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先秦]孔子及弟子

shìjiāngzhuān
rǎnyǒujiànkǒngyuēshìjiāngyǒushìzhuān
kǒngyuēqiú
nǎiěrshìguò
zhuān
zhěxiānwángwéidōngmēngzhǔ
qiězàibāngzhīzhōng
shìshèzhīchén
wéi
rǎnyǒuyuēzhī
èrchénzhějiē
kǒngyuēqiú
zhōurènyǒuyányuēchénjiùliè
néngzhězhǐ
wēiérchí
diānér
jiāngyānyòngxiāng
qiěěryánguò
chūxiá
guīhuǐzhōng
shìshéizhīguò
rǎnyǒuyuējīnzhuān
érjìnfèi
jīn
hòushìwéisūnyōu
kǒngyuēqiú
jūnshěyuēzhīérwéizhī
qiūwényǒuguóyǒujiāzhě
huànguǎérhuànjūn
huànpínérhuànān
gàijūnpín
guǎ
ānqīng
shì
yuǎnrén
xiūwénláizhī
láizhī
ānzhī
jīnyóuqiú
xiāng
yuǎnrénérnénglái
bāngfēnbēngérnéngshǒu
érmóudònggānbāngnèi
kǒngsūnzhīyōu
zàizhuān
érzàixiāoqiángzhīnèi

季氏将伐颛臾赏析

季氏伐颛臾一事,是在“陪臣执国政”的鲁国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陪臣”指的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他们的先祖即庆父、叔牙和季友都是鲁桓公(前771---前694在位)的儿子、鲁庄公(前693---前662在位)的弟弟,号称“三桓”。到孔子这时,“三桓”执鲁国国政已达一百六七十年之久。在这一百多年间,公室(鲁君)和私室(三桓)之间的主要斗争有:①前594(鲁宣公十五年)针对三家分地扩展颁布了“税亩”制度;②前562(鲁襄公十一年)三家“作三军,三分公室,各有其一”;③前517(鲁昭公二十五年)欲诛季,三桓联合进攻,昭公被迫逃亡。这斗争一直继续到战国初年,《史记·鲁周公世家》说:“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季氏将伐颛臾一事,不见经传。后世注家以为是子路、冉有向季氏转达了孔子的意见,季氏惧祸而止。《史记·孔子世家》载:“仲由为季氏宰”在前497(定公十三年);季康子召冉有在前492(鲁哀公三年),其时子路随孔子在陈。至于二人何时同为季氏家臣,则不得而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有季康子向孔子询问季路、冉有才能的事,也不著年代。据推测当在鲁哀公初年。

孔子一贯反对“陪臣执国政”,对三桓的指责在《论语》中就有许多记载。

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的理由,孔子的话体现了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 第二段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第三段话孔子正面阐述他的政治主张。

此文是篇驳论,借对话形式展开批驳,破中有力,运用了历史材料,“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现实事例,颛臾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名人名言,“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三种论据,立论坚实可靠,驳斥也有理有据。

文中的比喻句形象表达孔子的观点。“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比喻有双重喻义: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打颛臾,好比虎兕跑出笼子伤人;颛臾如被攻灭,好比龟甲、玉石毁于盒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文中有三处用了反诘句,“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反诘句的运用使句子感情色彩强烈,批驳力较强;也使肯定的答案寓于反问当中,使肯定更为有力,语气亦更加含蓄,引人思索。

季氏将伐颛臾翻译

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

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颛臾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巍巍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徕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注释
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颛臾(zhuān yú),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主张。
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两人都为孔子弟子。见:谒见。
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当时季氏专制国政,与鲁哀公的矛盾很大。他担忧颛臾会帮助鲁哀公削弱自己的实力,所以抢先攻打颛臾。
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是:结构助词,提宾标志。(在苏教版中,“是”复指“尔”,用作代词)过:责备。
先王:指周之先王。
东蒙主:指受封于东蒙。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主:主管祭祀的人。
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词,这,指颛臾。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有国者必立社稷。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社稷之臣意译为附属于大国的小国。
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何以,以何,凭什么。为:表反问语气。
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能施展自己才能,就接受职位;如若不能,就应辞去职务。陈:施展。就:担任。列:职位。止:不去。
危:名词作动词,遇到危险(摇晃着要倒下)。持:护持。
颠:跌倒。扶:搀扶。
相(xiàng):搀扶盲人走路的人(辅助者)。
兕(sì):独角犀牛。柙(xiá):关猛兽的笼子。
龟玉都是宝物。龟:龟版,用来占卜。玉,在:指玉瑞和玉器。玉瑞用来表示爵位,玉器用于祭祀。椟(dú):匣子。
固:指城郭坚固。近:靠近。费(古读bì):季氏的私邑,及今山东费县。一说读fèi,当地人称费(fèi)县。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疾:痛恨。夫:代词,那种。舍:舍弃,撇开。辞:托辞,借口。
有国有家者:有国土的诸侯和有封地的大夫。国: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家: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意思是“不担忧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不担忧人(东西)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患,忧虑,担心。寡,少。
盖均无贫: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没有贫穷。
和无寡:和平了,人口就不会少了。
安无倾: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夫:句首语气词。如是:如此。
文:文教,指礼乐。来:使……来(归附)。
安:使……安定。
相:(xiàng)辅佐。
分崩离析:国家四分五裂,不能守全。守:守国,保全国家。
干:盾牌。戈: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干戈:指军事。
萧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萧:这里借指宫廷。

作者简介

孔子及弟子
孔子及弟子[先秦]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更多

  •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
    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查看译文
  • 墨子引周诗
    佚名〔先秦〕
    王道荡荡。
    不偏不党。
    王道平平。
    不党不偏。
  • 恭世子诵
    先秦无名〔先秦〕
    贞之无报也。
    孰是人斯。
    而有斯臭也。
    贞为不听。
    信为不诚。
    国斯无刑。
    媮居幸生。
    不更厥贞。
    大命其倾。
    威兮怀兮。
    各聚尔有。
    以待所归兮。
    猗兮违兮。
    心之哀兮。
    岁之二七。
    其靡有徵兮。
    若翟公子。
    吾是之依兮。
    镇抚国家。
    为王妃兮。
  • 召公谏厉王弭谤
    佚名〔先秦〕
    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
    “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
    “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
    “是鄣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雍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
  • 四牡
    佚名〔先秦〕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
    岂不怀归?
    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啴啴骆马。
    岂不怀归?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
    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
    岂不怀归?
    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 衡门
    诗经诗经〔先秦〕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cf00c43ac9cf00c/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