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魏晋]陶渊明

jiǔshānyóu
làngmǎnglín
shìxiézhíbèi
zhēnhuāng
páihuáiqiūlǒngjiān
rén
jǐngzàoyǒuchǔ
sāngzhúcánxiǔzhū
jièwèncǎixīnzhě
rénjiēyān
xīnzhěxiàngyán
shìzhāoshì
zhēn
rénshēnghuànhuà
zhōngdāngguīkōng

归园田居其四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
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二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泯灭空无。

注释
①去:离开。游:游宦。这句是说离开山泽而去做官已经很久了。 
②浪莽:放荡、放旷。这句是说今天有广阔无边的林野乐趣。 
③试:姑且。榛:丛生的草木。荒墟:废墟。这两句是说姑且携带子侄,拨开丛生的草木,漫步于废墟之中。 
④丘垄:坟墓。依依:思念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在坟墓间徘徊,思念着从前人们的居处。 
⑤杇(wū ):涂抹。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⑥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焉如:何处去。 
⑦没(mò):死。一作“殁”。
⑧一世:二十年为一世。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这种地方为众人所注视,现在却改变了,所以说“异朝市”。这是当时的一句成语。这句和下句是说“一世异朝市”这句话真不假。 
⑨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这句和下句是说人生好像是变化的梦幻一样,最终当归于虚无。

归园田居其四鉴赏

  公元406年(东晋安帝义熙二年),亦即是陶渊明由彭泽令任上弃官归隐后的第二年,诗人便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当时诗人四十二岁。此诗是其中的第四首。

  只做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已实在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他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且从此终身不再出仕。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也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

  作者之所以毅然弃官归田,并在这组诗的第三首《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中表达了只求不违所愿而不惜劳苦耕作、夕露沾衣的决心,为的是复返自然,以求得人性的回归。这第四首诗的前四句写归田园后偕同子侄、信步所之的一次漫游。首句“久去山泽游”,是对这组诗首篇《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所写“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的回顾。次句“浪莽林野娱”,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作者在脱离“尘网”、重回“故渊”,飞出“樊笼”、复返“旧林”后,投身自然、得遂本性的喜悦。这句中的“浪莽”二字,义同放浪,写作者此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身心状态;逯钦立校注的《陶渊明集》释此二字为“形容林野的广大”,似误。句中的一个“娱”字,则表达了“性本爱丘山”的作者对自然的契合和爱赏。从第三句诗,则可见作者归田园后不仅有林野之娱,而且有“携子侄辈”同游的家人之乐。从第四句“披榛步荒墟”的描写,更可见其游兴之浓,而句末的“荒墟”二字承上启下,引出了后面的所见、所问、所感。

  陶诗大多即景就事,平铺直叙,在平淡中见深意、奇趣。这首诗也是一首平铺直叙之作。诗的第五到第八句“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紧承首段的末句,写“步荒墟”所见,是全诗的第二段。这四句诗与首篇《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中所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那样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适成对照。这是生与死、今与昔的对照。既淡泊而又多情、既了悟人生而又热爱人生的作者,面对这世间的生与死、时间的今与昔问题,自有深刻的感受和无穷的悲慨。其在“丘垄间”如此流连徘徊、见“昔人居”如此依依眷念、对遗存的“井灶”和残杇的“桑竹”也如此深情地观察和描述的心情,是可以想象、耐人寻绎的。

  诗的第九到第十二句是全诗的第三段。前两句写作者问;后两句写薪者答。问话“此人皆焉如”与答话“死没无复余”,用语都极其简朴。而简朴的问话中蕴含作者对当前荒寂之景的无限怅惘、对原居此地之人的无限关切;简朴的答话则如实地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而在它的背后是一个引发古往今来无数哲人为之迷惘、思考并从各个角度寻求答案的人生问题。

  诗的第十三到第十六句“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是最后一段,写作者听薪者回答后的所感。这四句诗参破、说尽了盛则有衰、生则有死这样一个无可逃避的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诗句看似平平淡淡,而所包含的感情容量极大,所蕴藏的哲理意义极深;这正是所谓厚积而薄发,也是陶诗的难以企及之处。正如朱光潜在《诗论》第十三章《陶渊明·他的情感生活》中所说,一些哲理,“儒、佛两家费许多言语来阐明它,而渊明灵心进发,一语道破。读者在这里所领悟的不是一种学说,而是一种情趣、一种胸襟、一种具体的人格”。读陶诗,正应从中看到他内心的境界、智慧的灵光,及其对世事、人生的了悟。

  有些赏析文章认为作者此行是访故友,是听到故友“死没无复余”而感到悲哀。但从整首诗看,诗中并无追叙友情、忆念旧游的语句,似不必如此推测。而且,那样解释还缩小了这首诗的内涵。王国维曾说,诗人之观物是“通古今而观之”,不“域于一人一事”(《人间词话删稿》),其“所写者,非个人之性质”,而是“人类全体之性质”(《红楼梦评论·馀论》)。这首诗所写及其意义正如王国维所说。作者从“昔人居”、耕者言所兴发的悲慨、所领悟的哲理,固已超越了一人一事,不是个人的、偶然的,而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的人间悲剧。,而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的人间悲剧。

作者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魏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更多

陶渊明的诗(共304首诗)
  • 《命子其三》
    放赫愍侯,运当攀龙。
    抚剑风迈,显兹武功。
    书誓河山,启土开封。
    亹亹丞相,允迪前踪。
    查看译文
  • 《赠羊长史》
    愚生三季後,慨然念黄虞。
    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
    贤圣留馀迹,事事在中都。
    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
    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
    闻君当先迈,负疴不获俱。
    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
    多谢绮与角,精爽今何如?
    紫芝谁复采?
    深谷久应无。
    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
    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
    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
    查看译文
  • 《停云其一》
    霭霭停云,时雨[氵蒙][氵蒙]。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查看译文
  • 《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意,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查看译文
  • 《杂诗其三》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查看译文
  • 咏怀·若木耀西海
    阮籍阮籍〔魏晋〕
    若木耀西海。
    扶桑翳瀛洲。
    日月经天涂。
    明暗不相雠。
    穷达自有常。
    得失又何求。
    岂效路上童。
    携手共遨游。
    阴阳有变化。
    谁云沉不浮。
    朱鳖跃飞泉。
    夜飞过吴洲。
    俛仰运天地。
    再抚四海流。
    系累名利场。
    驽骏同一辀。
    岂若遗耳目。
    升遐去殷忧。
  • 诗·酒人献三清
    曹丕曹丕〔魏晋〕
    酒人献三清。
    丝中列南厢。
  • 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诗
    陆云陆云〔魏晋〕
    一惟林有鸾。
    惟渊有螭。
    显允明德。
    实邦之基。
    先后陟恪。
    子配于兹。
    遵彼玉堂。
    受言遘之。
    二中原有轨。
    世鲜克蹈。
    先民有怀。
    子探其妙。
    心犹水鉴。
    函景内照。
    名若振炎。
    摅光外耀。
    三相彼水鉴。
    民胥攸临。
    矧曰明德。
    人谁弗钦。
    写我朶颐。
    即尔澄心。
    义隆自古。
    好邈在今。
    四大人有作。
    兴云自天。
    之子于升。
    亦跃于渊。
    景曳清霄。
    响发鸣弦。
    义问弘集。
    淑风载鲜。
    五企予朔都。
    非子孰念。
    岂无弱翰。
    才不克赡。
    惠音聿来。
    琼华玉艳。
    无德不报。
    念辞惟忝。
  • 悲愤诗
    蔡琰蔡琰〔魏晋〕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 答赵景猷
    曹摅〔魏晋〕
    精诚之至。
    崩城陨霜。
    韩凡丹青。
    化为鸳鸯。
    止必交颈。
    飞必双翔。
    愿言与汝。
    携手同行。
    情若比目。
    离如参商。
    遗梦想象。
    仿佛晖光。
    中心郁滞。
    伊怀永伤。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b9f9743ac9b9f97/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