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先秦]诗经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人之为言,苟亦无信。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人之为言,苟亦无与。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
人之为言,苟亦无从。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苓译文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人旃人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攀山越岭采茯苓啊采茯苓,那苦人儿伫立在首阳山顶。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不要信啊没有一句是真情。干脆抛弃它们吧抛弃它们,切莫信以为真清者自然清。那些造谣生事的长舌妇们,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人旃人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攀山越岭采苦菜啊采苦菜,那苦人儿寻到首阳山下来。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你不要自乱阵脚参与进来。轻轻拂去它们吧拂去它们,切莫信以为真真相终大白。那些流言蜚语的制造者们,一无所得枉费心思空挂怀!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人旃人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攀山越岭采芜菁啊采芜菁,那苦人儿转到首阳山之东。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最好堵上自己耳朵不要听。不要太在意它们吧别在意,千万别听雨是雨听风是风。那些以造谣传谣为乐的人,能得到什么最终两手空空!

采苓注解

1
苓:通“蘦”,一种药草,即大苦。“苓,大苦也。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南,即雷首山。
2
为言:即“伪言”,谎话。为,通“伪”。
3
苟亦无信:不要轻信。苟,诚,确实。放弃它吧。舍,放弃;旃,“之焉”的合声。
4
无然:不要以为然。然,是。
5
胡:何,什么。
6
苦:即所谓的苦菜,野生可食。
7
无与:不要理会。与,许可,赞许。
8
葑:即芜菁,又叫蔓菁,大头菜之类的蔬菜。
9
从:听从。

采苓赏析

诗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开篇。所谓“兴”,依朱熹的解释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第一章的“采苓采苓,首阳之颠”,第二章的“采苦采苦,首阳之下”,第三章的“采葑采葑,首阳之东”等等,都是用“先言他物”的手法以引起下文的。“苓”,一名黄药,又名大苦,叶似地黄。“苦”,是苦菜,亦作“荼”,似葵。“葑”,是芜菁,亦称蔓菁,俗称大头菜,根块肥大,可供蔬食。这三种植物,都是《诗经》时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诗人用这三种习见之物以起兴,从而表达自己“人之为(伪)言”“苟亦无信”、“苟亦无与”、“苟亦无从”的理念。

“无信”,是强调伪言内容的虚假;“无与”,是强调伪言蛊惑的不可置理;“无从”,是强调伪言的教唆不可信从。语意层层递进,从而强调伪言之伪。接着诗人又用“舍旃舍旃”这个叠句,反覆叮咛,进一步申述伪言的全不可靠。至此,诗人所要申述的“人之为(伪)言”“无信”、“无与”、“无从”的理念已经阐述得淋漓尽致,无须再说了。假若世人都能做到“无信”、“无与”、“无从”,那么伪言也就没有市场,制造伪言的人也无立足之地了。故此诗人在每章的结尾用“人之为言(伪言),胡得焉”以收束全诗,表明造谣者徒劳无功。

前人评此诗,谓“各章上四句,如春水池塘,笼烟浣月,汪汪有致。下四句乃如风气浪生,龙惊鸟澜,莫可控御”(戴君恩《读诗臆评》),又谓“通篇以叠词重句缠绵动听,而姿态亦复摇曳”(姚际恒《诗经通论》)。确实此诗在艺术表现上采用重章叠句、反覆咏唱的手法,造成一种回环复沓的旋律美,给读者以很高的艺术享受。

作者简介

诗经
诗经[先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更多

诗经的诗(共311首诗)
  • 《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查看译文
  •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查看译文
  • 《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查看译文
  •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櫑,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查看译文
  •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查看译文
  • 山有扶苏
    佚名〔先秦〕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 说苑引逸诗
    佚名〔先秦〕
    绵绵之葛。
    在于旷野。
    良工得之。
    以为絺紵。
    良工不得。
    枯死于野。
  • 鼓琴歌
    先秦无名〔先秦〕
    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
    命乎命乎。
    逢天时而生。
    曾无我赢。
  • 渔父·屈原既放
    屈原屈原〔先秦〕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
    “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 庄暴见孟子
    孟子及弟子孟子及弟子〔先秦〕
    庄暴见孟子,曰: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
    “好乐何如?
    ”孟子曰: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
    “可得闻与?
    ”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
    “不若与人。
    ”曰: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
    “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b9e7243ac9b9e72/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