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文天祥课件
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位老师都对编写教案课件有所了解。只有制作出高质量的教案,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今天,好工具范文网小编特别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文天祥课件”的精选文章。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所收获,请务必将其收藏起来,方便以后查阅。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
2、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
[教学设想]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中包含的浓烈的思乡之情;通过揣摩品味,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本课拟用一课时。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一件事吗?温家宝同志担任总理后,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在回答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时,说了一段充满骨肉情深的话: “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的元老,复旦大学的老校友他临终前写过一首哀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在近千名中外记者济济一堂的大厅里,刚刚新任总理不足一小时,就充满激情地当众吟诵了这首诗歌,你们知道写这首诗的人他是谁?
他就是于右任先生。
于右任简介:于佑任是陕西泾阳县人,他早年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也是**的元老之一,他一生爱国,希望早点结束战争,国共合作,建立一个伟大而富强的中国,然而他的愿望一起未能实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入南京,于先生撇下妻小被迫随**去了台湾。
到了晚年,特别想念大陆,想念他的家乡,想念他的妻子,想念他的女儿。他常常登上台湾的高山之巅眺望大陆,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任泪水肆意流淌。他多么想回去看一看家乡,看一看家乡的亲人,看一看故土的一草一木啊!但是,他想回却回不来啊!一湾浅浅的海峡却铸成他永远的遗憾!在他去世之前,写下了这一首哀诗--《望大陆》。
1、让学生自由诵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思乡、惆怅)
2、齐读,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4、指导朗读:
划分朗读的节奏每节诗之间停顿二拍,句与句间为一拍。
确定朗读的重音抓住关键词语以及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
殇:书面语。人没到成年即死去。shāng“国殇”就是为国家而死的人。(于右任老人将自己的一生全献给了祖国,当他离开大陆不得回归时,他以“国殇”自况)
诗作的第一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有生之年不能见到海峡两岸统一的失望之情,也流露出了一位八十三岁的飘泊孤岛的老人对大陆的强烈的眷恋之情。诗作的第二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是痛彻骨髓的思乡曲,大陆有他的好友,更有他的至亲。诗作的第三节“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仰天的叩问,四顾的茫然,天高地阔,就是不能见到自己的大陆和家乡。归期遥遥,此生是没有希望,山长水阔,何处...
查看详情>>与“文天祥课件”相关的文章
文天祥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金陵驿二首》诗文诗文赏析
公元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他被押赴元大都,时值深秋,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押送途中经过南京的时候,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多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今天我们分享的这一篇就是这一时期所写。
且看全诗:
金陵驿二首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诗文赏析:
首联的意思是说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颔联的意思是说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颈联的意思是说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尾联意思说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此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与“文天祥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金陵驿二首》诗文诗文赏析”相关的文章
文天祥的诗歌分为了哪两个时期,诗歌有什么特色?
我们都知道文天祥,并且学习过他的千古名诗《过零丁洋》,今天小编就来说说文天祥的诗歌分为了哪两个时期,诗歌有什么特色?
提到文天祥很多人都能够想到文天祥的诗词,因为现在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都会接触到他的诗。文天祥在诗词这一方面的成就非常的高,而且写出来的诗很有特色,让人读起来感觉非常的激昂。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文天祥在诗词这方面的特点。
文天祥在文学这一方面的创作上非常的有成就,他写的诗可以大致的分为前期还有后期这两个阶段。其中前期的话就是在文天祥从勤王开始,一直到从元朝谈判逃回来的这一个时间段。虽然在当时宋朝战争非常的多,而且在朝廷上面也有很多不好的大臣。但是文天祥在那个时期就有了自己的兵马,而且非常的有战斗力。所以这时候文天祥的心中非常的有斗志,心中一直所想的是如何收复南宋失去的土地。
这个时期文天祥写的诗词也和他这种心情有很大的关系,这一时期的诗词非常的豪快,而且其中蕴含的感情也很丰富。在很多诗中都能够看出来当时文天祥对收复失地的信心。但是在文天祥到达了福安之后,这种心情就变得非常的不一样了。当时的宋朝皇帝被朝堂上面的大臣把控制住了,虽然文天祥在朝廷上面有职位,但是这些大臣却不允许他在朝堂上面工作,所以文天祥在这一个时期写的诗词就显示出了他后期的一些特点。能够显示出来他对人生坎坷的感叹。
在一二七九年的时候,当时张弘范想要把部队的主力放在崖山这个地方,并且要一举攻破崖山。当时张弘范就要文天祥一起去了。但是这一场战争中宋朝失败了,文天祥亲眼看到了这次的失败,在心中对宋朝的朝廷非常的憎恨,而且文天祥当时非常的难受。于是在当时就写了一首很长的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这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当时心情非常的沉痛,而且对朝廷中的奸臣非常的痛恨。所以这一段时期就是文天祥写诗的后期阶段,非常的悲壮还是沉痛。但是在其中的感情中,又显示出了典雅!可以看出他当时心情是多么的复杂。
文天祥对后来留下的文学创作是非常好的,而且在文天祥的成就中,除了诗词这一方面还有很多方面都很值得我们去钻研和学习。文天祥有一身的抱负却在当时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想法,让人感觉到非常的可惜。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与“文天祥的诗歌分为了哪两个时期,诗歌有什么特色?”相关的文章
文天祥的一首经典名诗《南安军》,诗中化用杜甫春望中的名句,显示出民族正气
今天小编要说的古诗是文天祥的一首经典名诗《南安军》。
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一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春望》: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523年后,神州陆沉、赤县烽火。华夏土地再次饱受战火焚烧,彼时,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同样也写下一首诗,在诗中化用杜甫春望中的名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
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颈联两句承首联抒写悲愤。上句化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名句。而说“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说,宋朝的山河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光之日。下句是化用丁令威化鹤歌中“城郭犹是人民非”句意,是说“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杭,继续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朝永远占据。这两句对仗整饰,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心。
最后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他出之以言,继之山行,于是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而在绝食第五天时,即已行过庐陵,没有能死在家乡。又过了三天,在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始进食。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见《史记·伯夷列传》),表示了蓄不投降的决心。“饿死真吾事”,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察然,而且有实际行动,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
这首诗化用社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
查看详情>>与“文天祥的一首经典名诗《南安军》,诗中化用杜甫春望中的名句,显示出民族正气”相关的文章
文天祥的一首千古名作《重阳》,这首诗中他深明大义,不为自己而为中华文明
文天祥,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他的代表作《过零丁洋》一诗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舍生取义的人生观,至今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重阳》,便是文天祥的另一首千古名作。
《重阳》是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被传诵千年,虽是他在监狱所写,背后含义却发人深思。所以这首诗中没有过节的喜悦和快乐,但也没有一丝消沉和沮丧,它更多的是追忆、自励、反省,给人一种痛定思痛、发愤图强的深意。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文天祥的这首《重阳》: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首联“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是文天祥对自己在狱中形象的具体描绘,以及对故乡、故国的眷念。它的意思是说,离家万里孤身被囚于元朝监狱,看着窗外梧桐叶落仿佛是故乡的秋色。“两鬓蓬”,无疑是文天祥在狱中的形象描绘,也是他年龄和境况的真实写照。“老梧桐”,是文天祥在狱中能够看到的窗外景象。借此,文天祥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故国的眷念之情。
颔联“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是文天祥对自由的向往,是抒情之句。即文天祥祈望自己能够如同大雁一样,在广阔自由的天地里翱翔。如同燕子一样,到了黄昏时分就回巢守家。无论是南飞雁,还是归巢燕,都是文天祥对自由的盼望。这两句诗,是文天祥在狱中的真情流露。
颈联“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是这首诗的重点,也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它对仗工整,含义深远。先是“落叶何心定流水”,说明文天祥明白大江东去势不可挡,南宋的灭亡是历史潮流。他无意去阻挡这一历史必然趋势。所以这里用了“何心”、“定”来入诗。
然后“黄花无主更西风”,字面意思即野生的菊花,是没有主人的,它能让那使得万物都凋敝的西风都无可奈何。这里的背后含义则是,文天祥声明自己抗元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个人的理想、为了民族的大义、为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他在告诉忽必烈,南宋朝廷的投降,不代表他也会投降。可见这两句诗的分量之重。
尾联“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则是文天祥对自己一生的追忆和反省。它的意思是说,昨日隐痛恍如梦中,心中的遗憾与悔恨该有多少呢?要知道这里背后的含义,则先要了解“龙山”一词。“龙山”,也称方山,位于中岳嵩山的南麓两山之间,它是中华民族第一个王朝夏朝的生息繁衍之地。所以文天祥心中的隐痛,便是因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至于遗憾和悔恨,自然是自己未能守护国土、国家的失去。
综观文天祥的这首诗,虽然没有他在《过零丁洋》中那般慷慨激昂,但是这首诗中他深明大义,不为自己的境况而感伤,而是为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出有力的慨叹。所以说这首千古名作,虽是他在监狱中所写,背后含义却发人深思。
与“文天祥的一首千古名作《重阳》,这首诗中他深明大义,不为自己而为中华文明”相关的文章
文天祥的一首千古名诗《过零丁洋》,有人建议要从课本里删除?有什么理由呢
文天祥的一首千古名诗《过零丁洋》,有人建议要从课本里删除?有什么理由呢
上学时,最讨厌的就是老师嘴里“全文背诵”4个字。那时候总想着,背就背吧,等咱们长大了多半就忘光了,但现在才知道全然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忘记了微积分是什么,忘记了元素周期表怎么用,却忘不掉“先天下之忧而忧”,忘不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忘不掉“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基于这个事实,我们明白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要让一首名作被世人记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入选语文书;要让一种精神被传承下去,最好的办法也是让它入选语文书。这就是为何时代在变迁,但很多经典作品却在课本中一躺就是几十年,因为有些东西咱们永远不能忘。
前几年,陕西的教授胡觉照先生曾建议课本删除诸葛亮的《出师表》,他认为诸葛亮这文章里写的是愚忠,不适合孩子们读,这一观点遭到了网友一边倒的反对。无独有偶,近几年也有不少家长建议删除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诗: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七律的知名程度不用笔者多讲,自1279年问世以来,这56个字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特别是最后14个字更是被无数人当成了人生座右铭。但建议删掉它的家长,却给出了两个看似挺有道理的理由:
首先,他们认为这首七律与《出师》表一样,体现的是愚忠。表现上来看,这种说法似乎不无道理。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被元军所俀,那时候南宋皇帝自己都已经逃到了新会一带,腐朽的南宋气数已尽了,这个时候再忠于羸弱的南宋无疑是不明智的作法。但笔者认为,正是在危难时,才能看出一个人的骨气。文天祥被抓后,曾禁食八天,元军当他是员虎将,对他各种厚待,他都不为心动,这就是他的气节,显然不是愚忠。
其次,很多人搬出了鲁迅的一篇文章杂文说事,说鲁迅先生一生铁骨铮铮,也觉得青少年们还太小了,还不宜读岳飞和文天祥的作品。确实,鲁迅先生曾在1936年发表了一篇名为《登错的文章》的杂文,在文中先生曾写过这样一段内容:
印给少年们看的刊物上,现在往往见有描写岳飞呀,文天祥呀的故事文章。自然,这两位,是给中国人挣面子的,但来做现在的少年们的模仿,却似乎迂远了一点。
因为这段内容,很多人就断章取义地认为鲁迅不喜欢岳飞和文天祥。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只截取这一段内容完全是没意义的。鲁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讽刺当时投降的官员。鲁迅的意思是岳飞和文天祥的作品光给少年们读不够,应该给那些没有骨气的官老爷们读一读。所以这段话下面还有一段这样的内容:
不过这两位,却确可以励现任的文官武将,愧前任的降将逃官,我疑心那些故事,原是为办给大人老爷们看的刊物而作的文字,不知怎么一来,却错登在少年读物上面了。
将这两段合起来看,就能理解鲁迅真正的意图,他在骨子里是十分赞赏岳飞和文天祥的不屈精神的,只是用这篇《登错的文...
查看详情>>与“文天祥的一首千古名诗《过零丁洋》,有人建议要从课本里删除?有什么理由呢”相关的文章
读文天祥的五首诗,就如面对面见到他的人,甚至能听到他怦怦的心跳
文天祥是个美男型诗人,也是一个视死如归的伟大民族英雄。历史记载他相貌堂堂,眉清目秀,皮肤白美如玉。按现在的网络话语来说,文武双全的文天祥,就是一个“气质男神”。文天祥有诗人的气质,因为他有一颗纯净的“诗心”。文天祥有武将的气度,因为他有一副铮铮的“铁骨”。这“诗心”+“铁骨”,造就了文天祥独特的诗歌风格。
他的诗慷慨悲歌,完全是真感情的流露,所以能感动人。他的诗又能通过意象来表达,不直白,蕴含一种悲壮的美。他的诗心与人格是高度统一的。诗如其人,人如其诗。他的诗没有虚情假意,没有无病呻吟,更没有人格分裂。
读文天祥的五首诗,就如面对面见到他的人,甚至能听到他怦怦的心跳。
(1)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简评:这首文天祥的代表作,用低沉的笔调自叙人生际遇之后,以高亢的人生誓言结束。其铮铮铁骨与赤胆忠心,震古烁今,是凝结文天祥丹心与骨气的千古流芳之作。
(2)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简评:心如指南针一样永远指向南方。其忠肝义胆,可昭日月。其爱国之心,坚如磐石。
(3)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简评:“饿死真吾志”,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这视死如归的铮铮铁骨,感天动地。
(4)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简评:灵均就是屈原。文天祥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像屈原一样为国奔波,不成功便成仁。
(5)金陵驿二首其一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简评:这是文天祥被俘解押途中所写的言志诗。“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表达自己像啼血的杜鹃一样,以死报国。其慷慨悲壮之情,沉郁苍凉之语,令人扼腕,不忍卒读。
与“读文天祥的五首诗,就如面对面见到他的人,甚至能听到他怦怦的心跳”相关的文章
文天祥的一首爱国诗《扬子江》,字里行间表现出的,无不是对国家的热爱
文天祥我们很熟悉,今天小编就要介绍他的一首爱国诗《扬子江》,字里行间表现出的,无不是对国家的热爱。
众所周知,文天祥除了是我国南宋政治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外,还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的代表诗作《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表现出来的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成为了我国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公元1276年,也就是宋恭帝德祐二年,被任命为右丞相的文天祥,代表南宋去元营谈判,不料被扣留,押送北上。后在镇江,文天祥乘隙逃脱,绕道北行,然后回到南宋,再度抗元。一路上,文天祥写下了许多诗。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扬子江》就是其中的一首,是文天祥历北海经长江口南下之时所写。
虽然《扬子江》相比较《过零丁洋》来说,要冷门的多。但是它同样极富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文天祥这首诗,字里行间表现出的,正是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诗的前两句“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所叙述的就是文天祥自镇江逃脱,回到长江口的艰险经历。它的意思是说,文天祥乘隙逃脱后,便绕道北行,在海上漂流了数日,最终费尽千辛万苦回到了扬子江头。这里的“北海”,指长江口以北的海域。“扬子大江头”,是长江在南京一带的称呼。
虽然文天祥没有叙述自己是如何逃脱元兵的追捕和拦截的,但是其中艰辛可想而知。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天祥不到南宋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而文天祥之所以历尽千难万险,也要回到南宋的根本原因,便是他对祖国的坚贞和热爱。所以当文天祥回到扬子江头后,便发出了自己的感慨之言。
也就是,诗的后两句所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它的意思是说,我的心就像那指南针一样,不指向南方誓不罢休。《尧典》中说: “诗言志,歌咏言”。诗,一向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志向的。文天祥这里便是运用比兴手法,表达自己赶到南方去保卫南宋政权的决心。其忠肝义胆,昭若日月。
对于文天祥来说,这次“回从扬子大江头”,其实也预示着他抗元复国大业的开始。据史料记载,后来文天祥募集将士,再度抗元,一生转战于赣、闽、岭等地,收复州县多处。对于我们来说,文天祥诗中所表现的爱国主人精神,无疑至今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是某种意义上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
综观文天祥的这首诗,前两句纪行,叙述他自镇江逃脱,回到长江口的艰险经历。后两句抒情,以“磁针石”比喻忠于祖国的一片丹心。虽然只有短短4句,但是言浅意深,极富爱国主义精神,值得一读再读。
与“文天祥的一首爱国诗《扬子江》,字里行间表现出的,无不是对国家的热爱”相关的文章
文天祥在最后一个除夕夜所写的诗,全诗在一份沉痛的回忆中结束
下面介绍的是文天祥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这首诗毫无雕琢,却感天动地。
岁末年关,冬去春来,就即将迎来阖家欢聚的春节。千里山河、风光秀美,万民同庆、举国欢腾,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不仅思念远方的亲友,祝福国泰民安,也缅怀先烈,不忘前辈们为国为民赴汤蹈火。
曾几何时,辛弃疾金戈铁马、奋勇杀敌;陆游年终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岳飞镇守鄂州时写下千古绝唱,“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还有一位诗人更是留下不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除夜
宋代: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文天祥相貌堂堂,身材魁伟,他20岁时就考中了状元,不久因为父亲去世便回家守丧。当元朝军队攻打南宋时,文天祥入朝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并积极上疏要求罢免那些叛国者,同时也散尽家财,组织将士们保家卫国。
可惜最后他壮志未成,却被元军俘虏,此诗作于元朝至元18年,文天祥在牢狱中度过他平生的最后一个除夕夜。
作者被关押了整整3年,即使敌人对他软硬兼施,可是文天祥却绝不屈服。虽然他刚过不惑之年,却衰鬓霜染,加上牢狱生活,早已变得体弱多病。除夕之夜,诗人仰望星空,感慨万端,“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岁月匆匆,转眼已经过去几十个寒暑,本当尽力报国,可是天大地广,却不能容留一个微弱的身躯。“空落落”三个字,见出满腹辛酸,却无人可诉。
诗人回忆起这些年来的风风雨雨,更是悲慨,“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作者已经预感到自己到了“末路、穷边”,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从不后悔,更不会屈服于敌人的淫威和诱惑。头可断、血可流,慷慨壮志不可改。
诗人身体虚弱,饮食更是艰涩难咽,他用一支沉甸甸的笔,蘸着热血和心泪,抒写不屈之歌,“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天空中烟火璀璨,牢狱里冰冷潮湿,诗人深知自己的时日不多,妻子和孩子也不知在什么地方受苦,但文天祥不愿再想这些,即使心有余力不足,不如忘记这一切,慢慢地平静心情,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诗人默默地说,以后再也梦不到过新年、喝屠苏酒,只能在漫漫长夜里拨动灯火。
全诗在一份沉痛的回忆中结束,却让读者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时隔将近千年,如今再次吟诵诗人的名篇,也许有些不合时宜。但正因为无数先辈们的努力和坚持,才让当今的社会繁荣稳定、和谐安康,越是幸福时刻,就越是不能忘记那些苦难的岁月。
当我们在除夕之夜欢聚一堂时,不仅依然有人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也会有人因为各种原因,内心沉痛、思绪万千。读完这首诗,我们更加崇敬这位铮铮男儿的不朽人格,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希望可以回到过去,即使无法与其肩并肩地一起战斗,也应该抚慰除夕之夜中一颗孤独之心。
与“文天祥在最后一个除夕夜所写的诗,全诗在一份沉痛的回忆中结束”相关的文章
名族英雄文天祥的两首五律诗,它们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两首诗的诗意又是什么
今天小编要介绍的是名族英雄文天祥的两首五律诗,它们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两首诗的诗意又是什么?
长溪道中和张自山韵二首
宋文天祥
其—
潮声连地吼,江雨带天流。
宫殿扃春仗,衣冠锁月游。
伤心今北府,遗恨古东洲。
王气如春至,龙兴海上州。
其二
夜静吴歌咽,春深蜀血流。
向来苏武节,今日子长游。
海角云为岸,江心石作洲。
丈夫意何事,底用泣神州。
这两首诗载于民国版《霞浦县志艺文志》,作者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举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军围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避兵,他上书请斩之,提出抗蒙建议。后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草制讥讽权贵贾似道,遭劾罢官。后被起用,任湖南提刑。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东下,他在江西组织抗元武装,入卫临安。次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营议和,期间痛斥元丞相伯颜,被拘至江苏镇江。后脱逃,由通州(今江苏南通)入海至温州。
端宗即位后,他复任右相兼枢密使,与左相陈宜中意见不合,率兵在福建、广东一带坚持抗元,收复多处州县。后被元兵袭败,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拒绝元将张弘范诱降,作《过零丁洋》诗以明心志,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后被送至元大都(今北京),囚禁达三年之久屡经威胁利诱,誓死不屈,编《指南录》,写《正气歌》,大义凛然。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在柴市从容就义。他的著作被后人编辑为《文山先生全集》,多忠愤慷慨之文,其诗风至德祐后大变,气势豪放,被称之为“诗史”。
张自山,据《宋史·忠义九》记载:“张汴字朝宗,一字次山(自山),蜀人。……继文天祥起兵,辟为秘阁修撰,领广东提举,督府参谋,左右幕府,知无不为。空坑兵败,为乱兵所杀”。为协助文天祥从镇江逃脱至真州的幕客杜浒等12人中之一。
而作者所写的上述两首诗是在文天祥于德祐二年(1276)自江苏镇江元兵营里逃脱后,经真州、通州、高邮,再从东州海道泛舟来到浙江温州永嘉。文天祥听说宋少帝还没有被立为帝,于是上奏劝进,以观文殿学士、侍读的职务被召到福州,拜为右丞相。他前往福州赴任之时,为了安全起见从永嘉坐船南下,于五月中旬途经百辟岩(今福建省霞浦县北壁乡)海域,恰好遇上台风,船队只好在北壁一带抛锚避风。宋少帝已于五月初一在福安(即福州)登基,幕僚张自山闻讯后,以赋诗的形式秉报。
当文天祥看到张自山送来的诗后,内心非常地悲喜交加,随即提笔以《长溪道中和张自山韵》为题,写了二首五律诗歌,倾诉他在最近三个月来的内心感受。
第一首诗意为:“一路上,海面惊涛骇浪,暴风雨从天而泻,我在踪寻着少帝。宫殿里最隆重的春季正旦的黄麾大仗和每月奉帝王衣冠出游的活动都停止了。最让我感到伤心的是二月廿九晚冒死从镇江元兵营逃脱后,真州守将苗再成误信谣言...
查看详情>>与“名族英雄文天祥的两首五律诗,它们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两首诗的诗意又是什么”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