了点点悲壮。后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在劝董大不用担心前程,天下之大,还有人不认识你董大吗?看起来是在劝好友,实际上也是在安慰自己。这样豪气的问句,也只有高适能说出来,豪气不输李白。

或许大家以为能发出这样的豪言壮语,诗人应该是处于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其实恰恰相反。第二首暴露了作者此时的困境:“我们就像飘零的鸟儿自伤自怜,想起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我一个大男人,贫贱到这样的地步,谁又能甘心呢?今天相逢我连酒钱都掏不出了哦!“事实上,此时已经43岁的高适被贬,而这已经是他被贬出京城十几年后的再次被贬。

两个落魄之人的相逢和离别都没有凄凄惨惨,虽自嘲付不起酒 钱,却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语言朴素无华,却力透纸背。人生或许就应该如此,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充满力量的前行,为了自己的不甘心也好,为了心中所爱也好,大家说对吗?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