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韩翃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章台柳·寄柳氏译文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借问章台的柳啊,过去你是那样婀娜多姿,如今你还和往日一样吗?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二)纵然那细长柔嫩的枝条,飘垂如故,恐怕也被他人攀折得不像样了。

章台柳·寄柳氏注解

1
章台:汉长安中街名,在陕西长安故城西南,见《汉书·张敞传》,是繁华的地方,后来每借称妓院所在。六朝、唐人已用其事与杨柳相连。“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章台折杨柳。“汉张敞为京兆尹,走马章台街。街有柳,终唐世曰章台柳。“京兆空柳色。”(《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二六七柳部引)。
2
依依:柔软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章台柳·寄柳氏赏析

这首作品,有人认为是诗,有人认为是词(词牌名为“章台柳”)。在《全唐诗》中,卷二四五中收录此作,定为诗,题为“寄柳氏”;卷八九〇又收录此作,定作词,题为“章台柳·寄柳氏”。下面是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哲伦等人对此篇的赏析。

“章台”,本是战国时所建宫殿,以宫内有章台而得名,在今长安县故城西南隅。这里借指长安。“章台柳”,即暗喻长安柳氏。但因柳氏本娼女,故后人遂将章台街喻指娼家聚居之所。两个叠句用于寻觅加强呼唤之急切,韵味深长,表达作者日思夜想的怀恋之情。“颜色青青”,喻柳氏昔日之青春妙龄,丰容艳丽。“今在否”,谓是否安全健在,暗言社会动乱,邪恶猖獗,柳氏单身独处,其安全令人担忧,以疑问声口,则其忧虑担心之情可见。“长条似旧垂”,喻柳氏袅袅婷婷的身段和体态仍不减当年,与上文“颜色青青”相呼应。“攀折他人手”,暗指柳氏值此兵荒马乱之秋,恐己为他人所劫夺占有,是“今在否”的进一步推测。前句见怀想之切,后句见忧虑之深,两句以“纵使”“也应”开合进退,将其希望与失望,侥幸与不幸,揣测与担忧等复杂的矛盾心情写得传神活现。

全篇语意双关,表面上是写柳树,实际上是对柳氏的问候,问候了两件诗人最关切的事:是否还在人世?是否已经嫁人?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韩翃
韩翃[唐代]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更多

韩翃的诗(共198首诗)
  • 送韦判官归蓟门
    于鹄于鹄〔唐代〕
    桑干归路远,闻说亦愁人。
    有雪常经夏,无花空到春。
    下营云外火,收马月中尘。
    白首从戎客,青衫未离身。
  • 庭松·堂下何所有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
    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咍。
    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
    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 贻李汤·茅氏常论七真记
    皎然皎然〔唐代〕
    茅氏常论七真记,壶公爱说三山事。
    宁知梅福在人间,独为苍生作仙吏。
    日服丹砂骨自清,肤如冰雪心更明。
    山中玉笋是仙药,袖里素书题养生。
    愿随黄鹤一轻举,仰望青霄独延伫。
    平生好骏君已知,何必山阴访王许。
  • 送厉宗上人
    贾岛贾岛〔唐代〕
    拥策背岷峨,终南雨雪和。
    漱泉秋鹤至,禅树夜猿过。
    高顶白云尽,前山黄叶多。
    曾吟庐岳上,月动九江波。
  • 送僧游山
    熊孺登熊孺登〔唐代〕
    云身自在山山去,何处灵山不是归。
    日暮寒林投古寺,雪花飞满水田衣。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cf47243ac9cf472/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