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译文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浪淘沙注解

1
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2
须臾:短的时间,片刻。

浪淘沙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

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浪淘沙赏析

这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

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着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

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态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去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什么呢?第四句写到,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它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好像一座座雪堆。文字表面上看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首句的“吼起来”,以退潮后留下的又一奇景,衬托出八月浪潮奔涌而来的壮观场面。

全诗看似不事雕琢,流走飞动,却又紧凑凝炼,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作者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更多

刘禹锡的诗(共1054首诗)
  • 山驿
    韩偓韩偓〔唐代〕
    参差西北数行雁,寥落东方几片云。
    叠石小松张水部,暗山寒雨李将军。
    秋花粉黛宜无味,独鸟笙簧称静闻。
    潇洒襟怀遗世虑,驿楼红叶自纷纷。
  • 和于中丞登越王楼作
    卢栯〔唐代〕
    图画越王楼,开缄慰别愁。
    山光涵雪冷,水色带江秋。
    云岛孤征雁,烟帆一叶舟。
    向风舒霁景,如伴谢公游。
  • 山鸡舞石镜
    崔护崔护〔唐代〕
    庐峰开石镜,人说舞山鸡。
    物象纤无隐,禽情只自迷。
    景当烟雾歇,心喜锦翎齐。
    宛转乌呈彩,婆娑凤欲栖。
    何言资羽族,在地得天倪。
    应笑翰音者,终朝饮败醯。
  • 偶作寄朗之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斗醲干酿酒,夸妙细吟诗。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
    岐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雀罗谁问讯,鹤氅罢追随。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 复愁·钓艇收缗尽
    杜甫杜甫〔唐代〕
    钓艇收缗尽,昏鸦接翅归。
    月生初学扇,云细不成衣。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b90aa43ac9b90aa/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