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王昌龄

qiántángjiāngshàngshìshéijiā
jiāngshàngérquánshènghuā
wángzàishíchū
jīngōngránláihuànshā

咏浣纱溪翻译

钱塘江在今浙江省,流经杭州入海。此诗赞美钱塘女儿的美好。诗的前两句是从正面对江上女儿进行热烈赞美。用的是倒装。
诗人在钱塘江畔看到了“胜花”的女子,情不自禁地问起她们是谁家女儿,“是谁家”是用反诘的方式来表达的赞美语,充满了惊喜赞叹的感情,用意并不是在询问她们是谁家姑娘。写女子之美只用“胜花”二字,简洁但却形象。
接下来诗人并不紧接上文,对女子的美做进一步的具体描绘,而是把笔宕开,又引用历史故事对女子进行赞美。史书记载,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勾践为了求和,并使夫差荒淫失政,贡美女 西施、 郑旦给夫差,夫差非常宠爱。西施、郑旦都是越国苎萝山(在今浙江诸暨县南)鬻薪者之女。钱塘江古为越地,因此诗人看见钱塘江上的美丽女儿,很自然地联想到西施、郑旦,觉得江上女儿同她们一样美丽。这两句诗意是说,如果是在春秋吴王夫差时代,钱塘江上这些女儿,定会象西施、郑旦那样被选送吴宫,并深藏于吴宫之中,不得出来,但如今已不是过去,今天她们公然出来浣纱了。“纱”是轻薄的绢。一群比鲜花还要美丽的女儿,在碧绿的江水中浣洗着轻纱,她们欢歌笑语,她们那花一样的脸庞,映着碧绿的江水和水中的轻纱,——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图画!“公然”二字不仅含着诗人对世事清平的由衷赞美,还表现了女儿们浣纱时的喜悦心情。引吴王之例,还使作品在赞美钱塘女儿的同时,对历代的荒淫统治者,进行了讽刺,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儋何选辑)

作者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唐代]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更多

王昌龄的诗(共296首诗)
  • 分水岭别夜示从弟寂
    孟郊孟郊〔唐代〕
    南中少平地,山水重叠生。
    别泉万余曲,迷舟独难行。
    四际乱峰合,一眺千虑并。
    潺湲冬夏冷,光彩昼夜明。
    赏心难久胜,离肠忽自惊。
    古木摇霁色,高风动秋声。
    饮尔一樽酒,慰我百忧轻。
    嘉期何处定,此晨堪寄情。
  • 送弘文李校书往汉南拜亲
    岑参岑参〔唐代〕
    未识已先闻,清辞果出群。
    如逢祢处士,似见鲍参军。
    梦暗巴山雨,家连汉水云。
    慈亲思爱子,几度泣沾裙。
  • 宓公琴台诗三首
    高适高适〔唐代〕
    宓子昔为政,鸣琴登此台。
    琴和人亦闲,千载称其才。
    临眺忽凄怆,人琴安在哉。
    悠悠此天壤,唯有颂声来。
    邦伯感遗事,慨然建琴堂。
    乃知静者心,千载犹相望。
    入室想其人,出门何茫茫。
    唯见白云合,东临邹鲁乡。
    皤皤邑中老,自夸邑中理。
    何必升君堂,然后知君美。
    开门无犬吠,早卧常晏起。
    昔人不忍欺,今我还复尔。
  • 自和
    王周王周〔唐代〕
    一片残阳景,朦胧淡月中。
    兰芽纡嫩紫,梨颊抹生红。
    琴阮资清格,冠簪养素风。
    烟霄半知足,吏隐少相同。
  • 元日言怀因以自励诒诸同志
    吴筠〔唐代〕
    驰光无时憩,加我五十年。
    知非慕伯玉,读易宗文宣。
    经世匪吾事,庶几唯道全。
    谁言帝乡远,自古多真仙。
    余滓永可涤,秉心方杳然。
    孰能无相与,灭迹俱忘筌。
    安用感时变,当期升九天。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ba91243ac9ba912/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