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先秦]佚名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
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
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
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棫朴译文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棫树朴树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周王气度美无伦,群臣簇拥左右跟。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周王气度美无伦,左右群臣璋瓒捧。手捧璋瓒仪容壮,国士得体是贤俊。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船行泾河波声碎,众人举桨齐划水。周王出发去远征,六军前进紧相随。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宽广银河漫无边,光带灿烂贯高天。万寿无疆我周王,培养人材谋虑全。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琢磨良材刻纹花,如金如玉品质佳。勤勉不已我周王,统治天下理国家。

棫朴注解

1
芃芃:植物茂盛貌。
2
棫朴:棫,白桵(ruǐ);朴,枹(bāo)木,二者均为灌木名。
3
槱:聚积木柴以备燃烧。
4
济济:美好貌。或音qí,庄敬貌。
5
辟王:君王。
6
趣:趋向,归向。
7
奉:通“捧”。
8
璋:即“璋瓒”,祭祀时盛酒的玉器。
9
峨峨:盛装壮美的样子。
10
髦士:俊士,优秀之士。
11
攸:所。
12
宜:适合。
13
淠:船行貌。
14
泾:泾河。
15
烝徒:众人。
16
楫之:举桨划船。
17
于迈:于征,出征。
18
师:军队,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19
倬:广大。
20
云汉:银河。
21
章:文章,文彩。长寿。
22
遐:通“何”。
23
作人:培育、造就人。
24
追:通“雕”。追琢,即雕琢。
25
相:内质,质地。
26
勉勉:勤勉不已。
27
纲纪:治理,管理。

棫朴赏析

此诗是《大雅》的第四篇,与前三篇一样,也是赞美周王的作品。但赞美的究竟是哪一位,却不像前三篇那样具体有所指,只是因为诗中提到“周王寿考”,而传说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所以历来认为非文王莫属。

至于此诗的主旨,就不那么一致了,主要有两种意见。《毛诗序》云:“文王能官人也。”“官人”语出《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意谓善于选取人才并授以适当官职。而姚际恒《诗经通论》则曰:“此言文王能作士也。小序谓‘文王能官人’,差些,盖袭《左传》释《卷耳》之说。”“作士”一语直接取自此诗的“遐不作人”。孔颖达疏:“作人者,变旧造新之辞。”朱熹《诗集传》:“作人,谓变化鼓舞之也。”概而言之,即为培育造就人才及鼓舞振作人心。其实这两种意见并无大异,小序着眼的是前三章,故得出“官人”的结论,姚氏着眼的是后二章,故得出“作士”的结论。“官人”也罢,“作士”也罢,都离不开周王的盛德,所以《诗集传》曰:“此诗前三章言文王之德,为人所归。后二章言文王之德,有以振作纲纪天下之人,而人归之。”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除第二章外,其余四章均以兴为发端,这在《大雅》中是罕见的。

首章以“棫朴”起兴。毛传释曰:“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此是将棫朴喻贤人。而《诗集传》释曰:“芃芃棫朴,则薪之槱之矣;济济辟王,则左右趣之矣。”意为灌木茂盛,则为人所乐用,君王美好,则为人所乐从。此是将棫朴喻君王。毛传释兴,每每孤立地就兴论兴,所以兴与下文的关系往往显得牵强附会。朱熹释兴,总是将起兴句与被兴句有机地联系起来,符合其“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兴的定义。就此章而言,朱熹的解释似更为合理。

首章是总述,总述周王有德,众士所归。而士分文、武,故二、三篇又分而述之,以补足深化首章之意。

二章四句皆为赋。前两句“济济辟王,左右奉璋”承上两句“济济辟王,左右趣之”而来,而又启出下两句:“奉璋峨峨,髦士攸宜。”“璋”有二解,一为“牙璋”,发兵所用;一为“璋瓒”,祭祀所用。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此诗下章言六师及之,则上言奉璋,当是发兵之事。故传惟言半圭曰璋,不以为祭祀所用之璋瓒耳。”据此,此章则与下章一样,均与武士有关。但马瑞辰注意了下章的“六师”而疏忽了此章的“髦士”。“髦士”在《诗经)中凡二见,另一为《小雅·甫田》中的“攸介攸止,烝我髦士”。《甫田》的髦士肯定为文士(多以为是田畯,即农官),故此诗恐亦不例外。所以璋还是训“璋瓒”为好。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及其归心也,莫大乎承祭与征伐。文王承祭,‘奉璋峨峨’,无非‘髦士攸宜’,则其作文德之士也可知。”此言能得其实。

三章以“泾舟”起兴。朱熹《诗集传》以为舟中之人自觉划动船桨实喻六师之众自觉跟随周王出征,云:“言‘淠彼泾舟’,则舟中之人无不楫之。‘周王于迈’,则六师之众追而及之。盖众归其德,不令而从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亦云:“文王征伐,六师扈从,有似烝徒楫舟,则其作武勇之士也又可见。”齐诗根据此章末两句“周王于迈,六师及之”而断定此诗是言文王伐崇之事,后人多有从之者。其实以诗证史可信,以史证诗难信,况且把诗中所言一一坐实并无多大意义,所以还是把此章看作泛言为好。

如果说前三章是以众望所归来烘托周王的话,那么后两章则转为直接的歌颂了。

四章以“云汉”起兴。郑笺曰:“云汉之在天,其为文章,譬犹天子为法度于天下。”姚际恒《诗经通义》云:“此章言文王法天之文章,以兴文治而作人材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四章)以天文喻人文,光焰何止万丈长耶!”诸家多认为“云汉”乃喻周王。末句“遐不作人(何不培养人)”虽是问句,实则是肯定周王能培育人。严粲《诗缉》云:“董氏曰:‘遐不作人,甚言其作也。”’类似的用法还见于《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遐不黄耇”。

末章的兴义较难理解。朱熹在《诗集传》中曰:“追之琢之,则所以美其文者至矣。金之玉之,则所以美其质者至矣。勉勉我王,则所以纲纪乎四方者至矣。”他还在《诗传遗说》中补充道:“功夫细密处,又在此一章,如曰‘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四方都便在他线索内牵著都动。”他答人问“勉勉即是纯一不已否?”又曰:“然。如‘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是那工夫到后,文章真个是盛美,资质真个是坚实。”二者合而言之,也就是说:精雕细刻到极致,是最美的外表,纯金碧玉到极致,是最好的质地,周王勤勉至极,有如雕琢的文彩和金玉的质地,是天下最好的管理者。如此释诗,似太迂曲,所以很多人并不把前两句视作兴,他们认为,“追琢其章”、“金玉其相”的“其”指的就是周王,意谓周王既有美好的装饰,又有优秀的内质,而又勤勉不已,所以能治理好四方。汪龙《毛诗异义》谓此章“言文王圣德,纲纪四方,无不治理,又总著政教之美,官人之效。经之设文,盖有次第矣”。他的分析是很中肯的。

佚名的诗(共28987首诗)
  • 《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
    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
    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
    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
    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
    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
    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
    时见起行尘。
    吾(一作余)亦辞家久(一作者)。
    看之泪满巾。
    查看译文
  • 《跋林和靖手书所作三十聊》
    唐人作诗先作聊,一聊一句名几年。
    后来作者如崩川,去年百里无洄沿。
    又如商鞅坏井田,夷封沟洫开陌阡。
    吟哦一变成号颠,秦张功甫出此编。
    我读未竟心犁然,借归手抄家自傅。
    藏之箧笥待后贤,庶万有一唐风还。
    查看译文
  •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查看译文
  • 《五十言怀诗》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疑道是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查看译文
  •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查看译文
  • 雨无正
    诗经诗经〔先秦〕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降丧饥馑,斩伐四国。
    旻天疾威,弗虑弗图。
    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
    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
    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
    庶曰式臧,覆出为恶。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
    如彼行迈,则靡所臻。
    凡百君子,各敬尔身。
    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
    曾我暬御,惨惨日瘁。
    凡百君子,莫肯用讯。
    听言则答,谮言则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
    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维曰予仕,孔棘且殆。
    云不何使,得罪于天子;
    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谓尔迁于王都。
    曰予未有室家。
    鼠思泣血,无言不疾。
    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 涂山女歌
    先秦无名〔先秦〕
    候人猗兮。
  • 精卫填海
    佚名佚名〔先秦〕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周颂·酌
    诗经诗经〔先秦〕
    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时纯熙矣,是用大介。
    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
    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
  • 惠子相梁
    庄子庄子〔先秦〕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a47b443ac9a47b4/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