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先秦]佚名

yuèchūjiǎo
jiǎorénliáo
shūyǎojiū
láoxīnqiǎo
yuèchūhào
jiǎorénliú
shūyōushòu
láoxīncǎo
yuèchūzhào
jiǎorénliáo
shūyāoshào
láoxīncǎn

月出翻译

注释
⑴皎:毛传:“皎,月光也。”谓月光洁白明亮。
⑵佼(jiāo):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
⑶僚:同“嫽”,娇美。
⑷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
⑸窈纠: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
⑹劳心:忧心。
⑺悄:忧愁状。
⑻懰(liǔ):音柳,妩媚。《埤苍》作“嬼”,妖冶。
⑼慅(cǎo):忧愁,心神不安。
⑽燎:明也。一说姣美。
⑾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绝。汉赋里往往写作“要绍”,曲貌。“窈纠”、“忧受”、“夭绍”都是形容女子行动时的曲线美,就是 曹植 《洛神赋》所谓“婉若游龙”。
⑿惨(zào):当为“懆(cǎo)”,焦躁貌。《集传》:“惨当作懆,忧也。”
白话译文
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
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月出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多么皎洁的月光,照见你娇美的脸庞,你娴雅苗条的倩影,牵动我深情的愁肠!
多么素净的月光,照见你妩媚的脸庞.你娴雅婀娜的倩影,牵动我纷乱的愁肠!
多么明朗的月光,照见你亮丽的脸庞,你娴雅轻盈的倩影,牵动我焦盼的愁肠!

注释
①皎:毛传:“皎,月光也。”谓月光洁白明亮。关于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讽刺陈国统治者“好色”,朱熹《诗集传》谓“此亦男女相悦而相念之辞”。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描绘“陈国统治者,杀害了一位英俊人物”。现在多认为是月下相思的爱情诗。
②佼(jiāo):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僚:同“嫽”,娇美。
③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窈纠:与第二、三章的“懮(yǒu)受”、“夭绍”,皆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
④劳心:忧心。悄:忧愁状。
⑤懰(liǔ):妩媚。
⑥慅(cǎo):忧愁,心神不安。
⑦照:照耀(大地)。
⑧燎:明也。一说姣美。
⑨惨(zào):当为“懆(cǎo)”,焦躁貌。

月出鉴赏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果把这里所说的“人”理解为审美的人,把这里所说的“月”理解为人的审美对象的月,那么是谁第一个用含情脉脉的审美的眼光观照月亮?是谁第一个在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发现了温情的诗意?是谁最先把它从“远在天边”拉到“近在眼前”,贴近人们的心灵?就作为审美意识的载体和结晶的文学作品来说,应是这首《月出》的作者。

  每首诗都有自己的意境,自己的情调。中国古代咏月的诗篇真是积案盈箱,汗牛充栋,比如《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明月皎夜光”,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及李白的《古朗月行》、杜甫的《闺中望月》,等等等等,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

  《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它“从男意虚想,活现出一月下美人”。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

  《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全诗三章中,如果说各章前三句都是从对方设想,末后一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则是直抒其情。这忧思,这愁肠,这纷乱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满可思而不可见的怅恨。其实这怅恨也已蕴含在前三句中: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为何月下独自地长久地徘徊,一任夜风拂面,一任夕露沾衣?她也是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这真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春江花月夜》)。

  与迷茫的意境和惆怅的情调相适应,《月出》的语言是柔婉缠绵的。通篇各句皆以感叹词“兮”收尾,这在《诗经》中并不多见。“兮”的声调柔婉、平和,连续运用,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使人觉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体态的“窈纠”、“懮受”、“夭绍”,形容心情的“悄”、“慅”、“惨”,在古音韵中或属宵部韵或属幽部韵,而宵、幽韵可通,则此诗可谓一韵到底,犹如通篇的月色一样和谐。其中“窈纠”、“懮受”、“夭绍”俱为叠韵词,尤显缠绵婉约。其实,这些词意的细微差异现在已很难说清。后人连篇累牍的解释,坦率地说,未尝没有望文生义、强作解人之嫌,当然这也是不得已的事。如今读者应当而且只能根据全诗的意境和情调去心领神会。不过这也恰巧可以发挥读者的想像,填补时间的变迁所造成的意义空白。

  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焦竑《焦氏笔乘》说:“《月出》见月怀人,能道意中事。太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子美《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也。”姚舜牧《重订诗经疑问》也说:“宋玉《神女赋》云:‘其始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正用此诗也。”他们举出的例子,只是其中一部分罢了。而这些滥觞于《月出》的望月怀人诗赋作品,总能使人受到感动与共鸣,这也正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佚名的诗(共28987首诗)
  • 《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
    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
    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
    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
    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
    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
    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
    时见起行尘。
    吾(一作余)亦辞家久(一作者)。
    看之泪满巾。
    查看译文
  • 《跋林和靖手书所作三十聊》
    唐人作诗先作聊,一聊一句名几年。
    后来作者如崩川,去年百里无洄沿。
    又如商鞅坏井田,夷封沟洫开陌阡。
    吟哦一变成号颠,秦张功甫出此编。
    我读未竟心犁然,借归手抄家自傅。
    藏之箧笥待后贤,庶万有一唐风还。
    查看译文
  •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查看译文
  • 《五十言怀诗》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疑道是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查看译文
  •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查看译文
  • 采葛妇歌
    佚名佚名〔先秦〕
    葛不连蔓棻台台。
    我君心苦命更之。
    尝胆不苦甘如饴。
    令我采葛以作丝。
    女工织兮不敢迟。
    弱于罗兮轻霏霏。
    号絺素兮将献之。
    越王悦兮忘罪除。
    吴王叹兮飞尺书。
    增封益地赐羽奇。
    机杖茵蓐诸侯仪。
    群臣拜舞天颜舒。
    我王何忧能不移。
    饥不遑食四体疲。
  • 哀郢
    屈原屈原〔先秦〕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
    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
    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 登徒子好色赋
    宋玉宋玉〔先秦〕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
    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
    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
    玉曰:
    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
    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
    至于好色,臣无有也。
    王曰:
    子不好色,亦有说乎?
    有说则止,无说则退。
    玉曰: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
    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登徒子则不然:
    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
    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
    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
    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
    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
    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
    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
    王曰:
    试为寡人说之。
    大夫曰:
    唯唯。
    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
    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
    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
    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
    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
    '遵大路兮揽子祛'。
    赠以芳华辞甚妙。
    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
    意密体疏,俯仰异观;
    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复称诗曰:
    '寐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
    '因迁延而辞避。
    盖徒以微辞相感动。
    精神相依凭;
    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 麟之趾
    诗经诗经〔先秦〕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 破斧
    诗经诗经〔先秦〕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
    周公东征,四国是吪。
    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
    周公东征,四国是遒。
    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a47ff43ac9a47ff/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