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遣兴译文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喝醉酒我暂且尽情欢笑,哪有工夫整日发愁?近来我才觉得古人的书本,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昨夜我醉倒在松树旁,问松我醉到什么程度?我疑心松枝摆动是要来搀扶于我,连忙用手一推说:“去!”

西江月·遣兴注解

1
那:同“哪”。
2
我醉何如:我醉成什么样子。

西江月·遣兴赏析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是“要愁那得工夫”。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这是什么意思呢?“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出自《孟子》。《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辛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辛弃疾二十三岁自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壮志难酬,这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就是曲折地说明了作者的感慨。古人书中有一些至理名言。比如《尚书》说:“任贤勿贰。”对比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呵!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所以发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浩叹。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的。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他恍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这四句不仅写出惟妙惟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的。

“以手推松曰去”,这是散文的句法。《孟子》中有“‘燕可伐欤?’曰:‘可’”的句子;《汉书·二疏传》有疏广“以手推常曰:‘去’!”的句子。用散文句法入词,用经史典故入词,这都是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特色之一。从前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以散文句法入词是“生硬”,认为用经史曲故是“掉书袋”。他们认为:词应该用婉约的笔调、习见的词汇、易懂的语言,而忘粗豪、忌用典故、忌用经史词汇,这是有其理由的。因为词在晚唐、北宋,是为配合歌曲而作的。当时唱歌的多是女性,所以歌词要婉约,配合歌女的声口;唱来要使人人容易听懂,所以忌用典故和经史词汇。但是到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时代,词已有了明显的发展,它的内容丰富复杂了,它的风格提高了,词不再专为应歌而作了。尤其是象辛弃疾那样的大作家,他的创造精神更不是一切陈规惯例所能束缚。这由于他的政治抱负、身世遭遇,不同于一般词人。若用陈规惯例和一般词人的风格来衡量这位大作家的作品,那是不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西江月·遣兴赏析一

  欣赏这首词,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品读辛弃疾的词,可从词中品出更有韵味的戏剧来,虽然在写词中,恰如其分地引入戏剧性场景并非辛弃疾发明,但是在他手上得到了发扬光大,在他的词中,这种情况十分常见。这是值得肯定的。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通篇“醉”字出现了三次。难道词人真成了沉湎醉乡的“高阳酒徒”么?否。盖因其力主抗金而不为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说没工夫发愁,是反话,骨子里是说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才叙饮酒,又说读书,并非醉后说话无条理。这两句是“醉话”。“醉话”不等于胡言乱语。它是词人的愤激之言。《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辛弃疾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以上种种,如直说出来,则不过慨叹“世道日非”而已。但词人曲笔达意,正话反说,便有咀嚼不尽之味。

  下片写出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词人“昨夜松边醉倒”,居然跟松树说起话来。他问松树:“我醉得怎样了?”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扶他起来,便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去!”醉憨神态,活灵活现。词人性格之倔强,亦表露无遗。在当时的现实生活里,醉昏了头的不是词人,而是南宋小朝廷中那些纸醉金迷的昏君佞臣。哪怕词人真醉倒了,也仍然挣扎着自己站起来,相比之下,小朝廷的那些软骨头们是多么的渺小和卑劣。

  辛弃疾的这首小词,粗看,正如标题所示,是一时即兴之作。但如果再往里仔细一看,那么会发现作者是在借诙谐幽默之笔达发泄内心的不平。如再深入研究,我们还可洞察到作者是由于社会现实的黑暗而忧心忡忡,满腹牢骚和委屈,不便明说而又不能不说,所以,只好借用这种方式,来畅快淋漓地宣泄他的真情实感。

西江月·遣兴赏析二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是“要愁那得工夫”。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这是什么意思呢?“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出自《孟子》。《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辛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辛弃疾二十三岁自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壮志难酬,这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就是曲折地说明了作者的感慨。古人书中有一些至理名言。比如《尚书》说:“任贤勿贰。”对比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呵!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所以发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浩叹。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的。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他恍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这四句不仅写出惟妙惟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的。

  “以手推松曰去”,这是散文的句法。《孟子》中有“‘燕可伐欤?’曰:‘可’”的句子;《汉书·二疏传》有疏广“以手推常曰:‘去’!”的句子。用散文句法入词,用经史典故入词,这都是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特色之一。从前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以散文句法入词是“生硬”,认为用经史曲故是“掉书袋”。他们认为:词应该用婉约的笔调、习见的词汇、易懂的语言,而忘粗豪、忌用典故、忌用经史词汇,这是有其理由的。因为词在晚唐、北宋,是为配合歌曲而作的。当时唱歌的多是女性,所以歌词要婉约,配合歌女的声口;唱来要使人人容易听懂,所以忌用典故和经史词汇。但是到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时代,词已有了明显的发展,它的内容丰富复杂了,它的风格提高了,词不再专为应歌而作了。尤其是象辛弃疾那样的大作家,他的创造精神更不是一切陈规惯例所能束缚。这由于他的政治抱负、身世遭遇,不同于一般词人。若用陈规惯例和一般词人的风格来衡量这位大作家的作品,那是不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更多

辛弃疾的诗(共1635首诗)
  •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
    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
    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丫个样桥。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
    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
    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查看译文
  •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查看译文
  • 《送剑与傅岩叟》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查看译文
  • 《满江红》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章,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
    查看译文
  • 《卜算子修竹翠罗寒》
    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
    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
    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查看译文
  • 荆门惠泉·泉源何从来
    苏辙苏辙〔宋代〕
    泉源何从来,山下长溪发。
    油然本无营,谁使自激冽。
    茫茫九地底,大水浮一叶。
    使水皆为泉,地已不胜泄。
    应是众水中,独不容至洁。
    涓涓自倾泻,奕奕见清澈。
    石泓净无尘,中有三尺雪。
    下为百丈溪,冷不受鱼鳖。
    脱衣浣中流,解我双足热。
    乐哉泉上翁,大旱不知渴。
  • 循资赵宰有贺诗次韵三首
    陈造〔宋代〕
    反唇馀子轻玄白,属目耆儒上紫清。
    老境我甘追汗漫,明时君合订章程。
  • 挽曾侍郎·江汉云鸿遇
    李曾伯李曾伯〔宋代〕
    江汉云鸿遇,星霜电骥驰。
    同朝更同幕,相好更相规。
    肯托贤郎人,追伤益友谁。
    哀辞千里寄,相者为歌之。
  • 齐天乐
    文天祥文天祥〔宋代〕
    夜来早得东风信,潇湘一川新绿,柳色含晴,梅心沁暖,春浅千花如束。
    银蝉乍浴。
    正沙雁将还,海鳌初矗。
    云拥旌旗,笑声人在画阑曲。
    星虹瑶树缥缈,佩环鸣碧落,瑞笼华屋。
    露耿铜虬,冰翻铁马,帘幕光摇金粟。
    迟迟倚竹。
    更为把瑶尊,满斟醽醁。
    回首宫莲,夜深归院烛。
  • 次韵王亚夫景存县帝春二首
    林表民〔宋代〕
    登临长是爱清晖,晚岁知心亦自稀。
    永书松斋掩书坐,却看梁燕引雏归。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a5e2143ac9a5e21/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