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译文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青天上的明月是什么时候升起的?我现在停下酒杯想问一问。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明月皎洁,如明镜飞上天空,映照着宫殿。遮蔽月亮的云雾消散殆尽,幽幽月光尽情挥洒出清冷的光辉。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人们知道这月亮晚上从海上升起,又是否知道它早晨也从这云间消失?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在月宫住着又有谁与她相伴?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的月亮,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耀过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只是匆匆过客,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注解

1
月:明月。
2
今:现在。
3
停杯:停下酒杯。
4
月行:月亮行走。
5
阙:朱红色的宫殿。
6
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
7
但见:只看到。
8
宁知:怎知。
9
没:隐没。
10
白兔捣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
11
嫦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传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偷吃了羿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见《淮南子·览冥训》。
12
若:如。
13
皆:都是。
14
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
15
金樽:精美的酒具。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背景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根据《把酒问月》题下自注,此诗是作者应友人之请而作的,有人认为作于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赏析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自注显得滑稽,友人自己不问而叫别人问月,饶有趣味。

“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开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开头二句用倒装句法,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紧接二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写月与人的关系。明月高悬,欲攀不能,使人感到可望难即,莫测高远;可是不管夜间人们走到哪里,随时都得到月光的照拂,相与同行,如在身边,于是距离顿消。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维妙维肖。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

再接下二句“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是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此处写出了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那种光彩照人的美丽。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

于是诗人又发出三个奇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只见月亮晚间从海上升起,哪知早晨在云间消失,究竟去了何处?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那是为什么?嫦娥仙子碧海青天孤寂独栖,有谁与她为邻?这些问题谁也无法回答,诗人也不要求回答。“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出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

诗人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

最后二句则结穴到及时行乐的主意上来。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处略用其字面,流露出同一种人生感喟。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从无常求”常“,意味隽永。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更多

李白的诗(共1617首诗)
  • 剪彩
    张九龄张九龄〔唐代〕
    姹女矜容色,为花不让春。
    既争芳意早,谁待物华真。
    叶作参差发,枝从点缀新。
    自然无限态,长在艳阳晨。
  • 师说
    韩愈韩愈〔唐代〕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钱知微卜卖天津桥
    佚名〔唐代〕
    两头点土,中心虚悬。
    人足踏跋,不肯下钱。
  •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杜甫杜甫〔唐代〕
    更欲投何处,飘然去此都。
    形骸元土木,舟楫复江湖。
    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
    百年同弃物,万国尽穷途。
    雨洗平沙静,天衔阔岸纡。
    鸣螀随泛梗,别燕赴秋菰。
    栖托难高卧,饥寒迫向隅。
    寂寥相喣沫,浩荡报恩珠。
    溟涨鲸波动,衡阳雁影徂。
    南征问悬榻,东逝想乘桴。
    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经过忆郑驿,斟酌旅情孤。
  • 乌衣巷·古迹荒基好叹嗟
    孙元晏孙元晏〔唐代〕
    古迹荒基好叹嗟,满川吟景只烟霞。
    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cf47343ac9cf473/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