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望蓟门译文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笳鼓 一作:箫鼓)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望蓟门注解

1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
2
客:诗人自称。
3
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一作“一去”。
4
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5
危旌:高扬的旗帜。高扬的旗帜。
6
烽火:古代用于军事通信的设施,遇敌情时点燃狼粪,以传警报。
7
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后终以公封定远侯。
8
论功:指论功行封。
9
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绳。

望蓟门背景

唐代的范阳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为中心,统率十六州,为东北边防重镇。它主要的防御对象是契丹。公元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即以并州长史薛讷为同紫薇黄门三品,将兵御契丹;734年(开元二十二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这首诗的写作时期,大约在这二十年之间,其时祖咏当系游宦范阳。

望蓟门赏析

这首诗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开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来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往远处望。至于向高处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是进攻的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像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此即骈文家所谓“潜气内转”,亦即古文家所谓“突接”,正是盛唐诗人的绝技。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祖咏
祖咏[唐代]

祖咏(699~746),字、号均不详, 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更多

祖咏的诗(共45首诗)
  • 《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查看译文
  • 《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峰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查看译文
  •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查看译文
  • 《渡淮河寄平一》
    天色混波涛,岸阴匝村墅。
    微微汉祖庙,隐隐江陵渚。
    云树森已重,时明郁相拒。
    查看译文
  • 《别怨》
    送别到中流,秋船倚渡头。
    相看尚不远,未可即回舟。
    查看译文
  • 马诗二十三首
    李贺李贺〔唐代〕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唐剑斩隋公,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 古歌
    无名氏无名氏〔唐代〕
    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 前望江麹令颂德
    萧缜〔唐代〕
    政绩虽殊道且同,无辞买石纪前功。
    谁论重德光青史,过里犹歌卧辙风。
  • 初春
    王绩王绩〔唐代〕
    春来日渐长,醉客喜年光。
    稍觉池亭好,偏宜酒瓮香。
  • 送嵩律师头陀寺
    戴叔伦戴叔伦〔唐代〕
    相传五部学,更有一人成。
    此日灵山去,何方半座迎。
    麻衣逢雪暖,草履蹑云轻。
    若见中林石,应知第四生。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bc56b43ac9bc56b/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