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瘻】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读,拼音)

拼音:lòu

注音:ㄌㄡˋ

笔顺读写:点、横、撇、点、提、竖、横折、横、横、竖、横折、横、竖、撇点、撇、横

部首:
笔画数: 16
结构: 左上包围
繁简对应:
五笔: UKGV
部外笔画: 11
统一码: 763B
仓颉: KLLV
郑码: TKZM
四角: 00144
电码: 4068
英语翻译: fistula, sore, ulcer, goiter
异体字: 𤵿
  • 基本解释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瘻【午集中】【疒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力豆切《集韻》《韻會》郎豆切,𠀤音屚。《說文》腫也。一曰久創。《玉篇》瘡也。《山海經》半石之山,合水出于其隂,多鰧魚,食者不癰,可以爲瘻。《註》瘻,癰屬也。中多有蟲。《柳宗元·捕蛇者說》可以已大風攣踠瘻癘。

《集韻》力救切,音溜。

龍遇切,音屢。義𠀤同。

《廣韻》力朱切《集韻》龍珠切,𠀤音慺。痀瘻,曲脊。《字彙》亦作瘺。

说文解字

瘻【卷七】【疒部】

頸腫也。从疒婁聲。力豆切

说文解字注

(瘻)頸腫也。淮南說山訓。雞頭巳瘻。高注。瘻、頸腫疾也。雞頭、水中芡也。鍇本作頭腫。葢淺人恐與頸癅不別而改之。腫、癰也。頸腫卽釋名之癰㗋。从𤕫。婁聲。力豆切。四部。

瘻的方言集汇

◎ 粤语:la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eu2 leu6 [客英字典] leu5 [台湾四县腔] leu2 leu5
◎ 潮州话:lau7

瘻的字源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