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李适之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罢相作译文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辞去相位,让给有才能的贤士,爱酒如命正好开怀畅饮。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试问过去常来我家做客的人,今天会有几个还肯前来?

罢相作注解

1
罢相:罢免宰相官职。避位让贤,辞去相位给贤者担任。李适之天宝元年任左相,后遭李林甫算计,失去相位。指爱好喝酒。尚且,还。口含酒杯,指饮酒。
2
为问:请问,试问。为,此处表假设。一作“借”。
3
今朝:今天,现在。

罢相作赏析

这首诗通过反语、俚语和双关语,描写了自己罢相之后的感受,深刻地讽刺了奸臣弄权和小人谄媚的官场状况。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两句是说自己的相职一罢免,皇帝乐意我给贤者让了路,我也乐意自己尽可喝酒了,公私两便,君臣皆乐,值得庆贺,那就举杯吧。“避贤”是成语,意思是给贤者让路。“乐圣”是双关语,“圣”即圣人,但这里兼用两个代称,一是唐人称皇帝为“圣人”,二是沿用曹操的臣僚的隐语,称清酒为“圣人”。所以“乐圣”的意思是说,使皇帝乐意,而自己也爱喝酒。显然,把惧奸说成“避贤”,误国说成“乐圣”,反话正说,曲折双关,虽然知情者、明眼人一读便知,也不失机智俏皮,但终究是弱者的讥刺,有难言的苦衷,针砭不力,反而示弱。所以作者在后两句机智地巧作加强。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则是作者关心亲故来赴宴的情况。这在结构上顺理成章,而用口语写问话,也生动有趣。但宴庆罢相,事已异常;所设理由,又属遁词;而实际处境,则是权奸弄权,恐怖高压。因此,尽管李适之平素“夜则宴赏”,天天请宾客喝酒,但“今朝几个来”,确乎是个问题。宴请的是亲故宾客,大多是知情者,懂得这次赴宴可能得罪李林甫,惹来祸害。敢来赴宴,便见出胆识,不怕风险。这对亲故是考验,于作者为慰勉,向权奸则为示威,甚至还意味着嘲弄至尊。

倘使这二句真如字面意思,只是庆贺君臣皆乐的罢相,则亲故常客自然也乐意来喝这杯酒,主人无须顾虑来者不多而发这一问。所以这一问便突兀,显出异常,从而暗示了宴庆罢相的真实原因和性质,使上两句闪烁不定的遁辞反语变得倾向明显,令有心人一读便知。作者以俚语直白写这一问,不止故作滑稽,更有加强讥刺的用意。

由于使用反语、双关语和俚语,这诗蒙有插科打诨的打油诗格调,因而前人有嫌它过显不雅的,也有说它怨意不深的。总之是认为它并未见佳。但杜甫《饮中八仙歌》写到李适之时却特地称引此诗,有“衔杯乐圣称必贤”句,可算知音。而这诗得能传诵至今,更重要的原因在事不在诗。由于这诗,李适之在罢相后被认为与韦坚等相善,诬陷株连,被贬后自杀。因而这诗便更为著名。

作者简介

李适之
李适之[唐代]

李适之(694年-747年),原名昌,祖籍陇西成纪,唐朝宗室、宰相,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李适之早年历任左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天宝元年(742年),李适之拜相,担任左相,封清和县公。他与李林甫争权,但却不敌落败,被罢为太子少保,后贬宜春太守。天宝六年(747年),李适之听闻韦坚被杀,畏惧自尽。 更多

李适之的诗(共3首诗)
  • 子夜四时歌·夏歌
    李白李白〔唐代〕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 送窦拾遗赴朝因寄中书十七弟
    李嘉佑李嘉佑〔唐代〕
    自叹未沾黄纸诏,那堪远送赤墀人。
    老为侨客偏相恋,素是诗家倍益亲。
    妻儿共载无羁思,鸳鹭同行不负身。
    凭尔将书通令弟,唯论华发愧头巾。
  • 真娘墓·虎丘道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真娘墓,虎丘道。
    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
    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
    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
    难留连,易销歇。
    塞北花,江南雪。
  • 重咏·日觉双眸暗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日觉双眸暗,年惊两鬓苍。
    病应无处避,老更不宜忙。
    徇俗心情少,休官道理长。
    今秋归去定,何必重思量。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刘长卿〔唐代〕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bea5d43ac9bea5d/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