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先秦]佚名

jùnzhéwéishāng
chángxiáng
hóngshuǐmángmáng
xiàfāng
wàiguóshìjiāng
yǔncháng
yǒusōngfāngjiāng
shēngshāng
xuánwánghuán
shòuxiǎoguóshì
shòuguóshì
shuàiyuè
suìshì
xiāngshìlièliè
hǎiwàiyǒujié
mìngwéi
zhìtāng
tāngjiàngchí
shèngjìng
zhāojiǎchíchí
shàngshìzhī
mìngshìjiǔwéi
shòuxiǎoqiúqiú
wéixiàguózhuìliú
tiānzhīxiū
jìngqiú絿
gāngróu
zhèngyōuyōu
bǎishìqiú
shòuxiǎogònggòng
wéixiàguójùnmáng
tiānzhīlóng
zòuyǒng
zhèndòng
nǎnsǒng
bǎishìzǒng
wángzǎipèi
yǒuqiánbǐngyuè
huǒlièliè
gǎn
bāoyǒusānniè
suì
jiǔyǒuyǒujié
wéi
kūnxiàjié
zàizhōng
yǒuzhènqiě
yǔntiān
jiàngqīngshì
shíwéiāhéng
shízuǒyòushāngwáng

长发译文及注释

译文
  英明睿智大商始祖,永久兴发福泽祯祥。上古时候洪水茫茫,大禹平治天下四方。远方之国均为疆土,幅员广阔而又绵长。有娀氏女青春年少,上帝让她生子立商。
  玄王商契威武刚毅,接受小国认真治理,成为大国政令通利。遵循礼法没有失误,巡视民情处置适宜。先祖相土武功烈烈,四海之外顺服齐一。
  先祖听从上帝意旨,到成汤时最合天心。成汤降生适逢其时,明哲圣德日益增进。久久不息祷告神明,敬奉上帝一片至诚,上帝命他九州执政。
  接受宝玉小球大球。作为诸侯方国表率。承受上天所降福佑,既不争竞也不急求,既不太刚也不太柔。施政温和而且宽厚,千百福禄归王所有。
  接受大小拱璧珍宝,作为诸侯方国依靠。承受上天所赐恩宠,显示他的勇武英豪。既不震恐也不动摇,既不惧怯也不惊扰,千百福禄都会来到。
  武王兴师扬旗亲征,威风凛凛手持斧钺。进军如同熊熊火焰,没有敌人敢于阻截。一棵树干生三树杈,不能再长其他枝叶。天下九州归于一统,首先讨伐韦国顾国,再去灭掉昆吾夏桀。
  还在以前国家中世,汤有威力又有业绩。他确实是上天之子,天降卿士作为辅弼。他也就是贤相伊尹,实为商王左膀右臂。

注释
(1)濬(jùn)哲:明智。濬,“睿”的假借。商:指商的始祖。
(2)发:兴发。
(3)芒芒:茫茫,水盛貌。
(4)敷:治。下土方:“下土四方”的省文。
(5)外大国:外谓邦畿之外,大国指远方诸侯国。疆:疆土。句意为远方的方国都归入疆土。
(6)辐陨:幅员。长:广。
(7)有娀(sōng):古国名。这里指有娀氏之女,古时妇女系姓,姓氏无考,以国号称之。《说文》:“娀,帝高辛之妃,偰母号也。”将:壮,大。
(8)帝立子生商:《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汤。”有娀氏之女生契,契被奉为商的始祖。
(9)玄王:商契。契生前只是东方的一个国君,由小渐大,并未称王,下传十世至太乙(汤)建立商王朝,追尊契为王。根据“玄鸟生商”的神话,称为玄王。桓拨:威武刚毅。
(10)达:开,通。受小国、大国是达,二句疏释多歧,兹取郑笺“玄王广大其政治,始尧封之商为小国,舜之末年乃益其地为大国,皆能达其教令”之说。
(11)率履:遵循礼法。履,“礼”的假借。
(12)遂视既发:视,巡视;发,施。旧解多歧,兹取朱熹《诗集传》“言契能循礼不过越,遂视其民,则既发以应之矣”之说。
(13)相土:人名,契的孙子。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是商的先王先公之一。烈烈:威武貌。
(14)海外:四海之外,泛言边远之地。有截:截截,整齐划一。
(15)汤:成汤,帝号天乙,商王朝的建立者,他以武力推翻夏桀的统治,建立商王朝。齐:齐一,一样。
(16)跻:升。
(17)昭假(gé):向神祷告,表明诚敬之心。迟迟:久久不息。
(18)祗:敬。
(19)式:法,执法。九围:九州。
(20)球:一说球为玉器.小者尺二寸,大者三尺;一说通“捄”,训“法”。兹取前一说。
(21)下国:下面的诸侯方国。缀旒:表率、法则。
(22)何:同“荷”,承受。休:“庥”的假借,庇荫。
(23)絿(qiú):急。
(24)优优:温和宽厚。
(25)遒:聚。
(26)共:历代训释不一,一说通“珙”,璧;一说通“拱”,法;一说通“供”,为祭名或祭物,均可通。
(27)骏厖(páng):骏,大。余培林引《诗经世本古义》:“《说文》云:石大也。‘为下国骏厖’者,下国诸侯恃汤以安,如依赖于磐石然。”
(28)龙:“宠”的假借,恩宠。
(29)敷奏:施展。
(30)不震不动:郑笺:“不可惊惮也。”
(31)戁(nǎn)、竦:恐惧。
(32)总:聚。
(33)武王:成汤之号。载:始。旆:旌旗,此作动词。
(34)有虔:威武貌。秉钺:执持长柄大斧。钺是青铜制大斧,国王近卫军的兵器,国王亲征秉铖。《史记·殷本纪》:“汤自把铖以伐昆吾,遂伐桀。”即此诗所写。
(35)曷(è):通“遏”。
(36)苞有三蘖(niè):苞,本,指树于;蘖,旁生的枝桠嫩芽。朱熹《诗集传》:“言一本生三蘖也,本则夏桀,蘖则韦也,顾也,昆吾也,皆桀之党也。”
(37)遂:草木生长之称。达:苗生出土之称。
(38)九有:九州。
(39)韦:国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夏桀的与国。顾:国名,在今山东鄄城东北,夏桀的与国。
(40)昆吾:国名,夏桀的与国,与韦、顾、昆吾共为夏王朝东部屏障。据史实,成汤先将韦、顾、昆吾分割包围,先歼灭左边的韦,再歼灭右边的顾。然后两面夹击昆吾,最后伐孤立之桀,决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县东)之野,消灭了夏桀的主力。
(41)中叶:中世。商朝立国从契始,到十世成汤建立王朝,从开国历史年代说正值中世。
(42)震:威力。业:功业。
(43)允:信然。
(44)降:天降。
(45)实维:是为。阿衡:即伊尹,辅佐成汤征服天下建立商王朝的大臣。他原来是一个奴隶,成汤发现他的才干,破格重用。
(46)左右:在王左右辅佐。

长发鉴赏

  这是殷商后王祭祀成汤及其列祖,并以伊尹从祀的乐歌。

  全诗七章,每章句数不等,其结构形式与《诗经》大多数篇章整齐的四言体等句分章不同。有韵,又与《周颂》各篇大多无韵不同。其内容以歌颂成汤为主并追述先王功业,并兼及功臣,也与其他祭颂之诗不同。

  第一章追述商国立国历史悠久,商契受天命出生立国,所以商国一直蒙承天赐的吉祥。第二章歌颂商契建国施政使国家发展兴盛,以及先祖相土开拓疆土的武功。下章即转入歌颂成汤。第三章歌颂成汤继承和发展先祖功业,明德敬天,因而受天命而为九州之主。第四章歌颂成汤奉行天意温厚施政,刚柔适中,为诸侯表率,因得天赐百禄。第五章歌颂成汤的强大武力可以保障天下的安宁,为诸侯所依靠,因得天赐百禄。第六章歌颂成汤讨伐夏桀及其从国而平定天下。第七章歌颂成汤是上天之子,上帝降赐伊尹辅佐他建立功业。

  全诗从头到尾贯穿着殷商统治阶级的天命论思想:“君权天授”,他们是天帝的嫡裔,他们立国、开辟疆土、征伐异族、占有九州而统治各族人民,都是奉行上天的意旨,得到天的庇佑;他们建立的新王朝的统治权以及所有的福禄——权力、财富和显赫的荣耀,都得之于天,因为他们是天子及其嫡裔。统治阶级的这种意识形态,是他们建立统治的理论基础。诗中歌颂武功,即暴力掠夺和扩张,如“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敷奏其勇,百禄是总”,统治权和享受的百禄,都来自运用本身强大力量进行的战争。崇尚勇武和战争,为侵略、镇压、掠夺和统治披上“天意”的伪装.正是殷商天命论的实质。

  诗中塑造了商王朝创造者成汤的形象。他继续祖业而积极进取,开创新王朝基业。他恭诚敬天,“帝命不违”,奉行天意,“上帝是祗”,因而获得天佑,“百禄是遒”,是忠诚的天之子;他英武威严,战无不克,“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冲锋敌阵,其气势“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既蔑视敌人,英勇无畏,又能采取正确的战略,从而征服天下,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他又是贤明的执政者,“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圣敬曰跻,昭假迟迟”,励精图治,选贤与能,作诸侯的表率,是诸侯的依靠。《孟子·离娄下》也谈到商汤此人:“汤执中,立贤无方。”“执中”,即指汤“不竞不絿,不刚不柔”而言,是执政的必备品格;“立贤无方”,即“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指重用伊尹而言,传说伊尹本是奴隶,汤发现了他的才干,予以信任和重用,在伊尹辅佐下汤得以完成大业。诗中歌颂的成汤的这些品格,正是古代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理想品格。对于汤,周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赞扬的,因为他的品格也是周代统治者的理想品格;不过,他们吸取殷商覆亡的教训,把殷商的天命论加以发展和改造,提出“天命无常,唯德是从”,认为天命不是永久不变的,上帝是道德神,仁德爱民才能获得和保持天命不变,因而突出执政者的道德,同时对理想人格也加以丰富和发挥,推动历史前进一大步。这些内容,读者从《周颂》和《大雅》都可以体会到。

  全诗具有史诗的因素,叙述的事件以殷商的史实为基础,同时像各民族上古的史诗一样,吸取了上古的许多神话传说素材,但又根据殷商统治阶级的功利及其意识形态,对神话传说有所取舍和改造。

  诗的结构形式并不整齐。在得以保存下来的五篇《商颂》中,这是章句和句式最不整齐的一篇。这些祭祀乐歌是经过春秋时代殷商后裔宋国人的整理改定,用作宋国的宗庙乐歌,可能限于流传的版本不全,或资料不足,有所减略或增益,因而全诗叙事和各章内容详略不等。近人也有怀疑此诗有因错简而章次颠倒之处,如张松如《商颂绎释》,就将第四、五两章移为最后两章。事关文献原貌,未成公认的定论之前,兹仍其旧。

  此诗的叙述并不平直板滞,善于运用一些形象的语言,描写较为生动。韵律也较为整齐,除全诗末两句外,句句用韵,每章换韵。在句式上,多用对句,或上下句相对,或双句相对,或章句相对,行文变化多姿,使语言整齐匀称,内容凝炼集中,有较强的节律感,当是中国后世诗词对仗的滥觞。

佚名的诗(共28987首诗)
  • 《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
    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
    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
    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
    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
    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
    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
    时见起行尘。
    吾(一作余)亦辞家久(一作者)。
    看之泪满巾。
    查看译文
  • 《跋林和靖手书所作三十聊》
    唐人作诗先作聊,一聊一句名几年。
    后来作者如崩川,去年百里无洄沿。
    又如商鞅坏井田,夷封沟洫开陌阡。
    吟哦一变成号颠,秦张功甫出此编。
    我读未竟心犁然,借归手抄家自傅。
    藏之箧笥待后贤,庶万有一唐风还。
    查看译文
  •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查看译文
  • 《五十言怀诗》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疑道是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查看译文
  •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查看译文
  • 小雅·黄鸟
    诗经诗经〔先秦〕
    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
    此邦之人,不我肯穀。
    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
    此邦之人,不可与明。
    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
    此邦之人,不可与处。
    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 敢问夫子恶乎长
    佚名佚名〔先秦〕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
    “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元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注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生于其心,害于其政;
    发于其政,害于其事。
    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 愚公移山
    列御寇列御寇〔先秦〕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相和歌
    佚名佚名〔先秦〕
    嗟来桑户乎。
    嗟来桑户乎。
    而已反其真。
    而我犹为人猗。
  • 文王
    诗经诗经〔先秦〕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有周不显,帝命不时。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
    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
    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王国克生,维周之桢;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假哉天命。
    有商孙子。
    商之孙子,其丽不亿。
    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殷士肤敏。
    裸将于京。
    厥作裸将,常服黼冔。
    王之荩臣。
    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
    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a407e43ac9a407e/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