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苏轼

niánxiāngsòng
hángménwài
fēixuěyánghuā
jīnniánchūnjìn
yánghuāxuě
yóujiànhuánjiā
duìjiǔjuànliányāomíngyuè
fēnglòutòuchuāngshā
qiàhéngéliánshuāngyàn
fēnmíngzhàohuàliángxié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赏析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在润州时(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离别的地点——“余杭门外”;分别时的气候——“飞雪似杨花”。把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得如此之分明,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大雪纷飞本不是出门的日子,可是公务在身,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发,这种凄凉气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后三句与前三句对举,同样点明时间——“今年春尽”,气候——“杨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犹不见还家”。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却不见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这一段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下片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结尾三句是说,妻子在人间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在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翻译

【注释】:
①余杭门:宋代杭州城北三座城门之一。
②“对酒”句:写月下独饮。

【评解】

这是一首托为思妇怀念远人的词。作者于熙宁六年冬,自杭州至镇江,到次年春尚迟留未归,有感而写此词。上片说去年离家是在飞雪似杨花的冬天,现在已是杨花似雪的暮春,尚无返回的消息。巧妙地把眼前的杨花与去年的雪花联系起来。下片写对酒邀月,明月却偏照着画梁双燕,衬托作者久居客地的孤寂凄凉。

【集评】

王元诰《苏诗总案》:甲寅四月,有感雪中行役作。公以去年十一月发临平(今杭州市东北),及是春尽,犹行役未归,故托为此词。
胡云翼《宋词选》:“恰似姮娥怜双燕”三句,是以月里嫦娥的怜爱双燕,反衬自己无人怜惜的孤寂。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 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在润州时(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 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离别的地点——“余杭门外”;分别时的气候——“飞雪似杨花”。把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得如此之分明,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大雪纷飞本不是出门的日子,可是公务在身,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发,这种凄凉气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后三句与前三句对举,同样点明时间——“今年春尽”,气候——“杨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犹不见还家”。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却不见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这一段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下片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 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结尾三句是说,妻子在人间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在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
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
词中将“姮娥”与作者之妻类比,以虚衬实,以虚证实,衬托妻子的孤寂无伴;又以对比衬托法,通过描写双燕相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无伴的姮娥和梁下孤寂无伴的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这一高超的艺术手法,与上片飞雪与杨花互喻的手法一道,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魂。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宋代]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更多

苏轼的诗(共4993首诗)
  •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查看译文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查看译文
  • 《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查看译文
  •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查看译文
  • 《守岁诗》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查看译文
  • 莫溪驿
    王安石王安石〔宋代〕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 菊花·食杞何须慕陆
    项安世〔宋代〕
    食杞何须慕陆,采薇未用夸夷。
    别有寒潭秋蕊,能留鹤发松肌。
  • 书香山寺壁
    强至强至〔宋代〕
    精蓝孤绝乱云间,云外疑无路可还。
    顾我尘喧非白傅,缘何今日到香山。
  • 界牌铺
    彭九成〔宋代〕
    地僻人家早掩关,行人忙逐暮鸦还。
    急风花落隔墙树,暗雨乌啼何处山。
  • 木兰花/玉楼春
    莫将〔宋代〕
    梅边晓景清无比。
    林下诗人呵冻指。
    玉龙留住麝脐烟,银漏滴残龙脑水。
    晨光渐渐收寒气。
    昨夜遗簪犹在地。
    好生折赠镜中人,只恐绿窗慵未起。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b8bdb43ac9b8bdb/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