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高適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 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 惟余眷眷长相忆。

送杨山人归嵩阳译文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不到嵩阳转眼过去十年,从前隐居的心事已经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一二位老朋友不能相见,少室山的三十六峰还在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夷门的初春二月柳条泛绿,流莺数声令人热泪沾衣。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招我,知道你以此来忘掉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山人一心前往嵩阳路,只留下无穷眷念长久回忆。

送杨山人归嵩阳注解

1
嵩阳:隋唐时县名,在嵩山之南;唐武后时期改称登封(今属河南)。
2
动:近。
3
心事:指欲隐居嵩阳之事。
4
徒然:枉然,空然,意谓不能实现。
5
三十六峰:嵩山有三十六峰。
6
犹眼前:依然还在眼前。
7
夷门:战国大梁的城门。在今河南开封县城内。战国时魏国的贤士侯赢为夷门监者。
8
流莺:莺鸟。流,谓其鸣声圆转。
9
不我招:即不招我之意。
10
帝力:帝王的作用,指皇权统治。
11
眷眷:同睠睠,反顾的样子,表示心里顾念很深。

送杨山人归嵩阳赏析

诗的前两句诗人感叹十年的时间,人事屡经变迁,心境发生很大变化,过去曾经有过的种种梦想和想法都被时间慢慢地消磨直至淡忘,隐居的心事也已经徒然。三、四句中写诗人来到嵩山之后的情形,本想会会旧友叙叙旧情,可是遗憾的是仅有的几个挚友可能都遭遇变故,没有再见到。看着挺立眼前的嵩山三十六峰,诗人不由发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求。唯其如此,他才格外珍惜与杨山人的友情。

五、六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具体时节、地点。开封二月,草长莺飞,阵阵春意令人流连忘返。春色使人欣喜,却也使人生出感伤,因为诗人就要在此时此地告别朋友。本来报春的流莺,现在却叫人感伤不已。这时的春色越迷人,越惹动离情,所谓“以乐景写哀”,更觉悲哀。诗人面对将要归嵩阳的故人,面对让人伤情的景致,离别之情难耐,不禁潸然泪下。

七、八句用了《击壤歌》的传说典故。这个传说原本是对尧安民之政的歌颂和赞扬,本诗则以“凿井耕田”、“忘帝力”等表示隐居生活。诗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欣羡杨山人过着超然世外的恬淡隐居生活。

最后两句描写别离。挚友别离,前路漫漫,离愁别绪总会涌上心头。诗人祝愿友人这一去前路顺利,申说别后必然相忆之情。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友人的叙旧分别,诗人触景生情,以景写情,通过此诗抒发内心的依依惜别。诗写得婉转流畅,情深意切。

作者简介

高適
高適[唐代]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更多

高適的诗(共102首诗)
  • 《酬裴秀才》
    男儿贵得意,何必相知早。飘荡与物永,蹉跎觉年老。长卿无产业,季子惭妻嫂。此事难重陈,未于众人道。
    查看译文
  • 《过卢明府有赠》
    良吏不易得,古人今可传。静然本诸己,以此知其贤。 我行挹高风,羡尔兼少年。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 明日复行春,逶迤出郊坛。登高见百里,桑野郁芊芊。 时平俯鹊巢,岁熟多人烟。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 回轩自郭南,
    查看译文
  •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
    邦牧今坐啸,群贤趋纪纲。四人忽不扰,耕者遥相望。 粲粲府中妙,授词如履霜。炎炎伏热时,草木无晶光。 匹马度睢水,清风何激扬。校缗阅帑藏,发廪欣斯箱。 邂逅得相逢,欢言至夕阳。开襟自公馀,载酒登琴堂。 举杯挹山川,
    查看译文
  • 《寄孟五少府》
    秋气落穷巷,离忧兼暮蝉。后时已如此,高兴亦徒然。 知君念淹泊,忆我屡周旋。征路见来雁,归人悲远天。 平生感千里,相望在贞坚。
    查看译文
  •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
    圣代务平典,輶轩推上才。迢遥溟海际,旷望沧波开。 四牡未遑息,三山安在哉。巨鳌不可钓,高浪何崔嵬。 湛湛朝百谷,茫茫连九垓。挹流纳广大,观异增迟回。 日出见鱼目,月圆知蚌胎。迹非想像到,心以精灵猜。 远色带孤屿,
    查看译文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a715943ac9a7159/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