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李白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送范山人归泰山译文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东鲁范山人抱着求仙的愿望,告别我又要回到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入山群岩如片雪,山路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过去南天门,日观峰即可登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多少云山可望不可及,此去不知何时回还?

送范山人归泰山注解

1
鲁客:指范山人。这里说“鲁客抱白鹤”,既寓有求仙学道之意,在形象上又比“白鸡”、“白犬”更美。
2
杳:远。
3
天门:指泰山的南天门。
4
日观:日观峰。在泰山玉皇顶东南。为岱顶观日出处。“旭日东升”为岱顶四大奇观之一。

送范山人归泰山赏析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范山人自身的色彩本不鲜明,但诗人让他“抱”上一只“白鹤”,这样就引人注目了。于是,李白的目光随着这片白色的行进向泰山移去。“初行若片雪”,了然在目;“杳在青崖间”,距离远了,看上去更小,但因为出现了青色(“青崖”)作为衬托,仍很清晰;“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更高了,更远了,更小了,这时,诗人又巧妙地使用红色(“日”暗藏着红色)作底,所以还依稀可见;最后,“云生望不及”,“白鹤”终于被飘浮的云朵遮住了,范山人的身影看不见了,伫立送行的诗人不禁油然而生惆怅之情:“此去何时还”?

此诗完整再现了初唐送别诗三部式的结构。首先,诗人用首联“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介绍了送别事件以及友人的去处。其次,诗人用中间两联按时间顺序进行风景的描写,友人离开初期是“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接下来是“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最后,诗人用尾联抒发别情。从诗人对这一片白色的依依不舍的目送中,直到“云生望不及”,表达出李白对范山人的一片深情。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更多

李白的诗(共1617首诗)
  • 新安道中玩流水
    吴融吴融〔唐代〕
    一渠春碧弄潺潺,密竹繁花掩映间。
    看处便须终日住,算来争得此身闲。
    萦纡似接迷春洞,清冷应连有雪山。
    上却征车再回首,了然尘土不相关。
  • 对酒吟·行行日将夕
    崔国辅崔国辅〔唐代〕
    行行日将夕,荒村古冢无人迹。
    蒙笼荆棘一鸟吟,屡唱提壶沽酒吃。
    古人不达酒不足,遗恨精灵传此曲。
    寄言世上诸少年,平生且尽杯中醁。
  • 隐几·身适忘四支
    白居易白居易〔唐代〕
    身适忘四支,心适忘是非。
    既适又忘适,不知吾是谁。
    百体如槁木,兀然无所知。
    方寸如死灰,寂然无所思。
    今日复明日,身心忽两遗。
    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
    四十心不动,吾今其庶几。
  • 荆州新秋寺居写怀诗·井梧黄落暮蝉清
    齐己齐己〔唐代〕
    井梧黄落暮蝉清,久驻金台但暗惊。
    事佛未怜诸弟子,谈空争动上公卿。
    合归鸟外藏幽迹,敢向人前认好名。
    满印白檀灯一盏,可能酬谢得聪明。
  •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杜牧杜牧〔唐代〕
    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
    千里暮山重叠翠, 一溪寒水浅深清。
    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
    看著白蘋芽欲吐,雪舟相访胜闲行。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a7b8543ac9a7b85/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