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
做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很多人觉得睡觉时候做梦使大脑得不到休息,是很不好的现象,但其实,适当的做梦对身体也有好处的。
第一,解除疲劳,休整身体
疲劳就是人无论在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以后,能源的耗竭,脑的能源主要是靠血液供给葡萄糖。 体力和脑力活动需要的葡萄糖很多,如果从血液供给的葡萄糖还满足不了它的需要,这个时候它就会动用身体的储备。利用身体储备的这个过程当中就会产生一种乳酸。乳酸积累多了,是疲劳的一种生理上、生化上的表现。睡眠就可以解除这种疲劳。睡着了,人的一切活动停止了,肌肉消耗也降低了,为了节能,体温也降低。
人在睡眠的时候,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合成新的蛋白质。人体所需要的新蛋白质,多半都是在睡觉的时候合成。所以睡眠是解除疲劳与休整身体必不可少的。
第二,整理信息,带来顿悟
白天我们经历很多事情,我们的大脑要时时地记录,时时地监控,时时地记录你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不管你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特别是视觉信息量很大,只要你眼睛一扫,所有的刺激都会跑到你大脑里面去。当你睡眠的时候,脑子就会回放,一边回放,一边整理,然后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把它放到脑子不同的功能回路里边。
另外,大脑在夜间还有学习的功能。比如说西方很有名的一个奇案,侦探白天就百思不得其解,想不出来这个案子是怎么发生的。结果他晚间做梦,梦出来是怎么回事,第二天按照他梦的提示,破了这个案子。像这种在夜间睡眠当中,梦有时候会带来顿悟,有时候会带来创新性。
第三,调节心理
我们知道,如果前一天晚上做了好梦,第二天感到精力充沛,心情很安适。但如果做了噩梦,第二天心情也不愉快,会觉得没有睡好,就会心情焦虑、烦躁、爱发脾气,做事静不下心来。可见做梦是保持良好心态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看,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欲望的满足。不管你是高尚的人,还是卑微的人,我们的心灵的深层,都收藏了太多太多愿意或能够说出口和不愿或不能说出口的欲望。这些几乎无穷无尽的欲望中,许多在不现实生活中无法即时满足或根本不能满足。现实生活中未能或不能获得满足的欲望,却可以在梦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调节心理平衡。
如果没有梦,那么大大小小的欲望就会让我们无法安睡了。即使我们有时在梦中感到不安焦虑,也一样可以让做梦和睡眠两不误。
心因性神游症的三点诊断标准
心因性神游症的诊断标准有三点: (1)主要障碍是突然的、无法预料的离开家庭或工作场所外出旅行,这时患者无法回忆过去。 (2)为自己设计一个新角色(部分的或全部的)。 (3)这个障碍并非起因于多人种格障碍或器质性心理障碍。 以上是在《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Ⅲ中列出的。[查看全文]梦游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
梦游多出现在儿童时期,约1%到6%的儿童偶有梦游现象,如果将仅出现一次梦游的儿童也算进去,梦游的出现率约25%。 一般来说,儿童梦游不算什么大毛病。相比之下,成人梦游则少得多了,但成人梦游则是一种病态行为。 梦游常常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对梦游现象十分惊奇,同时也对梦游产生了一系列明显的偏见。常人认为,梦游者大概像瞎子一样四处乱撞,其实梦游者眼睛是半开或全睁着的,他们走路姿势与平时一样。 ...[查看全文]心灵鸡汤: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做梦吧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为探求化学元素之间的规律,研究和思考了很长的时间,却未取得突破。他把一切都想好了,就是排不出周期表来。为此他连续三天三夜坐在办公桌旁苦苦思索,试图将自己的成果制成周期表,可是没有成功。大概是太劳累的缘故,他便倒在桌旁呼呼大睡,想不到睡梦中各种元素在表中都按它们应占的位置排好了。 一觉醒来,门捷列夫立即将梦中得到的周期表写在一张小纸上,后来发现这个周期表只有一处需要修正。...[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