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社日停针线。
怎忍见、双飞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
点点行行泪痕满。
落日解鞍芳草岸。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年年社日停针线。
怎忍见、双飞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
点点行行泪痕满。
落日解鞍芳草岸。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青玉案译文
青玉案注解
青玉案背景
这首词一般认为是无名氏的作品,但也有人记为黄公绍的作品。杨宝霖《词林纪事补正》卷十五:“黄公绍《在轩词》不载此首,《阳春白雪》 《翰墨大全》 《花草粹编》收此词均不注撰人,惟《词林万选》 《历代诗余》作黄词。”词大约作于宋亡之后。
青玉案赏析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是一首抒写游子思乡情怀之词作。上片写游子在深山溪桥边,遥念家乡社日,看到双双飞燕而自伤孤单;下片写游子长期飘流在外,春衫已破,满是泪痕,却还不知归期。末尾连用三个“无人”,点出不仅赏花、饮酒都无心情,甚至醉了也受不到照顾。全词写尽孤身羁旅的凄凉况味。通篇缠绵凄恻,委婉含蓄。 上片“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社日是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社与秋社,这里指春社。每逢社日,妇女有停针线的习惯,诗人一开始就着意于远方的爱妻:在这社日来临,百无聊赖之际,她一定会因思念异乡的丈夫而愁绪万端。由于诗人用春燕的成双反衬夫妻的分离,所以,不用细致的描写,一个忧伤憔悴的思妇的形象便如在目前。“年年”二字下得尤其沉痛,它暗示读者,这对不幸的情侣已经历了长期的别离,今日的忧伤只不过是往昔的延续罢了!“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此三句写诗人自身的寂寞,因和意中人凄凉的处境遥相呼应,更显得沉着动人。春日已过大半,自己却仍在乱山深处、溪桥之畔淹留,固守离愁之苦。“乱”字包含了诗人全部的况味,它既意味着身世的孤独,又象征着离愁的紊乱和深重。这样,词中的“乱山”就不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同时也是惹起诗人愁思的情感化的产物,它的沉重与凄凉,使我们自然联想到词人精神上的压抑。 下片“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这两句的意思是:春衣已破,谁为补缀?想到此,不由得泪洒春衫。此处看似俚俗,实为诗人的卓越之处。因为词人表达相思之苦,一般不外乎两种情形,或以物喻愁,或直抒胸臆,诗人抛弃了陈旧的套式,从夫妻这一特殊的关系着眼,选择了日常生产中最普通的“针线”情节作为表达情感的契机,这样就具体而不抽象,真切而不矫饰。“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这四句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写得最精彩的片断。它的高妙之处在于把思念之情落实到具体事物上,因此显得充沛之至,缠绵之至。排句连蝉直下,给人以气势非凡之感。从意境上看,这是无比凄楚的情景。于此,诗人的情感恣肆了,笔调放纵了,但读来并不会使人产生轻薄之感。 这首词以一对长期分离的夫妻互相思念为题材,表现了夫妻之间的离别之痛,相思之苦,恩爱因其写法别致,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在宋代流传甚广,被推崇为思乡怀人之佳作。它之所以由无名氏经过辗转而堂皇地列在著名词人的名下,说明它曾流传很广,并且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
作者简介
诗词大全
作者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aaa6143ac9aaa61/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