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先秦]左丘明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
遂入越。
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
  吴子将许之。
伍员曰:
“不可。
臣闻之:
‘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
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
惎浇能戒之。
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
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
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
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
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
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
姬之衰也,日可俟也。
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  弗听。
退而告人曰:
“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吴许越成译文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于。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吴王夫差在夫椒打败越军,报了槜李之仇,趁势攻进越国。越王勾践带领披甲持盾的五千人守住会稽山,并派大夫文种,通过吴国的太宰嚭向吴王求和。

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姬之衰于,日可俟于。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吴王打算答应他。伍员说:“万万不可!臣听说:‘树立品德,必须灌溉辛勤;扫除祸害,必须连根拔尽’。从前过国的浇,杀了斟灌又攻打斟鄩,灭了夏王相。相的妻子后缗方怀孕,从城墙的小洞里逃走,回到有仍,生了少康。少康后来做了有仍的牧正,他对浇恨极了,又能警惕戒备。浇派椒四处搜寻少康,少康逃奔有虞,在那里做了庖正,躲避祸害。虞思两个女儿嫁给他,封他在纶邑,有田一成,不过十里,有众一旅,不过五百。但他能布施德政,开始谋划,收集夏朝的余部,使其专心供职。他派女艾去浇那里刺探消息,派季舒去引诱浇的弟弟豷,终于灭亡过国和戈国,恢复夏禹的功业,祭祀夏的祖先,以配享天帝,维护了夏朝的天命。现在吴国不如过国,越国却大于少康,如果让越国强盛起来,吴国岂不就难办了吗?勾践这个人能够亲近臣民,注重施布恩惠。肯施恩惠,就不失民心;亲近臣民,就不会忽略有功之人。他与我国土地相连,世代有仇,现在我们战胜了他,不但不加以消灭,反而打算保全他,这真是违背天命而助长仇敌,将来后悔于来不及了!姬姓的衰亡,指日可待呀。我国处在蛮夷之间,而又助长仇敌,这样谋霸业,行不通啊!”

弗听。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吴王不听。伍员退下来,对人说:“越国用十年时间聚集财富,再用十年时间教育和训练人民,二十年后,吴国的宫殿怕要变成池沼啊!”

吴许越成注解

1
夫差:吴国国君,吴王阖闾的儿子。
2
夫椒:在今江苏吴县太湖中,即包山。
3
槜李:吴、越边界地名。今浙江嘉兴县一带。定公十四年,越曾大败吴军于此地。
4
越子:越王勾践。
5
楯:盾牌。
6
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市。
7
种:文种,越大夫。
8
太宰:官名。
9
嚭:吴国大臣名,善于逢迎,深得吴王夫差宠信。
10
伍员:即伍子胥,吴国大夫。
11
滋:滋长。
12
尽:断根。
13
过:夏朝国名,今山东掖县北。
14
浇:人名。寒浞的儿子。
15
斟灌:夏时国名,今山东寿光县东北。
16
斟鄩:夏朝国名,今山东潍县西南。
17
夏后相:夏朝第五代王,少康的父亲。
18
后缗:夏后相的妻子。
19
娠:怀孕。
20
窦:孔穴。
21
有仍:国名,今山东济宁县。后缗是有仍国的女儿,所以逃归娘家。
22
少康:夏后相的遗腹子。
23
牧正:主管畜牧的官。
24
惎:憎恨。
25
戒:警戒。
26
椒:浇的大臣。
27
有虞:姚姓国,今山西永济县。
28
庖正:掌管膳食的官。
29
虞思:虞国的国君。
30
纶:地名,今河南虞城县东南。
31
成:方十里。
32
旅:五百人。
33
伯:同“霸”。少康臣。暗地察看。少康的儿子。浇的弟弟。豷的封国。助长。吃不消。吴与周王朝同姓,姬姓国之一。犹言指日可待。等待。

吴许越成赏析

读了这个故事,很让我们疑心,这是否是后来添加上去的,因为伍员,也就是伍子胥,真的是料事如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竟然 就在二十年后灭掉了吴国,应了伍子胥的预言。当然,这个故事没有造假,不是假冒伪劣产品,而是真实的历史事实。

这样我们的确要佩服伍子胥的眼光和头脑了。他是清醒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理性的精神和现实主义态度。他识破了越国在兵临城下之时媾和来保存实力的意图,援引历史教训来告诉吴王夫差,却未被采纳。

这又一次告诉我们: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发展虽然不是重复循环的,但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确乎要栽大跟头。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的“少康中兴”,就是一面镜子。国家虽然亡了,但留下了复仇的种子, 为日后的复兴提供了火种。星星之光,可以燎原。少康就真的从小到大,由弱到强, 灭掉仇敌,光复了祖先的业绩。

教训之二,是对陷入困境的“穷寇”,要穷追猛打,直至彻底消灭,不留任何祸根, 不时敌手有任何东山再起的希望,也就是要灭掉“种子”。还是毛主席英明, 他老人家早就手过:“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鲁迅先生也极力倡导通打“落水狗”的精神,即使狗儿落入水中做出哀求的可怜状,也要通打之,否则,它一旦爬上岸来,又会咬人的。古人也总结过不能纵虎归山,要不然会遗害无穷。从这个方面来说,吴王夫差放过越王勾践,实在是养虎遗患,玩火以至自焚。

教训之三,从越王勾践的角度说,在明知对手强大时,及时的表示屈服,要求媾和,以便保存实力,另图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是迫不得已最好的选择。识时务者为俊杰。 勾践不愧为识时务者,在即将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甘拜下风,屈居人下,以屈求神,保住了复仇的种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教训之四,要有坚韧不拔地坚持下去的毅力,事业终将成功。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勾践大概是牢记住了这一点,并且再退一步,加上十年,用两倍的时间来为复仇作准备。 这个过程也够漫长的,其中的屈辱辛酸,非局外人所能体验。以国君的身份,卧薪尝胆,这要有超出常人的毅力。在长期的艰难困苦之中,人的精神随时都会有崩溃的可能,随时都可能因挫折而彻底的放弃希望和努力。但是勾践坚持下来了。 因此我们也要敬佩勾践,佩服他的坚韧不拔地向目标挺进的毅力。

作者简介

左丘明
左丘明[先秦]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更多

左丘明的诗(共37首诗)
  •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小惠未徧一作“未遍”,通假字)
    查看译文
  •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查看译文
  • 《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
    大都不过参[通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通避]害?
    ”对曰:
    “姜氏何厌[通餍]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通毋]生民心。
    ”公曰:
    “无庸,将自及。
    ”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
    “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
    “不义不暱(昵),厚将崩。
    ”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
    “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
    “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通悌],故不言弟;
    如二君,故曰“克”;
    称郑伯,讥失教也;
    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颍考叔曰:
    “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
    “君何患焉?
    若阙[通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公从之。
    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
    “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
    ‘孝子不匮,永锡[通赐]尔类。
    ’其是之谓乎!
    查看译文
  • 《周郑交质》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
    王曰:
    “无之。
    ”故周郑交质。
    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郑交恶。
      君子曰: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
    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
    《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查看译文
  • 《石碏谏宠州吁》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
    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又娶于陈,曰厉妫。
    生孝伯,蚤死。
    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
    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
    “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骄奢淫佚,所自邪也。
    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将立州吁,乃定之矣;
    若犹未也,阶之为祸。
    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
    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
    君人者,将祸是[通“事”]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弗听。
      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
    桓公立,乃老。
    查看译文
  • 冯谖客孟尝君
    佚名〔先秦〕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
    “客何好?
    ”曰:
    “客无好也。
    ”曰:
    “客何能?
    ”曰:
    “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
    “诺。
    ”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
    “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
    “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
    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
    “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
    “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
    “冯公有亲乎?
    ”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冯谖署曰:
    “能。
    ”孟尝君怪之,曰:
    “此谁也?
    ”左右曰: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
    “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
    “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冯谖曰:
    “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
    “视吾家所寡有者。
    ”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因烧其券。
    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
    “责毕收乎?
    来何疾也!
    ”曰:
    “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
    ”冯谖曰;
    “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
    “市义奈何?
    ”曰: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悦,曰:
    “诺,先生休矣!
    ”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
    “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孟尝君顾谓冯谖: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  冯谖曰: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请为君复凿二窟。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
    “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
    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
    “千金,重币也;
    百乘,显使也。
    齐其闻之矣。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
    “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
    寡人不足为也;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冯谖诫孟尝君曰:
    “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
    ”庙成,还报孟尝君曰: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 斯干
    佚名〔先秦〕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
    似续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爰居爰处,爰笑爰语。
    约之阁阁,椓之橐橐。
    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
    殖殖其庭,有觉其楹。
    哙哙其正,哕哕其冥。
    君子攸宁。
    下莞上簟,乃安斯寝。
    乃寝乃兴,乃占我梦。
    吉梦维何?
    维熊维罴,维虺维蛇。
    大人占之:
    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
    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
    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 长水童谣
    佚名佚名〔先秦〕
    城门当有血。
    城没陷为湖。
  • 叔于田
    佚名〔先秦〕
    叔于田,巷无居人。
    岂无居人?
    不如叔也。
    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
    岂无饮酒?
    不如叔也。
    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
    岂无服马?
    不如叔也。
    洵美且武。
  • 南山有臺
    诗经诗经〔先秦〕
    南山有臺,北山有菜。
    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
    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
    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
    乐只君子,遐不眉寿。
    乐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
    乐只君子,遐不黄耇。
    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a46ea43ac9a46ea/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