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近现代]司马相如

chénwényǒutónglèiérshūnéngzhě
chēnghuò
jiéyánqìng
yǒng
chénzhī
qièwéirénchéngyǒuzhī
shòurán
jīnxiàhǎolíngxiǎn
shèměngshòu
ráncáizhīshòu
hàicúnzhī
fànshǔchēzhīqīngchén
huányuán
rénxiáshīqiǎo
suīyǒuhuòféngmēngzhīnéngyòng
xiǔzhījìnwéinán
shìyuèxià
érqiāngjiēzhěn
dàizāi
suīwànquánérhuàn
ránběnfēitiānzhīsuǒjìn
qiěqīngdàoérhòuháng
zhōngérchí
yóushíyǒuxiánjuézhībiàn
kuàngshèfēngcǎo
chěngqiū
qiányǒushòuzhī
érnèicúnbiànzhī
wéihàinán
qīngwànchéngzhīzhòngwéiān
chūwànyǒuwēizhīwéi
chénqièwéixià
gàimíngzhěyuǎnjiànwèiméng
érzhīzhěwēixíng
huòduōcángyǐnwēiérrénzhīsuǒzhě
yànyuējiāléiqiānjīn
zuòchuítáng
yánsuīxiǎo
chényuànxiàliúxìngchá

上书谏猎赏析

  这篇文章题名采自《史记》、《汉书》版本传成句。汉武帝虽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但在迷信神仙、奢靡侈费、贪恋女色、沉湎于游猎等方面,并不输于昏君。司马相如为郎时,曾作为武帝的随从行猎长杨宫,武帝不仅迷恋驰逐野兽的游戏,还喜欢亲自搏击熊和野猪。司马相如写了这篇谏猎书呈上,由于行文委婉,劝谏与奉承结合得相当得体,武帝看了也称“善”。

上书谏猎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臣子听说物有族类相同而能力不一样的,所以力气要称誉乌获,速度要说起庆忌,勇敢要数到孟贲、夏育。臣子愚蠢,私下认为人确实有这种力士勇士,兽类也应该是这样。现在陛下喜欢登险峻难行之处,射猎猛兽,要是突然遇到特别凶猛的野兽,它们因无藏身之地而惊起,冒犯了您圣驾车骑的正常前进,车子来不及掉头,人来不及随机应变,即使有乌获、逢蒙的技术也施展不开,枯树朽枝全都成了障碍。这就像胡人越人从车轮下窜出,羌人夷人紧跟在车子后面,岂不危险啊!即使一切安全不会有危险,但这类事本来不是皇上应该接近的啊。
  况且清扫了道路而后行车,驰骋在大路中间,尚且不时会出现拉断了马嚼子、滑出了车钩心之类的事故。何况在密层层的草丛里穿过,在小丘土堆里奔驰,前面有猎获野兽的快乐在引诱,心里却没有应付事故的准备,这样造成祸害也就不难了。看轻皇帝的贵重不以为安逸,乐于外出到可能发生万一的危险道路上去以为有趣,臣子以为陛下这样不可取。
  聪明的人在事端尚未萌生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危险还未露头时就能避开它,灾祸本来就多藏在隐蔽细微之处,而暴发在人忽视它的时候。所以俗语说:“家里积聚了千金,就不坐在近屋檐的地方。”这说的虽是小事,却可以引申到大的问题上。臣子希望陛下留意明察。

注释
(1)乌获:战国时秦国力士。
(2)庆忌:吴王僚之子。《吴越春秋》说他有万人莫当之勇,奔跑极速,能追奔兽、接飞鸟,驷马驰而射之,也不及射中。颜师古则说他能射快箭。
(3)贲、育:孟贲、夏育,皆战国时卫国人,著名勇士。
(4)卒(cù)然:卒同“猝”。突然。
逸材:过人之材。逸,通“轶”,有超越意。这里喻指凶猛超常的野兽。
(5)属车:随从之车。颜师古释作连续不断的车队。两义可并存。这里是不便直指圣上的婉转说法。
清尘:即尘土。“清”是一种美化的说法。
(6)还(xuán):通“旋”。
辕:车舆前端伸出的直木或曲木。这里借指舆车。
(7)逢(páng)蒙:夏代善于射箭的人,相传学射于羿。
(8)毂(gǔ):车轮中心用以镶轴的圆木,也可代称车轮。
(9)轸(zhěn):车箱底部四围横木。也用为车的代称。
(10)衔:马嚼。
橛(jué):车的钩心。
衔橛之变:泛指行车中的事故。
(11)万乘:指皇帝。
(12)垂堂:靠近屋檐下,坐不垂堂是防万一屋瓦坠落伤身。《史记·袁盎传》亦有“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语。

作者简介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近现代]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更多

司马相如的诗(共8首诗)
  • 《琴歌二首》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查看译文
  • 《凤求凰/琴歌》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查看译文
  • 《上书谏猎》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
    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
    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尽为难矣。
    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
    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
    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
    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
    故鄙谚曰: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查看译文
  • 《琴歌二首其一》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此方,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查看译文
  • 《琴歌·皇兮皇兮从我栖》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查看译文
  • 管晏列传
    司马迁司马迁〔近现代〕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  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
    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子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
    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
    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
    “婴虽不仁,免子于缌何子求绝之速也?
    ”石父曰:
    “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
    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
    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
    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 陌上桑
    汉无名氏〔近现代〕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结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 西北有高楼
    汉无名氏〔近现代〕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
    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 画蛇添足
    刘向刘向〔近现代〕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 狱中上梁王书
    邹阳邹阳〔近现代〕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

    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

    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

    愿大王孰察之。

    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

    李斯竭忠,胡亥极刑。

    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

    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毋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

    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

    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语曰:
    “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何则?

    知与不知也。

    故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荆轲首以奉丹事;

    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

    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

    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

    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

    何则?

    诚有以相知也。

    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

    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

    何则?

    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

    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

    范雎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

    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

    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

    甯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

    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

    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

    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

    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

    何则?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

    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国,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

    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浮辞哉?

    公听并观,垂明当世。

    故意合则胡越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

    不合则骨肉为仇敌,朱、象、管、蔡是矣。

    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为也。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而不说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

    何则?

    欲善亡厌也。

    夫晋文亲其雠,强伯诸侯;

    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

    何则?

    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强天下,卒车裂之。

    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伯中国,遂诛其身。

    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

    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犬可使呔尧,跖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

    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

    何则?

    无因而至前也。

    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祗怨结而不见德;

    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

    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而不牵乎卑辞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

    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轲,而匕首窃发;

    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归,以王天下。

    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

    何则?

    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乎昭旷之道也。

    今人主沈谄谀之辞,牵帷廧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皁,此鲍焦所以愤于世也。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

    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

    邑号朝歌,墨子回车。

    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a469543ac9a4695/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