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离骚

发布时间:2020-06-28
1

离骚原文及注释(附翻译)

原文及注释
离骚
离骚原文附翻译

诗人以花草蕙、芰荷、芙蓉以及鸷鸟比喻自己,表现他坚持高尚美好、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屈原《离骚》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文原文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全文注释

余既滋兰两句:用大面积培植兰蕙等香草来比喻广泛培育众多人才。滋:培植。畹:古代地积单位。树:栽种。

畦留两句:也是以培植众多香草来表示广泛地推荐与培养人才。畦:田垄,这里用作动词,分陇栽种。杂:掺杂栽种。杜衡、芳芷:香草名。

冀枝叶两句:继续用香草比喻人才,表示等待贤才成长时能够得到作用,改革政事。冀:希望。峻茂:高大茂盛。竣:同“俟”,等待。刈:收割。

虽萎绝两句:仍承上用比,意思说:自己培育、推荐的人才即使遭受摧残打击倒也无妨,最可悲的是他们的变节与堕落。萎绝:枯萎。何伤:何妨;不要紧。芜秽:荒芜污秽。比喻人才变质。

众皆两句:意思是说,这帮小人贪婪成性,追逐名利没有满足的时候。众:指群小。竟进:指对权势利禄的争相追逐。凭:满。厌:足。求索:对权势财富的追求索取。

羌内两句:意思是说,那么小人对自己宽容,却用卑劣的心理衡量别人,因而生出嫉妒之心。内恕己:意思是对己宽容。量:估量。兴心:生心。

忽驰四句:意思蠊,疯狂地追逐权势财利,并非我心中所急。我怕的是时间流逝,渐渐衰老,无所作为,不能留下美好的名声。忽:急速。驰鹜:狂奔乱跑。追逐:指追求权势财富。所急:急于去做的事。冉冉:渐渐。修名:美好的名声。

朝饮两句:坠露、落英为对文。坠、落二字俱作“落下”解释。屈原在这里只是以早晚服用的芳物,比喻自己的修身洁行,与上文“恐修名之不立”对应。落英:坠落之花。

苟:如果。信:确实。姱:美好。练要:精诚专一。

顑颔:因饥饿而面黄肌瘦的样子。

擥:同“揽”持取。木根:香木之根。结,编结。

贯:贯串。辟荔:香草名。落蕊:落花。蕊:花心。

矫:举起,取用。

索:作动词用,搓绳。胡绳,一种香草名,茎叶可作绳索。纚纚:形容以绳串物,长而下垂的美好样子。以上...

查看详情>>
2

屈原的《离骚》你真的读懂了吗?

古诗
屈原
离骚

跟着叶嘉莹学古诗词:从来没读懂过的《离骚》,终于能懂一点了。

《诗经》之后,《离骚》无疑是另一部伟大的著作。如果说前者开启了诗歌现实主义流派,后者则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叶嘉莹先生《古诗词课》的第二课,讲的便是离骚。

自中学接触《离骚》以来,对于它的印象就是难读、难背、难懂。

那么,《离骚》到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一种情结?且听叶嘉莹先生怎么说。

执著的追寻 虽九死其尤未悔

屈原爱国,在《离骚》里也毫不避讳地抒发着自己的爱国之心,爱国之情,他渴盼楚国强盛、人民安居乐业。这种理想在离乱的现实面前,显得尤为痛苦。但,即使痛苦,也要坚持追寻,也要大声呼吁。在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强烈冲突时,他们不是用圆融的态度去实现超然、达观,或者独善其身,而是在痛苦中执著追寻。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些是我心中所珍爱,纵使让我死去多少次也不后悔。从这泣血之语中,我们能看到诗人的执著与勇气。这种精神,在后来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里,同样能够看到。面对乱世疾苦,他们无法超脱,只能在痛苦里坚持自己的理想,这种情感,固然令人动容,亦令人肃然起敬。

叶嘉莹先生将其概况为“殉身无悔的态度”“上下求索的精神”。

香草美人以喻君子自此始:

初读《离骚》,感觉除了不认识的字以外,满眼都是花花草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把江离辟芷披在肩上,将秋兰结成索佩挂在身旁。又如“制荠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固然爱美,爱美好的事物,但在欣赏之外,也有更深层次的寓意:即以外在服饰、容颜之美来象征内在品行的美好。

君子如玉,玉是美好的石头。而香草,则是自然中的芬芳之物,高洁纯粹。我们在后世阅读诗歌作品时,会读到大量描写美好的植物、遗世独立美人的词句,诗人词人仅仅在写眼前一草一木的美好吗?未必,他倾注的是自身的情感与理想。

自此,象征着高洁品质的兰草与秋菊,便从不缺席诗词句席了。

开启“悲秋”传统

诗歌,是情感的生发之作;诗人,则是这万千感情的来源。物界,春来了,春深了,秋到了,秋去了,季节变迁,物候变化,都非常容易引起诗人的感怀。哪怕仅仅是因为风来吹皱一池春水,词人心中也要一紧,可见他们与自然人事万物之情感联系多么密切,这情感共鸣来得又是多么的生动与强烈。

秋天,见树叶之摇落,草木之凋零,转而意识到生命必然由盛转衰,这是世间万物无法逃避的规律,生命荣华最终将走向消散,这难道不令人感到伤悲吗?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句多年以前就背得滚瓜烂熟的诗句,直到如今的年龄,才品出个中况味。

日月更迭,春秋交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流转。看到草木终将零落,唯恐美人也将有暮年到来。

但这又如何能够避免呢?也正因无法避免,才令人不忍直视。

在漫长的诗词长河中,这样的主题与传统一以贯之,而这源头,没错,正是《离骚》。


查看详情>>

搜索更多内容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