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译文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湖海之滨冷风吹得泥土冻裂,枯桐叶飘落了,树枝折下来。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远远听到横笛声却看不到人,把红旗一直插上天山头顶雪。

从军行注解

1
海:古代西域的沙漠、大湖泊都叫“海”。这里指天山脚下的湖泊。
2
折:断。
3
横笛:横吹的一种笛子。
4
直上:一直向上、向前。

从军行赏析

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全诗写得十分壮美。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映出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诗人以这一笛声,就点出了这里也许有人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不见人”造成悬念: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从而自然转出末句: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这首诗在艺术上善于映衬与妙用指代。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如果是在风和日丽、山明水净的条件下行军,便难能见出士气的昂扬坚强了。适应氛围描写的需要,在押韵上采用了入声的韵脚,一、二、四句末一字入韵,“裂”、 “折”、“雪”都是入声“屑”韵字,韵尾为舌尖音,收音短促,适宜于抒写或悲或壮的诗情。

前两句的氛围描写与入声韵的选用,为抒写壮美的诗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映衬毕竟是陪宾,描写的成败,关键在于作为主体的三、四两句。后两句意在写人,却不正面写出,更不和盘托出,而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这种指代手法的运用,既节省了笔墨,又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容量,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军中物品无数,只写笛、旗二者,不仅出于只有笛声、红旗才会被远处发现,还因为只有此二物最足以表见行军将士的精神。在写法上,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符合人们对远处事物的注意往往“先声后形”的一般习惯。特别巧妙的是“不见人”三字的嵌入。“闻声”而寻人,寻而“不见”,从而形成文势的跌宕,使末句的动人景象更为显豁地表现出来。

这首《从军行》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陈羽
陈羽[唐代]

[唐](约公元八O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初前后在世。工诗,与上人灵一交游,唱答颇多。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二人登进士第;而他与韩愈、王涯等共为龙虎榜。后仕历东宫卫佐。《全唐诗》之三百四十八一卷传世。 更多

陈羽的诗(共77首诗)
  • 夏日登鹤岩偶成
    戴叔伦戴叔伦〔唐代〕
    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 杏园渡
    窦牟〔唐代〕
    卫郊多垒少人家,南渡天寒日又斜。
    君子素风悲已矣,杏园无复一枝花。
  • 玄元观寻李先生不遇
    魏知古魏知古〔唐代〕
    羽客今何在,空寻伊洛间。
    忽闻归苦县,复想入函关。
    未作千年别,犹应七日还。
    神仙不可见,寂寞返蓬山。
    第九十二卷。
  • 桃花
    罗隐罗隐〔唐代〕
    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
    数枝艳拂文君酒, 半里红欹宋玉墙。
    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
    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
  • 花落·铁骑几时回
    宋之问宋之问〔唐代〕
    铁骑几时回,金闺怨早梅。
    雪寒花已落,风暖叶还开。
    夕逐新春管,香迎小岁杯。
    盛时何足贵,书里报轮台。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bc85343ac9bc853/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