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先秦]孟子及弟子

rényǒuqièérchǔshìzhě
liángrénchū
yànjiǔròuérhòufǎn
wènsuǒyǐnshízhě
jìnguì
gàoqièyuēliángrénchū
yànjiǔròuérhòufǎn
wènyǐnshízhě
jìnguì
érwèichángyǒuxiǎnzhělái
jiāngjiànliángrénzhīsuǒzhī
zǎo
shīcóngliángrénzhīsuǒzhī
biànguózhōngtánzhě
zhīdōngguōfánjiān
zhīzhě
yòuérzhī
wéiyànzhīdào
guī
gàoqiè
yuēliángrénzhě
suǒyǎngwàngérzhōngshēn
jīnruò
qièshànliángrén
érxiāngzhōngtíng
érliángrénwèizhīzhī
shīshīcóngwàilái
jiāoqiè
yóujūnguānzhī
rénzhīsuǒqiúguìzhě
qièxiū
érxiāngzhě

齐人有一妻一妾赏析

这是一篇精彩的讽刺小品。孟子为我们勾画的,是一个内心极其卑劣下贱,外表却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形象。他为了在妻妾面前摆阔气,抖威风,自吹每天都有达官贵人请他吃喝,实际上却每天都在坟地里乞讨。妻妾发现了他的秘密后痛苦不堪,而他却并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还在妻妾面前得意洋洋。令人感到既好笑,又有几分恶心。

男主角“齐人”,分明是当时社会上一个为追求“富贵利达”而不择手段的厚颜无耻的典型人物的缩影。他自欺欺人,做着连自己妻妾也被欺骗隐瞒的见不得人的勾当,却装出一副骄傲自满的神气。虽只寥寥几笔,但他的丑恶嘴脸已暴露无遗了。

但在具体分析本文之前,我想提个问题。即在《孟子》七篇中,每一章都有“孟子曰”字样,说明全书是孟轲的门徒及其后辈们追记下来的。惟独这一章偏偏没有“孟子曰”这三个字。因此近人高步瀛在《孟子文法读本》中认为,这一章应与它的前一章相连,不宜分成两截。我是同意高先生这一看法的,理由详下。现在先把它的前一章抄在下面:

储子曰:“王使人(jiàn,窥视)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正因为齐宣王派人对孟轲窥伺盯梢,才引起孟子讲出了“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如把两章连到一起,自然不存在惟独这一章没有“孟子曰”字样的疑问了。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文章修辞的角度来看。《孟子》书中用“”字的地方只有这两处,而这两段文字又恰好彼此衔接;如果孟子不是用齐人之妻的“良人之所之”来与储子说的“王使人夫子”相呼应,而是分成全无关涉的两章,那么这两个“”字的出现也未免太凑巧了。但上述两点还不是两章书应合为一章的最有力的证明,我们将在后面做进一步的探究。

故事的叙述部分没有什么有意突出的笔墨,作者态度的冷静客观有点像契诃夫在写短篇。但文章却是由浅入深,由先果而后因(即先写现象后点出这种现象发生的背景)的手法,层层揭示出“齐人”龌龊的灵魂,剥去他虚伪的外衣。从“齐人”口头上的吹牛(“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引起了“其妻”的疑心,用“未尝有显者来”点出可疑的症结所在。接着笔锋却从其妻“”的角度由侧面往深处揭露:“遍国中无与立谈者”,是说这个自吹自擂的家伙连普通老百姓都没有一个搭理他的,可见“尽富贵也”的话是纯属吹牛;然后写他“卒之东郭墦间”,跑到墓地上去了,这不能不令人奇怪,使读者也急于看到下文;最后谜底揭晓,原来他不过是个乞丐,而且是个死皮赖脸的痞子,“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这种抽蕉剥茧的手法还不够,更在下面一段的末尾补上一句“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写“齐人”的厚颜无耻不但只停留在口头上,而且还表露在神态上和精神状态中,此之谓“颊上添毫”。这种形象刻画真是跃然纸上了。

读这篇文章,我以为应注意以下四点。第一,要注意其文章的繁与简的处理。如写“良人出”至“尽富贵也”一节,竟不厌其烦地重复一遍。这主要是为了突出写这一现象。特别是第二次写时加上了一句“而未尝有显者来”,这就点出了可疑的关键,为下文的“”做好了铺垫。同时,这一重复是为了与后文对照,相反而又相成。“此其为餍足之道也”与“尽富贵也”恰好相反,而“餍酒肉而后反”则又与“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相成。前面的重复正是为了使下文反跌时更有力。而当其妻“告其妾”时,却没有把她所“”的全部过程重说一遍,只用了“今若此”三字,好像把话说到半截便咽了回去。这个“此”字竟包括了从“蚤起”以下44字描写的内容,真是简到不能再简。这是因为前面的笔墨已写得淋漓尽致,精彩的镜头如再度出现就反而乏味了;何况其妻的内心感情之复杂绝非重述其所见的种种丑恶现象所能尽,反不如只说半句话更为含蓄有力。即在下文,也只用了一个“讪”和一个“泣”字也已足够,至于“讪”什么和为什么“泣”,都无须细表了。可见作者对文章的繁与简确用过一番心思。

第二,有人会问,这个“齐人”穷得讨饭,怎么还有“一妻一妾”?我以为,“妾”这个人物的出现是为了主题突出和情节安排的需要。比如妻发现了疑点,便对妾倾诉自己的心事;盯梢回来,把所“”的结果又告诉了妾;妻妾二人互讪互泣,显然比一个女人的自怨自艾效果更突出。没有“妾”,“妻”的言行举止就会受到较大限制,故事的讽刺力量也会大大削弱。比如只说“骄其妻”,就远不如说“骄其妻妾”显得传神尽态。

第三,“此其为餍足之道也”一句是说故事者的解释之词呢,还是“齐人”之妻说出来的话?这有点类似于鲁迅《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对这几句话,过去曾有过争论,有人说是作者站出来说话,有人则以为应该是酒店小伙计说的。其实这是作者在替作品中的主人公表达他内心的独白。这儿的“此其为餍足之道也”也正是“齐人”之妻在恍然大悟后的一句内心独白,由说故事的人代她表达出来罢了。

第四,要注意本篇中“而”字的用法。这篇文章里的“而”字有两种用法。一种起连接作用,即“而”字的前后两部分是并列的,如“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的“而”,乃是连接“不羞”和“不相泣”这两个并列成分的,意思说她们是既羞又泣,不羞不泣的是太少见了。另一种则起转折作用,使文章显得透辟有力。如“而未尝有显者来”“而良人未之知也”两句,要是没有这两个“而”字,便缺乏唤醒和点破的作用,文章也就没有波澜而软弱无力了。这两种“而”字的用法必须分清,而后一种对我们用现代汉语写文章也是可以借鉴的。

最末一段是作者对故事的总结性的断语。它只对“齐人”做了批判,却没有照应前面回答储子的话。这正是被后人把一章书误分为两章的原因,有的同志不同意高步瀛先生的看法,所持的理由也正在这里。其实这是作者有意识的写法,本不要求再回到原来的论题上去。因为只要一照应前文,就会成为对齐王的谩骂,对自己的表扬,并把全篇讽刺的意义大大削弱。读者请分析一下:“”本身并非光明磊落的行动,“”人则更属非礼。一个人之所以要被人“”,想必他做出了见不得人的事,不是内挟阴私,就是外充伪善。齐宣王以王者之尊,竟派人去“”孟子,孟子当然很有反感,所以一上来就用“何以异于人哉”针锋相对地进行了驳斥。但如果从修养、学问、见识、阅历来看,作为学者的孟轲,当然有“异于人”之处。但这种“异于人”的地方是不怕被人“”的,问题乃在于根本不应该派人去“”。所以孟子提出了“尧舜”来同自己相比,意思是说尧舜也不过同平常人一样,何况我孟轲!尧舜是古之圣人,是儒家的理想人物,可见孟子用来自拟的形象是高大的。而下面却讲了一个十分猥琐的故事。意思说,只有龌龊小人才阳一套阴一套,才有被“”的必要;从另一方面说,只有一个人被怀疑自己是否伪君子时,别人才想到去“”他。“齐人”的故事一方面对那些追求“富贵利达”的龌龊小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一方面也正是为了孟子自我表白:我不求富贵利达,自然不会做自欺欺人瞒心昧己的丑事,当然无须装成一副伪善者的面孔做给人看。这正是孟轲从反面证明自己是光明磊落的。因此对于前面的话,也就用不着再回过头去照应了。

齐人有一妻一妾翻译

译文
齐国有个人和一妻一妾共同生活。丈夫每次外出,都(说)是吃饱喝足才回家。妻子问跟他一起吃饭的都是些什么人,(他就说)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妻子对妾说:“丈夫(每次)出去,都是酒醉饭饱才回家,问是谁跟他在一起吃喝,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可是,从来也不曾见有显贵体面的人到家里来。我要暗中看看他到底去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妻子)便拐弯抹角地跟踪丈夫。(走遍)整个都城,没有谁停下来与他打招呼交谈。最后(他)走到东门城外的坟墓中间,向那些扫墓的人乞讨残羹剩饭。不够,又四下里看看,到别的扫墓人那里。这就是他天天酒醉饭饱的方法。妻子回去,(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妾,说:“丈夫,是我们指望依靠过一辈子的人。现在却是这个样子。”于是两人一起在院子里大骂,哭成一团。丈夫却一点也不知道,还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妻妾面前大耍威风。

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不使他们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共同哭泣的,是很少的!

注释
处室:居家度日。
良人:古时妻子称丈夫。
餍(yàn):饱食。反:通“返”,回家。
显者:显要的人,达官贵人。
瞷(Jiàn):窥视,偷看。
蚤:同“早”。
施(yì):斜。这里指斜行,斜从 跟随,以免被丈夫发现。
国中:都城中。国:城。
卒:最后
之:来到
东郭:东边的城墙。
墦间:坟墓间。墦:坟墓。
祭者:祭扫坟墓的人。
讪:讥讽,嘲骂。
中庭:庭院里。
施施(yí):喜悦的样子。
希:通“稀”。

作者简介

孟子及弟子
孟子及弟子[先秦]

《孟子》,儒家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更多

  • 《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曰: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
    “好乐何如?
    ”孟子曰: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
    “可得闻与?
    ”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
    “不若与人。
    ”曰: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
    “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查看译文
  • 《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见梁襄王。
    出,语人曰: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
    ‘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
    ‘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
    ‘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
    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
    查看译文
  • 《弈秋》
    孟子曰: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不专心致志。
    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查看译文
  • 《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
    不足,又顾而之他。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查看译文
  • 《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曰: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
    ”曰: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
    “可。
    ”曰:
    “何由知吾可也?
    ”曰:
    “臣闻之胡龁曰: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
    ‘牛何之?
    ’对曰:
    ‘将以衅钟。
    ’王曰:
    ‘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
    ‘然则废衅钟与?
    ’曰: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
    ”曰:
    “有之。
    ”曰:
    “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
    “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
    “是诚何心哉?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
    “《诗》云: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
    “有复于王者曰: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
    ”曰:
    “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
    ‘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
    ‘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权,然后知轻重;
    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
    “否,吾何快于是?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轻暖不足于体与?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
    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
    “否,吾不为是也。
    ”曰: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
    “若是其甚与?
    ”曰:
    “殆有甚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
    “可得闻与?
    ”曰:
    “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
    “楚人胜。
    ”曰:
    “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
    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盍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查看译文
  • 成王冠辞
    先秦无名〔先秦〕
    令月吉日。
    王始加元服。
    去王幼志服袞职。
    钦若昊天。
    六合是式。
    率尔祖考。
    永永无极。
  • 小雅·甫田
    诗经诗经〔先秦〕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
    我取其陈,食我农人。
    自古有年。
    今适南亩,或耘或耔。
    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
    我田既臧,农夫之庆。
    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
    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攘其左右,尝其旨否。
    禾易长亩,终善且有。
    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
    曾孙之庾,如坻如京。
    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黍稷稻粱,农夫之庆。
    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 萚兮
    诗经诗经〔先秦〕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
    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
    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 嘏辞
    先秦无名〔先秦〕
    皇尸命工祝。
    承致多福无疆。
    于女孝孙。
    来女孝孙。
    使女受禄于天。
    宜稼于田。
    眉寿万年。
    笏替引之。
  • 载芟
    佚名〔先秦〕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
    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
    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
    实函斯活,驿驿其达。
    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
    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不洽百礼。
    有飶其香。
    邦家之光。
    有椒其馨,胡考之宁。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cf00943ac9cf009/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