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邿】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读,拼音)

拼音:shī

注音:

笔顺读写:横、竖、横、横、竖钩、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部首:
笔画数: 8
结构: 左右
繁简对应:
五笔: FFBH
部外笔画: 6
统一码: 90BF
仓颉: GINL
郑码: BDY
四角: 47327
电码: 9322
英语翻译: a state in Shandong province
  • 基本解释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1.周【好工具hao86.com】朝国名。在今山东。

2.古山名。在今山东。

邿【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書之切《集韻》《正韻》申之切《韻會》商支切,𠀤音詩。《說文》附庸國。《春秋·襄十三年》夏取邿。《註》邿,小國也。任城亢父縣有邿亭。

山名。《左傳·襄十八年》魏絳、欒盈以下軍克邿。《註》平隂西有邿山。

说文解字

邿【卷六】【邑部】

附庸國。在東平亢父邿亭。从邑寺聲。《春秋傳》曰:“取邿。”書之切

说文解字注

(邿)附庸國。王制曰。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矦曰附庸。鄭云。不合、謂不朝會也。小城曰附庸。附庸者、以國事附於大國。不能以名通也。春秋襄十三年夏。取邿。邿者、魯附庸也。在東平亢父邿亭。前志曰。東平國亢父詩亭、故詩國。後志曰。章帝元和元年。分東平國爲任城國。亢父屬任城國。按前志當作詩亭故邿國。許書當作東平亢父詩亭。杜預左注亦當本作詩亭。皆寫者亂之耳。邿詩古今字也。今山東濟寧州東南有故邿城。从邑。寺聲。書之切。一部。春秋傳曰。取邿。

邿的方言集汇

◎ 粤语:s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1 [客英字典] shi1 [台湾四县腔] sii1

邿的字源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