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宋朝为什么不和亲?原来傲娇宋朝拒绝和亲的底气出自这里
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是这样评价的: “吾中华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先生认为宋代是中华文化的繁荣的时代。汉唐盛世都要和亲,为啥就宋朝特殊?
一、强烈的民族偏见
宋朝虽然在军事上一直处于劣势,进而导致政治上的被动。但是, 长期以来受“夷夏”观的影响,宋人自视甚高,对契丹和女真等少数民族更有一种蔑视心理,认为他们开化程度低,是蛮夷。
宋朝文人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辽、夏、金等少数民族的轻蔑。
二、强大的经济实力
强大的经济实力无疑是支撑宋人“尊严”,使其挺直腰杆拒绝和亲的重要因素。况且, 纳贡、给岁币虽是一项负担,但是却远远不及作战时的军费,
这一点,富弼在庆历四年,关于澶渊之役上疏宋仁宗时就指出:“骄敌深入,直抵澶渊,河朔大扰,乘舆北幸。于是讲金帛啖之之术,以结欢好。自此,河湟百姓,几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
这一举措维护了宋辽之间长达四十年的和平,促进了互市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稳定,其结果还是好的。再者,宋人认为,辽国 “虽以请地求婚为言”但“北朝所欲,不过租赋尔”。宋朝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偿付相应的岁币,并认为以这样数量的银两换取拒绝和亲、稳定边疆和保证国内长时间的和平与人民的安居乐业,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和将士的伤亡还是非常划算的。
三、程朱理学的影响
宋代理学以儒学为主,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理论精华,将二者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与儒家的伦理思想相结合,用新的方法来证明封建伦理纲常和等级秩序、专制集权的合理性与神圣性。理学把儒道佛三者融为一体,重筑了“礼”的封建秩序,强调道德自觉和理性自觉,把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学问的根本。这样一来,理学不仅造就了宋人重人格、厚人品、崇尚气节的时代意识,还促使文学作品注重教化,常常出现强烈的人格精神和道德色彩。
故而两宋有不少士大夫把和亲与伦理道德相对立,认为“和亲辱国”、“有失体面”。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更是把 “中国结婚夷狄”视作“自取羞辱”。所以,宋朝在与辽、夏、金议和时,宁可多给金帛,也不愿嫁女和亲。正因如此,在辽兴宗向宋提出用和亲、增币来代替割地的要求时,宋朝允许增币,但拒绝和亲。在宋朝君臣的心目中,割地虽然是丧权辱国,但和亲则更是大失体面的事情,因此才以各种理由加以拒绝。
四、宋朝士大夫的文人情怀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士大夫阶层的黄金时代,经过“华夷之辨”和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最终代周的赵宋王朝在立国后,为了避免自己成为五代之后第六个短命王朝,积极推行 “重文轻武”的政策,任用文人为知州,防止军人夺权或割据。
科举制度发展到宋代已经比较完善,相比隋唐时期有了很大的改进,废明经、存进士,用人惟才,读书人即使出身低微,只要通过科举考试,就可以跻身于士大夫阶层,获得较高的社会及政治地位。而文人一向以解救天下苍生为己任,面对外来蛮夷的侵扰,为得一时安乐,而把女子送去“豺狼虎豹之地”,靠女子...
查看详情>>与“宋朝为什么不和亲?原来傲娇宋朝拒绝和亲的底气出自这里”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