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最新马云如是说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说》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中华民族珍视了上千年的一种动物。从古至今,就有“宝马配英雄”之说,更有数不胜数的名马,楚骓、赤兔、的卢、绝影。如此种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被奴役了的生物,都丧失了应有的自由。在韩愈的《马说》中也反映了这一点:
“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果真如此吗?千里马始终存在,“千里”是他的内在属性,伯乐只是可以发现这一点。如果世上后又千里马,那么,伯乐之前的存在都是毫无意义的'。
“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只称也。”千里马和骈死于槽里之间的马都是马,它们有着同等的灵魂,是同一种生物,为何千里马就不该如此,而普通的马就应当如此?即使千里马被伯乐识出,不再“辱于奴隶人之手”,又会怎样?驰骋沙场,拼个你死我活?戴上束缚着自由灵魂的缰绳,还是金络脑?百战过后,被尊为“宝马”?仅仅如此,千里马们仍然是被人驾驭着,奴役着,这与“辱于奴隶人之手”的马有何区别?它们希望的是回归自然,而不是当一匹五花马。即使对人来说,马或者千里马,完成了它们的任务。但对于马或者千里马,这个灵魂与肉体的真正主人,它们存在和诞生的意义是自由!无奴役!
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你是一个有才之士就非要做一介朝廷命官么?你有真正随从于你的心愿,你的意志了么?你又是真正自由的么?只要你快乐,自由,在小小的世界的任何一处,发挥着你的才能,又何必等那个伯乐来把你带入那个不自由的世界?
自由,我们曾经拥有的宝石,它什么时候消失了?在你渴求功名利禄之时,在你唯唯诺诺,瞻前顾后之时,在你被眼前利益驱使之时,它,自由,就像一个胆小鬼一般逃走了。
赶快去抓住它,那些属于你的真正的有益自由!
在封建制度下,怀才不遇、才华被埋没是一件不足为奇的事。这自然引起许多文人墨客的不满,韩愈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一篇《马说》有感而发,托物寓意,表达了自己得不到重用的愤懑,也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败。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个有才能的人出生贫贱会引起谁的注意、欣赏和重用呢?满腹诗书却没有舞台施展,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惋惜的呢?拼搏过后好不容易取得一些好成绩,却不曾想“能在这种环境下取得那么好的成绩,就凭他的意志将来定有大的作为”,而是肤浅的认为“在那种环境下取得那么好的成绩是多么艰难,定是竭尽其能了”。“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自己不识材硬说别人没有才,看来伯乐真是难遇呀!真的等到成就显著时人们才恍悟过来:这人不简单,是个人才。时间虽然证实了真的有才,但生命还剩几朝啊!
一些古代的文学大儒如:杜荀鹤、苏轼、韩愈等都因被埋没而愤懑、伤感、忧郁过。社会在他们的脚下画了一个圈,限制了活动范围,却永远...
查看详情>>马说教案集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马说》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文分析:《马说》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3、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
2、诵读品味法。
3、创造性学习法。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屏幕,屏幕上画的是什么?(马),你们能列举出有关马的成语吗?(学生列举)那么,我们把能日行千里的马称为什么呢?(千里马)同学们听说过“伯乐相马”的故事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相信在学完课文以后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屏幕显示课题)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屏幕显示)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3、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三)朗读教学
初读课文,正音上口: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明确读音,停顿,语调);学生齐读课文,了解全文大意。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以小组为单位,互读课文,对照注释,大胆提出疑难问题,做出标记,准备在...
查看详情>>马说美术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说》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解题
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文章,叫《师说》。
“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二、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标记。
2.教师板书需正音的字:
愚(yú) 句读(dòu) 谀(yú) 经传(zhuàn)
郯(tán) 苌(cháng)聃(dān) 蟠(pán) 巫(wū)
3.请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注意断句,声调等。
五、分析课文第1段
(一)朗读:齐读;单读。
(二)学生根据注解自己疏通文意。把第一段分为三层,学生分a、b、c三组,每组一层。然后每组推举代表,向大家翻译课文。
(三)总结本段的语法文言文知识:
1.通假字:受-授
2.古今异义
学者:古-求学的人;今-在学问上有较高造诣的人。
无:古-无论;今-没有。
众人:古-普通人;今-很多人。
3...
查看详情>>马说教案14篇
这篇文章主要是关于“马说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感谢您的支持欢迎您参阅本文。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教案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
设置依据教学目标: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异义词。
3.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借助工具书和页下注释,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大意;收集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情况。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包括字词积累、课文翻译和朗读背诵。
二、整体感知教师导学: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提升重用,未能如愿,心中郁闷不平。
思考题:
a、 结合标题,谈谈本文的体裁特点。
b、结合创作背景,谈谈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点?说说我们还学过哪些类似的文章?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二度备课:这一节课我们再来谈谈韩愈这一匹千里马的故事。轻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里的千里马有何特征。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概括:这里的千里马跑得快吃得多。千里马是如此神骏,而且又食量惊人,让我们非常神往,很想见见千里马。但这篇文章却给我们讲述了千里马的种种遭遇。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能不能用文中的话讲一讲,千里马有怎样的不幸遭遇?学生回答,教师概括总结。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节反思:这一环节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我在这里略去了翻译课文,其实在这一步中我就会穿插着让学生来翻译课文。而且这些学生找出来的句子都是重点句,在翻译上面学生更能掌握。事实上效果也比以往的直接翻译课文要好。
三、重点研读
探究文章的思想内容教师导学: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a、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b、千里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真不知马也)
二度备课;千里马有千里之能却不能被人发现,即“千里马”没能遇上“伯乐”,这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ppt介绍作者情况。韩愈唐代人,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享“文起八代之衰”美誉有《昌黎先生集》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因韩氏是昌黎(河北昌黎...
查看详情>>马说原文及翻译(带赏析)
马说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马说》全文与翻译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 通:饲)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赏析
《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用(见韩愈所作的《为人求荐书》及《送温处士赴河阳序》),可见韩愈命运的坎坷。
《马说》的第一句是大前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个命题不合逻辑。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伯乐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社会上(或说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千里马身上取得,然后逐渐总结出来的。所以...
查看详情>>马说原文及翻译(带作者简介)
韩愈的“马说”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绝美之作,被誉为宝刹之言,议论性散文的瑰丽石碑。全文内容奇特独出,通过描绘马的形象,韩愈巧妙地引导读者对马这一物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折射出韩愈对社会的洞察和评价。
马说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马,也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车夫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饲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特殊的才能和英武的体态无法显示出来,况且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还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驾驭它,却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能充分施展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注释
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只:同"只",只是。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马厩。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以,按照,介词。称...
查看详情>>马说原文及翻译(带注释)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形式,是我们了解和探讨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它是汉字的原始形态,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韵味。通过阅读文言文,可以领略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体会他们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同时,学习文言文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汉字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因此,在当代社会也应该重视文言文的学习和传承。
马说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翻译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马,也只是辱没在低贱的人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粟(谷子)。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不能表现在外面,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注释
1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 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3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 故:因此 。 虽:即使。名:名贵的。
4 祇辱于人之手: 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祇(zhǐ):只是。**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5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6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 称:著称。
7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8 一食:吃一顿。食,吃。
9 或:有时。
10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1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2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13 食马者:食,通“饲”,喂。
14 其:指千里马,代词。
15 是:这样,指示代词。
16 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这里指虽然)
17 能:本领。
18 足:足够。
19 才 :才能。
20 美:美好的素质。
21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22 且:犹,尚且。
23 欲:想要。
24 等...
查看详情>>马援怎么死的?这两个成语都是说的他
历朝历代,忠臣良将不乏其人,但奸佞小人也与之同生。小人多以谗言进身,也以谗言杀人于无形。谗言就如同洪水猛兽,不仅杀伤力强,而且无孔不入。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说这句话的人叫马援,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后人,"马革裹尸","老当益壮"说的都是他。
1.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少年丧父的马援从小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志向,做事也从不拘于常理。这不,凭借着一身的才学,做了督邮,却因见犯人可怜而私自将其释放,自己也不得不亡命天涯,奔走绝域。
不过马援的运气还是不错的,不久后就遇到朝廷大赦。按理说这大赦了,也该回来了。但马援却又在当地养起了牛羊,干起了畜牧业。
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马援靠养牛羊也能养出名来,前来依附于他的人不下百户。
就这样,马援过上了种田放牧,周济穷人的生活,日子也算安逸。但马援胸中的大志却丝毫未减。什么"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那是马援常挂在嘴边的话。
2.初入仕途,臣择君主
到了新朝末年,天下大乱。原本应该躲避战乱的马援却出任新莽的新城大尹。但新朝终归是无力回天,没过几年就灭亡了。新朝灭亡后,马援逃至凉州避难。
不久后,刘秀建立东汉。马援的哥哥马员要去投奔刘秀,想让马援一块去。但马援却选择了当地的割据军阀隗嚣,以观其变。
隗嚣对马援十分器重,任命其为绥德将军,但凡有什么大的决策,都会找马援商量。作为割据军阀,隗嚣一直在犹豫该投奔谁。
就在这个时候,公孙述在蜀地称帝了,隗嚣便派马援去探听虚实。马援与公孙述是同乡好友,按理说应该热情款待。但公孙述却跟马援玩起了虚套,说要封马援为侯爵。
马援一眼就看穿了公孙述的心思,毅然返回陇右,劝说隗嚣投奔光武帝刘秀。就这样,马援又携带隗嚣的书信来到洛阳,面见了刘秀。还以"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的言论直言进谏。
刘秀对马援的学问和胆识十分佩服,邀马援同他一起南巡。南巡结束后,刘秀派太中大夫持节相送。
在马援的劝说下,隗嚣归顺了汉朝,并把自己的长子隗恂派到洛阳去做人质。马援便自请去上林苑屯田了。
但隗嚣听信了部将王元的挑拨,想占据陇西,好称王称霸。马援见此状况,多次写信,好意相劝。隗嚣一意孤行,竟起兵与朝廷对抗。
马援一看劝说无效,忠义难两全,只能取忠舍义了。刘秀率兵亲征,马援"堆米为山",分析战局,帮助刘秀平定隗嚣。
3.征战四方,马革裹尸
从新朝末年开始,塞外羌族就不断侵扰边境,还有不少羌族趁中原混乱之际入居塞内。金城一带属县多为羌人所占据。
马援的顶头上司来歙上书说,陇西屡有侵扰祸害,除马援外,无人能平。建武十一年,刘秀任命马援为陇西太守。
马援以骑兵打头,步兵随后,在临洮一战便击败先零羌,斩首数百人。守塞羌人一下子就...
查看详情>>用马做车标的4台豪车标志品牌,最后一个车标竟被说像驴
说到汽车,那么肯定不能忽视它的车标了,因为你看一辆车是通过车标才知道它是什么车的,所以一个有个性的车标是非常的重要,也是它被大众所认识和区分的重要标识!于是有好多车企都想到了用马做车标,寓意就像是千里马一样!目前小编只整理出4款用马做车标的车企,然而却有一款车被人们吐槽为驴,只能说大众的眼光很独特。
第一辆车当然要属法拉利了,这个“马”可以说是人气最高的马了,而法拉利的创始人是恩佐,这个车标来源于战场!是一个悲惨的故事!恩佐哥哥有一名战友,名叫巴拉卡,他骑着战马以一人之力击落了5架奥地利的战斗机,可不幸的是最后巴卡拉和他哥哥都牺牲了,而恩佐为了纪念他们,将这匹战马的形象搬到了车标上,这就是法拉利车标的来源!
第二辆是福特野马,这个车标看似一匹正在飞驰的骏马,充满了肌肉感与野性,正是野马最大的标签!而它的来源,是为了纪念北美p51型野马战斗机,因此这辆车取名为野马,车标也是一辆狂奔的野马,代表的就是野马战斗机的速度以及战斗力!
第三辆则是保时捷了,起初许多人认为保时捷上面的是一头鹿,因为logo上面有许多类似于“鹿角”的标志。可它实际是一匹马,那个类似于“鹿角”的东西是稻草,整体的意思是在这个五谷丰登的地方适合狩猎,呈现的仿佛一幅田园景象,十分的和谐,这点和法拉利和野马的战马是完全相反的!
而第四辆车则是宝骏汽车,然而对于这个车标其实存在很多争议的,许多人一开始都不认识标志是啥意思。而宝骏的广告词为“最好的伙伴”,此时有人发现这车标像是一头驴,然而它也是一匹马,只是比较抽象而已。虽然比不上前面三款车,但是被说成驴还是非常不合适的,不知你们看这个车标到底像什么?
生肖马的男女生性格,说的是你吗?
属马人的性格是开朗积极的。热情大方,心中藏不住秘密,善于与人相处是他们最大的性格特点。朋友很多,天生人缘较好,但也因为如此,喜欢社交活动,像匹马似的蹦蹦跳跳,所以开支也较大,守不住钱。但缺点是做事没有持久性,刚开始会积极进行,若一有小阻碍便停足不前,会给人做事有始无终的印象,无法贯彻到底,所以会被认为没有责任心。
属马最大优点是富有自信,待人和善,性格开朗、思维逻辑强。而且聪明伶俐,善于言辞、有着一定的洞察能力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做事踏实稳重,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同时又是多愁善感,心思缜密,凡事顾虑周到的人。生肖马在物质方面不自私,而关心别人及把自己的观点渗透到别人心中以求得团体的团结一致当然不能说是自私。生肖马不持故意与人为敌的态度,只是不能容忍别人强加于生肖马的观点。在别人与自己灵敏的思路、灵活的举止不相协调时,便产生急不可耐的情绪。
属马女的性格
属马的女人,活泼好动,身形飘逸,追逐时尚,总是觉得有点精力过剩,似乎一刻也不愿停歇,很会合理安排时间,会很有效率的做更多事情。这种风风火火的做事风格,有时会让别人感觉到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因而,她的休息在别人看来是相当耗费精力的和体力的。有个性,深受人们喜欢。属马的女人热爱弱小的生命,喜欢户外活动,靠近大自然。在家庭中,她们孝敬父母、关心丈夫、疼爱孩子,可谓“三好”即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
属马男的性格
属马的男人精力旺盛,刚毅果断,善恶分明,耿直热情,能言善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他们脑袋里的想法很多,有不服输的精神,主观独立性强,不接受别人建议,喜欢随心所欲,讨厌被束缚。属马的人却有攀附权贵的习惯,他们总是特别愿意结交那些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不善于理财,往往只知开源而不懂节流,常有好面子爱慕虚荣的心态。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