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先秦]先秦无名

形若槁骸。
心若死灰。
真其实知。
不以故自持。
媒媒晦晦。
无心而不可与谋。
彼何人哉。

被衣为啮缺歌译文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形体像枯槁的骨骸,心灵像熄灭的灰烬。

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他确实拥有实实在在的知识,却不因此而傲慢自矜。

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谋。他浑浑噩噩,迷迷糊糊,不可与他谋事呀,他真的无所用心。

彼何人哉!哦,他是怎样的一种人!

被衣为啮缺歌注解

1
槁骸:枯槁的骨骸。
2
死灰:熄灭的灰烬。
3
媒媒晦晦:媒媒,昏昧不明;晦晦,昏暗、暗昧。这里是指浑浑噩噩,稀里糊涂。

被衣为啮缺歌赏析

《被衣为啮缺歌》选自《庄子·知北游》,题目为后人所加。

被衣自非等闲之辈,面对啮缺的问道,他着实谆谆告诫了一番:“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合。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庄子·知北游》)既要啮缺端正形体,集中视线,又要他收敛思想,统一姿态,让自然的和气与天界的神明降临。那时,德将造就他的内美,道将成为他的归宿。被衣要求他像刚生的牛犊那样,瞪着双眼,懵懵懂懂,无知无识又无期无求。言犹未了,啮缺就酣然进入梦乡。被衣见此,不禁心花怒放,一边吟唱,一边离开啮缺。他所吟唱的,就是这首《被衣为啮缺歌》。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一、二两句从形神两方面入笔,勾勒出一个从躯体到灵魂都已死灭的形象。从形体看,他既无润泽的肌肤,又无丰满的血肉,俨然一副骨骼标本;从心灵看,他既无复杂的思想,又无美好的期冀和追求,他万念俱灭,宛然一堆不复燃烧的死灰。这两句取喻精到,前者以槁骸喻形体的枯瘦,乃以虚喻实,后者以死灰喻寂灭的心灵,则以实喻虚,虚实相生,给人形象的思辨美感。而“心若死灰”更以其比喻的精警形象,凝成固定的成语,用以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境界,现代仍作为灰心丧气的形象表述,可见其语言的生命力。

“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三、四两句揭橥一种审慎对待自我的人生态度,展现一种睿智内蕴而不外露炫耀的精神境界。此人明明具有不同凡俗的真知实学,却深藏不露,决不夸耀于人。对他来说,才智是一种充实,一种内蕴,一种修养;一切炫耀、夸饰、矜持、自傲都无必要,甚至成为生活的累赘。

“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谋”,五、六两句抉示其处世哲学,显现其混沌糊涂、无所用心的生活态度。貌似糊涂,实则大智若愚,这正是洞察世事、参透人生的智慧的表现。“不可谋”,于世无功利目的,于己则可远离尘世的喧嚣和骚扰而求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彼何人哉”,最后总赞一句:这是怎样的一种人呢?戛然而止。《庄子·知北游》云:“大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不言、不议、不说、不作,是庄子大道无为思想的精义。而《被衣为啮缺歌》中着力刻画的槁骸似的形体,死灰般的灵魂,不以实知自持的风范,媒媒晦晦的举止,则形象地诠释了这一思想。这种人格,正是庄子所标举的至高无上的境界。此诗的思想内涵也在于此。

作者简介

先秦无名
先秦无名[先秦]

一首离别诗,最初见于《穆天子传》。《白云谣》是先秦诗人先秦无名的作品之一 更多

先秦无名的诗(共113首诗)
  • 《孺子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查看译文
  • 《白云谣》
    白云在天,丘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复能来。
    查看译文
  • 《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查看译文
  • 《卿云歌》
    卿云烂兮。
    乣缦缦兮。
    明明天上。
    烂然星陈。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
    日月有常。
    星辰有行。
    四时从经。
    万姓允诚。
    迁于贤圣。
    莫不咸听。
    鼚乎鼓之。
    轩乎舞之。
    日月光华。
    弘于一人。
    于予论乐。
    配天之灵。
    精华已竭。
    褰裳去之。
    查看译文
  •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
    查看译文
  • 单子知陈必亡
    佚名〔先秦〕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
    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
    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
    侯不在疆,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艺,膳宰不置饩,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旅舍。
    民将筑台于夏氏。
    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不见。
      单子归,告王曰:
    “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
    ”王曰:
    “何故?
    ”对曰:
    “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
    故《先王之教》曰:
    ‘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
    ’故《夏令》曰:
    ‘九月除道,十月成梁。
    ’其时儆曰:
    “收而场功,待而畚梮,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
    ’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
    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  “《周制》有之曰:
    ‘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
    不夺民时,不蔑民功。
    有优无匮,有逸无罢。
    国有班事,县有序民。
    ’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周之《秩官》有之曰:
    ‘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卿出郊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司空视途,司寇诘奸,虞人入材,甸人积薪,火师监燎,水师监濯,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
    是故小大莫不怀爱。
    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
    至于王吏,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
    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
    ’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
      “《先王之令》有之曰:
    ‘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非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
    ’今陈侯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俪妃嫔,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不亦嫔姓矣乎?
    陈,我大姬之后也。
    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
    是又犯先王之令也。
      “昔先王之教,懋帅其德也,犹恐殒越。
    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
    居大国之 ,而无此四者,其能久乎?
    ”  六年,单子如楚。
    八年,陈侯杀于夏氏。
    九年,楚子入陈。
  • 硕人
    佚名〔先秦〕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 出车
    诗经诗经〔先秦〕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
    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召彼仆夫,谓之载矣。
    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
    设此旐矣,建彼旄矣。
    彼旟旐斯,胡不旆旆。
    忧心悄悄,仆夫況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
    出车彭彭,旂旐央央。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禝方华。
    今我来思,雨雪载涂。
    王事多难,不遑启居。
    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执讯获丑,薄言还归。
    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 绵蛮
    佚名〔先秦〕
    绵蛮黄鸟,止于丘阿。
    道之云远,我劳如何。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
    岂敢惮行,畏不能趋。
    饮之食之。
    教之诲之。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侧。
    岂敢惮行,畏不能极。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 季氏将伐颛臾
    孔子及弟子孔子及弟子〔先秦〕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
    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b9ec543ac9b9ec5/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