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汪氏    wāng shì 宋代诗人

汪氏,内江刘五清之妻。事见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六九。

本    名
汪氏
所处时代
宋代
主要作品
《寄良人》

历史发展

起源始祖

汪(wāng)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夏王朝时期古诸侯汪罔之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 汪罔,古国名,被后世讹为汪芒国,国君防风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及《国语·鲁语下》等记载:夏、商王朝时期有一古汪罔国,为神农氏的后裔所建之姜姓诸侯国,国君名防风氏。后来防风氏被大禹所杀,国人迁居湖州的深山里,称汪罔氏。汪罔国后为楚国灭之,国人避之于安徽歙县,改称汪氏。防风氏,是远古夏王朝前期古防风国的创始人,又名汪罔氏,是天下汪姓的始祖。据典籍《广韵·唐》中记载:“汪,姓。汪罔氏之胤。”按典籍《说文解字》中的注释:“胤,子孙相承续也。”在典籍《国语·鲁语》中记载:“客曰:‘防风氏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禺之山者也,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今为大人。’”这在史籍《左氏春秋传》中也记载:宋武公子司空之世,长狄伐宋国,班在宋地长邱打败长狄,俘获长翟缘斯。鲁桓公姬允(姬轨)十六年(公元前696年)长狄伐齐国,王子成父俘斩长翟侨如和其弟荣如,将荣如斩首,并将其头埋在周之北门即济北谷城。卫国人又捕获其季弟简如。鲁文公姬兴十一年(公元前616年),长狄由侵齐伐鲁,鲁国在东郡濮阳的成地战败长狄,富父终甥杀长翟侨如,埋其首于鲁子驹之门,至鲁宣公姬馁十五年(公元前594年)荣如死时已有一百零三年,而其兄焚如尚存,至焚如长翟氏为长狄氏,此后长狄败亡,并无子孙存活于鲁国。孔子说:“在周为长翟,今为大人。”可见,防风氏、汪芒氏、汪罔氏之名,经多次更改,至孔子时已无“汪芒氏”,只有汪氏。 防风神话的被发现,是中国新石器时期四大神话之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源流二 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 西突厥 汪古部,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汪古部,为唐朝时期西域沙陀突厥的一个部落,在唐朝灭西突厥后,该部大部分归附唐王朝,以部名文化上汉化改姓氏,称汪氏。 汪古部(onggud)或译作雍古、王孤、翁古、 瓮古、旺古、汪骨、汪古惕等,汪古族部为北朝、唐代等时期蒙古高原及以北以西的大部族,为突厥、回鹘、沙陀 等中亚、北亚、西亚 部族组成,后来改汉字 姓名 汪姓少部分北迁,进入辽东地区生息繁衍。到了金国时期,辽东汪古部遗民融合于女真族,以故故落名称为氏,称汪古氏,金初在北边守长城抵抗蒙古,为回鹘、沙陀等组成,后来或留或徙至南方,分为多支。 至明朝末期,汪古氏已经多改称为洪衮氏,亦称洪果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洪衮氏,满语拼音为Honggon Hala,汉义“槐”,世居萨哈尔察(今吉林敦化)、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等地,成为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841年(唐会昌元年),回鹘为 东北亚的 黠戛斯 所破,其中一部分南走,定居于阴山地区。故其祖源与突厥和回鹘等有关。唐末,此部同中亚、西亚的突厥族沙陀部 李克用率领的沙陀部关系密切,可能与部分沙陀突厥人融合,他们自称为"沙陀雁门节度"(即李克用)的后裔。后臣属于辽。辽朝授其首领官号详稳(大部族官),驻在阴山北的黑水(今内蒙古达茂旗艾不盖河)地。辽亡后归附金朝,为金朝诸部驻军之一。汪古的基本成份由操突厥语的各部人组成,容貌和嫠面的习俗同蒙古人有明显差别,故辽、金时称他们为白鞑靼。十二世纪末,净州以北的边墙建成,汪古部主摄叔、阿刺兀思剔吉忽里兄弟相继为金朝守边,称北平王。《辽史》、《金史》、《元史》以及《李朝实录》等书中,都记载有不少女真姓,多为多音节的姓,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开始将女真语姓改为汉字姓,这其中就有将古里申氏、汪古氏等改为汉”族汪姓的。《续通志·氏族略》载:元时翁观,即汪古,亦作黄掴、雍古部人以汪为氏。元代汪世显家族就是汪古部落之汪姓。 清朝中叶以后,汪古氏、洪衮氏、洪果氏等,多改汉姓为汪氏、淮氏。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君主成公姬黑肱次子姬汪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汪芒国,取自姬姓鲁国汪氏二世祖汪挺次子汪芒之名,这在除改姓汪氏外的所有汪氏宗谱中都能得到印证,后讹为夏、商时期的汪罔国名。汪芒国与汪罔国毫无瓜葛。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封叔叔周公旦于鲁国。后因周武王早逝,即位的周成王姬诵年幼,才十二岁,因此周公旦需要留在都城辅佐周成王护朝,他便派长子姬伯禽出任鲁国国君。鲁国传十三代十五君至鲁成公姬黑肱,生长子姬午后为鲁襄公,而次子因出生时两掌有纹,“左王右水”,因而取名为姬汪,是为公子汪,因名封爵为汪侯,食采颖川,世称“颖川侯”。这在史籍《姓氏考略》、《姓氏寻源》及《汪氏缘起考》等中皆有记载。公子汪生子为公孙挺(姬挺),公孙挺生姬诵,姬诵(姬满)被封于平阳(今山东邹城平阳寺镇,非山西临汾),汪氏家族的郡望“平阳”即缘于此。依周礼中“三代公孙以后,诸侯不得祖天子,百姓不得祖诸侯”的制度规定,因此从姬诵开始,以祖父之名别称为汪氏,称汪诵,后代世为汪氏。晋朝时期,淮安侯汪旭在其所撰的《上谱表》中称:“祖居颖,初陈郡阳夏县西乡靖仁里,始祖为成公黑肱次子汪侯,食邑颍川。”汪旭所指的”颍川“,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太康县地处豫东平原,历史悠久,境内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距今已有六千余年的历史。秦朝初期,秦始皇在该地置阳夏县,故太康又有“阳夏”之称。由于夏王太康曾在此筑城居住,故而隋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隋文帝杨坚改称其为太康县,并一直沿袭到今天。阳夏县,西汉时期属淮阳郡,东汉时期属陈郡,故曰“陈郡阳夏县”。晋朝时期,太康之地志陈属梁,并隶属于颍川郡。 源流四 源于姬姓,出自翁氏所分,属于长者赐姓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六桂堂丛刊》等记载,宋朝初期,福建莆田有一翁氏人家,其六子皆中进士,史称“六桂联芳”,六子分金分银分家分氏各自立派,自力更生去发展。 其中,第六子原叫翁处休,被翁老赐姓为汪氏,遂成汪氏一族,世代相传至今。翁姓避乱改姓是汪姓的又一源流。翁姓也是姬姓的一个分支,据《元和姓纂》和《六桂堂丛刊》等记载,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 定海县东),其后以邑名“翁”为姓。唐德宗时期,翁氏有一个支脉何公入福建 莆田,卜居莆阳兴福里(今莆田市北高竹庄),为入莆始祖。传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闽国 年间(936年)官 拜郎中,娶妻陈氏,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六子皆中进士,史称“六桂联芳”。长子 处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员外郎;次子处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易,字伯简,宋太祖建隆元年与长兄 同榜进士,官至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字伯惇,宋太祖开宝六年进士,官都曹长判官;五子处廉,字伯约,宋太祖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司直、监察御 史;六子处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这兄弟六人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历史上有"六桂联芳"之誉。 源流五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汪水,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汪,古河流名称,亦称潢水。在史籍《水经注》中记载:“潢水一名汪水,与洈水合,至沛入泗。”汪水,不是今辽宁省境内的西拉木伦河,而是中原地区民间自古就俗称的“小黄河”,源出今湖北省的麻城五脑山,东流经河南境内,最后汇入淮河。西拉木伦河在古代亦被称为“潢水”,但没有“汪水”之名。 在汪水流域的住民,很早就以河流名称命氏,称汪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源于汪野国,出自秦、汉时期西北地区汪野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在史籍《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有“汪野”地名。据学者汪松寿考证,古汪野国在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祁连山脉的玉门、阳关一带,“汉朝以前未通中国”,是古代西羌民族的世居之地,其境在秦、汉时期初成为大月氏、乌孙国和匈奴之地。 汉武帝刘彻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大将军霍去病率汉军西征,灭匈奴,始置玉门县,隶属于酒泉郡,西羌民族一时纷纷归附大汉帝国,有以古国名汉化为姓氏者,称汪氏,逐渐融合于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七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旺扎布氏,亦称王扎普氏、旺扎布氏,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草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angjabu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汪氏。 ⑵.蒙古族旺扎尔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angja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即为汪氏。 ⑶.蒙古族旺古尔沁氏,世居中卫(今辽宁沈阳)。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anggurcin Hala。清朝中叶以所冠汉姓为汪氏、王氏等。 源流八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吉林通志》记载: ⑴.满族瓦勒佳氏,亦称汪拉佳氏,满语为Wal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长白山地区,后多冠汉姓为汪氏。 ⑵.满族完颜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后,成为金国国姓,分宗室和非宗室两支。明朝时期称为王甲部,以部为氏,满语为Wanggiya Hala,世居完颜(今吉林通化)、讷图(今俄罗斯境内能图河流域)、喀拉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英额(今辽宁清原)、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新京(今辽宁新宾永陵镇)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姓为汪氏、王氏、鄢氏、张氏、完氏、颜氏、赵氏、顾氏、瀛氏、魁氏等。此外,蒙古氏、锡伯族也有完颜氏,乃金人加入元籍者,同源同祖。 ⑶.满族汪佳氏,亦称王佳氏,源出黑龙江女真虎尔哈部,满语为Wanggiya Hala,祖先为汉族,东汉末年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黑龙江女真,世居讷图(今俄罗斯境内能图河流域)、王佳(今辽宁辽阳)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汪氏、王氏。 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土族汪姓 :明洪武四年(1371年),南木哥率部归附明朝,因功授指挥佥事。南木哥子叫汪失去加,取汪失去加之首字为姓,称汪土司。由此,其后裔及所部民众以汪为姓。瑶族汪姓 :古代明朝宦官汪直就是瑶族人。另外,在土家族、回族、锡伯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中亦有文化上汉化后改汉字姓汪姓。 源流九 汪华:唐初歙州歙县东乡登源人(今属安徽绩溪县汪村),少年时以勇侠闻名,隋末据有宣、杭、睦、婺饶五州,建号“吴王”。唐朝武德年间(公元618~625年)降唐,被授予歙州刺史,总管歙、宣、杭、睦、饶、婺六州军事,封越国公(从一品、食邑三千户),其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子孙分布于皖浙赣许多地方。到了宋代,尤其称盛于黟(今安徽黟县)、歙(今安徽歙县)和江西婺源。宋朝的邓世名说:“今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后也”。 宋元之际,越国公汪华裔孙已播衍到福建和广东潮州府程乡县境内(今广东大埔)。到了明朝时期,汪华裔孙汪惟良从大埔迁徙到揭阳县九斗埔(今广东揭西京溪园美德村),成为汪氏开基祖。五百多年来裔孙秉承越国家风,艰辛创业,耕读兼顾,人才辈出。后来的美德村人全姓汪,占潮汕汪姓人口八成,同时又是潮汕汪氏发源地,裔孙分播河婆、普宁云落及陆丰、五华等地。

迁徙传播

汪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五十六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五百二十九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3%左右。 历史上汪姓的分布与迁徙 先秦时期,汪姓最初活动于浙江、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地区。两汉至唐朝,汪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皖、赣、浙、苏地区,已经发展为当地的望族。唐朝以后,汪姓主要从安徽和江西向河南、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合肥、安庆、两广和福建地区扩散。汪姓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典型大姓。清初汪姓始入台湾。 宋朝时期,形成了以安徽为中心的皖、赣、浙、豫的汪姓聚集地。分布在安徽、江西,这两省集中了汪姓总人口的77%。其次分布于浙江、河南,这两省又集中了13%的汪姓人口。 明朝时期,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浙江、江西,这三省大约占汪姓总人口的75.7%。其次分布于湖北、四川,这两省的汪姓又集中了11%的汪姓人口。宋元明期间600余年,汪姓人群主要向江南和西部迁移。全国仍保留以安徽为中心的皖、浙、赣汪姓人口聚集区。 当代汪姓分布与图谱 当代汪姓的人口已近430万,列在全国第五十六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4%。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汪姓人口由62万增到456万,增长了7倍多,汪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汪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湖北两省,大约占汪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浙江、四川、江苏、江西、云南、湖南,这六省又集中了29%的汪姓人口。安徽为汪姓第一大省,约占汪姓总人口的30%。全国形成以安徽为中心沿长江向四周逐步递减的汪姓分布特征。在600年期间,汪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主要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的回迁十分强劲,尤其突出的是向西部四川的迁移。汪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皖浙苏沪、湖北大部、河南东南、湘赣闽北部、川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西端、陕西南端和西段、甘肃南部、黑龙江东部,汪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9%以上,中心地区达到1.5%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9.8%,居住了大约65%的汪姓人群。在湘赣闽南部、粤琼台、广西大部、贵州东南、云南大部、青海东部、陕甘中部、宁夏、豫鲁大部、辽吉、黑龙江大部、内蒙古西部和东部、新疆西北,汪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3%--0.39%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国上面积的40%,居住了大约31.2%的汪姓人群。 迁入台湾 汪姓族人早在宋代就已登上了台湾岛,《台湾通志·人民志》关于台湾开发的一节中提到: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汪大猷知泉州时,所辖领地靠海,海中有“沙洲数万亩,号平湖(今澎湖)”,经常被周围岛上的夷人上岸来抢掠东西,杀掳人口。为防止骚扰,起初,每年遇有南风起时,汪大猷便派兵守卫防备,但是反复如此兵士疲惫,耗费军资,还是防不胜防。于是亲自登岛,造屋200间,派遣将领兵士分别驻守,夷人不敢再来侵犯。此事《宋史·汪大猷传》中也有记载,汪大猷当是汪姓入台第一人。元代航海家汪大渊也曾自泉州渡海峡登岛,在其《岛夷志略》一书中,对澎湖(台湾)的地理环境、社会状态作了详细的记述。而汪姓定居台湾在清代,始迁者多为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广东人。台北三垂镇《汪氏族谱》称其来自福建,“汪姓起家新安(即歙县),后自歙县徙婺源,自婺源徙休宁(今安徽休宁县),而后入闽,居泉州之天马山”。后由闽入台。 康熙四十至五十年(1701—1711),汪仰瞻入垦竹北——堡苦令脚(今新竹市古贤里);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汪玉润居台湾府,是年中武举; 雍正七年(1729年),泉州人汪东文开垦于翠竹北——堡旧港庄(今新竹市); 雍正七年(1729年),广东人汪淇楚开垦于竹北二堡红毛港(今新竹县红毛乡);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广东人汪复隆开垦于今苗栗县卓兰乡;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汪春源居今台南市,时年中举人。 经过二三百年的繁衍,如今的汪姓已发展成为台湾较大的姓氏之一,1954年台湾文献委员会对台湾姓氏进行了一次调查,在当时台湾的737种姓氏、828804、户居民中,汪姓有1259户,按户数的多少排列,居第74位。在分县统计资料中,汪姓人在台北有205户,新竹5l户,苗栗8户,台中l户,南投79户,彰化176户,嘉义171户,台南76户,屏东5户,花莲6户。以城市统计台北市104户,基隆市160户,阳明市38户,台中89户,台南80户。其中以台北县和基隆市为最集中地。 迁入港澳 香港、澳门与内地地缘邻近,为内地居民的迁入提供了方便,这两地的汪姓族人中的一些人还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如香港德昌电机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汪穗中,籍贯上海,公司主要经营、产销各种微型发动机,是世界三大微型发动机制造商之一,1996年拥有财富3亿美元。香港太平协和集团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汪世忠,祖籍广东东莞,生于台湾,与兄长汪世昌、汪世华共持有70%多的太平协和公司及美国协和集团股份。1979年被派往香港成立太平协和公司,经营液晶体显示表及手表元件贸易。后又到深圳设厂,其生产的天霸表、海霸表曾在大陆十分畅销。另外,还经营零售百华、物业发展和电讯服务,其中零售百货以中国大陆市场为主,在北京、上海、沈阳、西安、宁波等地均设有商场,估计资产约3亿美元。 徒居海外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内战不断,水旱频仍,广大人民在水深火热中度日,而在此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海外殖民地的开拓和开发,资本主义市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人民纷纷迁往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地谋生,这其中不乏汪姓族人。移居海外汪姓族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当地扎下了根,有的还做出了较大成绩,如泰国的汪东发,祖籍广东揭阳县,为泰国两仪糖业集团董事长。两仪集团是泰国最大的糖业集团之一,约占市场的15%—20%。除了糖业之外,两仪集团还经营金融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及采矿业等,1996年时家族财富已达10亿美元。如今,汪姓族人的足迹已经遍及世界各地。

姓氏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平阳郡 吴兴郡 新安郡 六桂郡 堂号 平阳堂:以望立堂。 六桂堂:以望立堂。 婺源堂:以望立堂。 新安堂:以望立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越国堂:唐朝汪华封越国公,以望立堂。 忠勤堂:明朝汪广泽封为忠勤伯,以望立堂。

家谱文献

族谱名称编者编纂时间与方式藏地全国新安汪氏重修八公谱五卷汪尚琳编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全国汪氏世纪四卷汪镂纂修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850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全国汪氏续修统宗谱汪子仁纂修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全国新安汪氏宗谱汪镂纂修/中国国家图书馆全国汪氏统宗谱//安徽省博物馆全国汪氏统宗谱五卷汪湘纂修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全国汪氏统宗正胍一卷汪鸿懦等纂修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安徽省图书馆全国汪氏统宗正胍二十八汪云程修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河北大学图书馆全国新安汪氏迁派宝录提纲七卷汪国言纂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安徽省图书馆全国汪氏统宗谱一百七十二卷汪湘纂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今仅存第一五○卷)、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全国汪氏十六族近属家谱十卷汪道昆纂修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全国汪氏重修统宗谱一百五十卷汪士芳纂修明崇桢八年(公元163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今仅存第七十五卷)、北京大学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全国汪氏统宗正胍/明朝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全国汪氏统宗谱/明朝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全国汪氏总谱渊源世系七卷汪志英、汪志萋等纂修明朝中国国家图书馆全国汪氏统宗谱十卷汪元秋等纂修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869年)中国国家图书馆,今仅存第一册)、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全国汪氏统宗谱/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全国汪氏统宗正胍汪廷桢纂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安徽省续溪县文物管理局全国汪氏统宗谱八卷汪礼纂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浙江省图书馆全国汪氏统宗正胍汪凯南续修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吉林大学图书馆全国汪氏统宗谱十一卷汪德祖、汪肇基纂修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安徽省博物馆全国汪氏统宗谱一卷/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全国汪氏世守谱十卷汪廷洽重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浙江省衢州市文物管理局全国汪氏通宗世谱二卷汪世衙纂修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全国汪氏通宗世谱一百四十卷汪玑汪、嘉祺等编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又一部存一百三十二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全国颖川越荫堂汪氏家谱六卷汪承诜等修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全国汪氏统宗谱八卷胡建昌重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浙江省常山县大桥头乡濛淤邨全国汪氏统宗谱十六卷汪庾等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全国汪氏统宗谱十二卷汪杏荣重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浙江省常山县大桥头榔濛淤郁全国云岫柏峰汪氏宗谱六卷汪自恒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全国汪氏统宗正胍一卷/清朝北京大学图书馆全国颖川汪氏宗谱汪应蛟序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全国汪氏世守谱十卷汪守勤、汪世棠等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浙江省衢州市文物管理局全国汪氏统宗谱十六卷汪葆春重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浙江省常山县大桥头乡濛淤邨

字辈排行

全国各地汪氏家谱中的字辈(字派),第1至44代依次为“姬挺诵越嵩建考欣永陈良猛胜理婴晃性进达雅勇言高澄珍云讬顗广平文(和)轸澈授演道(献)恭统元(爽)叔(举)泰勋(明)僧华”,第45至57代从“建”起依次为“建处泰仁凤文行言咸浚师道洤参邵延惟元绍敦隆和小”。第68代从“华”起,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等省基本为“华(世)德思金仲,景大胜延昌,伯世(79代)宗文彦,国朝显祖光,恭忠全正义,学道永贤良,万代遵先哲,开元本自芳,孝友传家远,诗书引泽长,贻谋诚可式,为善庆其详,令绪承明训,宏勋纪太常,声名相继美,仁厚益周详(147代)”。其中从第79代“世”起,与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广西、广东、湖南、新疆、台湾等省的字辈“连珩端福荣,应维正先文,池洋浩泽深,广汝兴安宁,源流积德远,江河运久长,忠孝家名胜,麒麟永繁昌,吉人作天相,建树照升平,克俭培秀毓,蔚瑞显茂清。尚传周尧宇,普及焕隆(147代)”一一依次对应。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广西、广东、湖南、新疆、台湾等省从第148代“新”起,以后依次为“新,举才超俊伟,礼义仁冠君,书怀全章锡,学儒定思勋,崇高扬史册,耀武绍家声”。

宗祠对联

四言通用联 龙骧世泽;童子春风: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汪文和,字国辅,建安年间以龙骧将军为会稽令。后居新安,子孙成为当地望族。下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鄞县人汪洙,字德温,九岁时能赋诗,人称“神童”。有当地官员召见他时,他穿着短衫,官员问他:“神童的衣衫这么短?”他答道:“神童衫子短,袖大若春风。”宋元符年间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后在西山筑室讲学,乡人称为“崇儒馆”。 平阳世泽;越国家声:全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汪华,封越国公。 龙骧世泽;越国家声: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汪文和。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汪华。 状元甘雨;童子春风: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汪应辰,十八岁状元及第,尝祷雨得霖,谓之“状元雨”。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汪洙,九岁善赋诗,称神童,上宫召见,问洙曰:“神童衫何短?”洙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 支分越国;家住蠙山:此联为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汪氏门联。如皋旧有雉水蠙山之称。 五言通用联 好古探周礼;嗜奇穷汉碑:此联为清朝时期的学者、骈文家汪中自题联。汪中,少孤家贪,从母学习。清乾隆四十二年拔贡,但不赴考,始钻研学问,对经学、方志学等均有著述。有《广陵通典》、《容甫先生遗诗》等。 航海居先导;医方集大成: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航海家汪大渊,自幼好游。前后两下东西洋,越数十国。就清中叶以前有记载的中国航海家而论,其游踪之广泛,汪氏当居前列。有《岛夷志略》。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医学家汪昂,好集医方,编著有《素灵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集当时医方之大成,对普及医学颇有贡献。 夕阳诸岭出;晴雪万山分: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诗人汪万于诗句联。 七言通用联 唐封越国三千户;宋赐江南第一家:此联为安徽省宿松县汪家冲汪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歙州绩溪人汪华,少年时以勇侠闻名,隋朝末年据有宣、杭、睦、饶、婺五州,建号“吴王”,唐武德年间降唐,被授予总管歙、宣、睦、饶、婺六州军事,歙州刺史,封越国公。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信州玉山人汪应辰,字圣锡,绍兴年间状元,官秘书省正字,因反对议和,主张加强战备而忤逆秦桧,出京通判建州。秦桧死后,回朝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并侍读。为官刚直,遇事敢言,又因得罪权贵,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宋高宗曾赐他“江南第一家”匾额。河南东部,安徽北部的汪氏通用联为:唐封越国家声,宋赐司马门第。 清朝三友流芳远;吴门四汪享誉高: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天文历算家汪莱,与焦循、李锐合称“三友”。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诗人、书法家汪士宏,康熙进士,与姜宸英齐名。与两兄一弟合称“吴门四汪”。 丹青不知老将至;宝贵何如诗所传:此联为清朝时期的诗画家汪昉自题联。 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此联为清朝时期的书画家汪士慎自题联。 不因果报勤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此联为清朝时期的书画家汪竹坪自题联。 八言通用联 在璞草堂,尝留吟稿;雅安书屋,亦著诗篇: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仁和人汪新,字又新,号勺陂,乾隆年间进士,嘉庆初年官至湖北巡抚。其继室方芷斋,著有《在璞草堂集》。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歙县才子汪荌,字雅安,能诗,著有《雅安书屋诗集》。 集著浮溪,大展词林学问;名魁金榜,遍洒状元甘霖: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诗人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今江西德兴)。幼颖异,入太学。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进士,调婺州观察推官。累迁著作佐郎。高宗朝,累官中书舍人,擢给事中,迁兵部待郎,拜翰林学士,诏令多出其手。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知湖州,宋绍兴八年,以显谟阁学士知徽州,徙宣州。后以事夺职,居永州。工于诗,受苏轼影响,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语言明快,格调清新。存词四首,风格近柳永。著有《浮溪集》六十卷。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吏部尚书汪应辰,十八岁中状元。出知平江府等职。好贤乐善,精于义理,学者称玉山先生。有《文定集》。 为政十年心,经纬百方除太甚;临岐一尊酒,绸缪万语望重来:此联为范肯堂赠汪星剑联。

姓氏名望

行政界

汪广洋:字朝宗,汉族,江苏高邮人,末进士。明初著名诗人。官至左丞相(明朝开国时)、右丞相、谏官、参政,明朝洪武时期官员。 汪踦:哀公十一年齐国伐鲁,汪踦挺身保卫国家而战死。 汪华:(公元587~649年)号英发,徽州绩溪瀛州汪村绩溪人(今安徽绩溪),唐朝时期因功封越国公 汪藻:公元1079~1154年),字彦章,饶州德兴人(今江西德兴),著名南宋文学家。 汪伯彦:(公元1071~1141年),字廷俊;祁门城里人(今安徽祁门)。著名宋朝大臣、宰相。 汪大燮:(公元1860~1929年),原名尧俞,字伯唐,一字伯棠;钱塘人(今浙江杭州)。著名清朝大臣。 汪 洋:(公元1920~2001年),陕西横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精卫:字兆铭,清末著名革命义士,曾有“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言壮语,民国日军侵华时期,摇身一变而成为最大的汉奸头子,后死于日本。 汪 易:(公元1916~1995年),原名王善德;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汪乃贵:(公元1905~1991年),安徽金寨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少川:(公元1915~2002年),安徽金寨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东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江西弋阳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顾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汪克明:(公元1906~1994年),湖北阳新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洪清:(公元1911~1990年),湖北汉阳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祖美(公元1915~1993年),江西上高野市乡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家道:(公元1916~1992年),安徽霍丘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振凯江西弋阳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运祖:(公元1915~今),湖北黄安人(今湖北红安)。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汪敬煦:(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 汪汉国:揭阳九斗埔人(今揭西美德村)。著名全国劳模。1951年在潮汕组织第一个农业互助组,任组长。 汪多志:(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 汪国祯:(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国防部”督察部督考官。 汪启疆:(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三军大学海军指挥学院院长。 汪兴度:(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中山研究院副院长。

学术界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汪伦:唐代有泾县人,大诗人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他热情招侍,李白因赋《赠汪伦》。 汪应辰:(公元1118~1176年),初名洋,字圣锡;信州玉山人(今江西玉山)。著名宋朝大臣、诗人、散文家。 汪元量:(公元1241~1317年后),字大有,号水云;宋末钱塘人(今浙江杭州),著名南宋诗人。 汪 中:(公元1744~1794年),字容甫;江都人(今江苏扬州)。著名清朝学者、骈文学家。 汪文升:(生卒年待考),长洲人(今江苏苏州)。著名清朝诗人、书法家。 汪士铎:(公元1814~1889年),字梅村;江苏江宁人(今江苏南京)。著名清朝历史地理学家。 汪士慎:(公元1689~1759年),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扬州八怪之一。 汪由敦:(公元1692~1758年),字师茗,号谨堂,晚又号松泉居士;著名清朝军机大臣,以办理公文敏捷干练而著称,也善于书法。 汪中: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早年因曾经助书商贩书,所以遍读经史百家和天文历算,所作《哀盐船文》被杭世骏所叹赏,从此文名大显。 汪 硕:揭阳县京溪园美德村人(今揭西)。著名国家《军事理论》编辑。

航海界

汪大渊:江西南昌人。著名元朝航海家。

艺术界

汪延讷:(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戏曲作家。 汪应辰:元末清初有散曲家汪元亨。

医学界

汪 昂:(公元1615~1695年),字仞庵,安徽休宁西门人。著名清朝医学家。

汪氏的诗(共1首诗)
  • 《寄良人》
    旅食京华岁月多,圣贤事业竟如何。明年伫听泥金报,闲把关雎独自歌。

古诗大全

好86网为您提供汪氏简介,汪氏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汪氏古诗大全,汪氏的诗,汪氏作品目录

https://www.hao86.com/shiren_view_9bbd1443ac9bbd14/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