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秦中寄远上人译文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秦中寄远上人注解

1
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语出《晋书·谢鲲传》。
2
三径:《三辅决录》卷一谓“蒋翊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便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
3
东林:指庐山东林寺,这里借指远上人所在的寺院。
4
黄金燃桂尽:《战国策·楚策三》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这里喻处境窘困。烧贵如桂枝的柴。
5
闻蝉:听蝉鸣能引起人悲秋之感。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秦中寄远上人赏析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第一联从正面写“所欲”。作者的所欲,原本为隐逸;但诗中不用隐逸而用“一丘”、“三径”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用形象以表明隐逸思想,是颇为自然的。然而“苦无资”三字却又和作者所欲发生了矛盾,透露出他穷困潦倒的景况。

“北土非吾愿”,是从反面写“不欲”。“北土”指“秦中”,亦即京城长安,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这里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表明了不愿做官的思想。因而,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山东林寺的高僧来了。“东林怀我师”是虚写,一个“怀”字,表明了对“我师”的尊敬与爱戴,暗示追求隐逸的思想,并紧扣诗题中的“寄远上人”。这二句,用“北士”以对“东林”,用“非吾愿”以对“怀我师”,对偶相当工稳。同时正反相对,相得益彰,更能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进而抒写自己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意的灰懒。对偶不求工稳,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这正是所谓“上下相须,自然成对”(《文心雕龙·丽辞》)。

七句写“凉风”,八句写“蝉鸣”。这些景物,表现出秋天的景象。凉风瑟瑟,蝉鸣嘶嘶,很容易使人产生哀伤的情绪。再加以作者身居北土,旅况艰难,官场失意,呼吁无门,所以会感到“益悲”。

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感情的难以抒发,在于抽象。诗人常借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描写以抒发感情;表达感情的词语,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诗却一反这种通常的写法。对“一丘”称“欲”,对“无资”称“苦”;对“北土”则表示“非吾愿”,思“东林”于是“怀我师”;求仕进而不能,这使得作者的壮志衰颓;流落秦中,穷愁潦倒;感受到凉风、听到蝉声而“益悲”。这种写法,有如画中白描,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而读者读来并不感到抽象,反而显得诗人的率真和诗风的明朗。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更多

孟浩然的诗(共456首诗)
  • 咏方圆动静
    李泌李泌〔唐代〕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
    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 珠离掌
    薛涛薛涛〔唐代〕
    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
    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
  • 效长吉·长长汉殿眉
    李商隐李商隐〔唐代〕
    长长汉殿眉,窄窄楚宫衣。
    镜好鸾空舞,帘疏燕误飞。
    君王不可问,昨夜约黄归。
  • 送滕亢擢第归苏州拜亲
    岑参岑参〔唐代〕
    送尔姑苏客,沧波秋正凉。
    橘怀三个去,桂折一枝将。
    湖上山当舍,天边水是乡。
    江村人事少,时作捕鱼郎。
  • 登总持寺阁
    耿湋耿湋〔唐代〕
    今日登高阁,三休忽自悲。
    因知筋力减,不及往年时。
    草树还如旧,山河亦在兹。
    龙钟兼老病,更有重来期。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cf4b343ac9cf4b3/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