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佚名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送兄译文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送别的道路上云雾蒙蒙,驿亭旁的枝叶稀疏寥落。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感叹人与那归雁不同,无法一起作伴同行而归。

送兄注解

1
离亭:驿亭。古时人们常在这个地方举行告别宴会,古人往往于此送别。驿亭。古时人们常在这个地方举行告别宴会,古人往往于此送别。
2
稀:形容树叶稀疏寥落的样子。
3
归:一作“飞”。

送兄赏析

这首诗通过送别兄长时的场景描写,表达出真挚的同胞亲情。前两句写别时的场景,借景寓情,以离别的路上见到的云喻兄长四海飘泊,又以离亭边的树枝象征着兄长即要离开亲人,离开家乡;后两句抒情,移情于景,诗人感叹人不如雁,雁尚能相亲相近,同往同归,不分不离,而人生老是离别,叫人感伤嗟叹,表现心境的不平静和离别亲人的失落感。这首诗语言自然朴素,情感含而不露,深沉真挚,耐人品味。

关于这首诗,所传甚少,独在《全唐诗》方见之,对作者的介绍是“如意中女子”,其真名实姓、生卒年月、何地之人等皆无从考证,唯能全凭《全唐诗》注解了。《全唐诗》写道:“女子南海人”,“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由此大致能推断,诗人是南海人,此诗出自唐武则天时代。

此诗第一层:“别路”、“离亭”,相当于驿站,是古代送别、饯行的处所。点明地点,暗含事件,感情由此铺开。“云初起”,要么是清晨,要么是傍晚,要么是雨后天开。但一切景语亦为情语,一语双关,亦指心中“愁云初起”。“叶正稀”,结合下句中诗人触景生情联想到的“雁”来推断,应该是在一个秋风萧瑟的季节。秋风紧,黄叶飘零,“离亭”前的落叶,为秋风扫荡,渐次稀疏,着实苍凉,着实沉重。

第二层:古人送别有折柳相送,寓“留”于“柳”的习俗。此处的叶,可能就是柳叶。前面不断有人送别,使得柳条折尽,渐渐稀少,真是一条柳枝一片心。而现在,尽管柳条稀少,但她还是要再折一枝赠与兄长,此中惆怅叫人难以消受。至此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诗人静静地站立,眼望兄长渐去渐远,马蹄声终于被重叠的山峦阻隔。心中更是生出对于人生、对于命运的自怜叹惋。“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雁的迁徙,总是结队成行,同出同归。可是人迫于环境所限、条件所囿,而不能与兄随行,而兄去妹留,各自孤单,再也不能心心相印了,诚为可叹。并且,这一“归”字可以做两种分析,一者:妹在家,兄启程外出。那么,这里的“归”便是“同出同归”的意义了,诗人大部分的思想放在了兄长身上,是对他一路风尘、外行凶吉的牵挂;一者:两人皆在外,或是寄人篱下,或是流落他乡。此时兄长启程,回返故里,而独留妹一人不与同归,此间便更生出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对身如浮萍、命如蝉翼的慨叹。

全诗寥寥数语,连题目仅二十二字。用字之俭约,另人折服。题目“送兄”,点明主旨,定下全诗的基调,是送别兄长。至于上面推测的种种情况,全无交代,给人很大的想像空间。而与此相比,后来大诗人李白的《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送族弟单父主薄凝摄宋城主薄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留饮赠之》等很多这样的诗标题就大为失色了。此诗前两句表明了地点和大致的时间,大肆渲染了送别的场景。心中的惆怅、离别的情怀跃然纸上,如江如河,翻涌不息,却仅用了十个字;后两句也是十个字,突出了“雁”、“一行”、“归”,使得感情再次升华到一个相当高的层面上,由送行也到了对人生的慨叹,对身世的质问,情长纸短,惜墨如金。

南朝江淹在《别赋》中说过,“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从古至今,离别诗一直都在诗篇中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表现手法上也是各具风格、各至一家。对这一首也作一简要的分析。“别路”、“离亭”形成对举,一咏三叹。在克俭如金的字数中,这算是泼墨如云、大肆渲染了。为的是以景衬情,为下两句做好铺垫。而且诗人善于选取特景:“别路”、“离亭”、“云”、“叶”等等,暗藏离愁别绪之情。

紧接着,笔锋陡转,采用了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将镜头对准天上的“雁”。当然,这里也许是虚写。由“雁”的特性联想到人,将二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鲜明的对照,由此生发哀情,并且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也为读者将全诗刻画成了一幅隽永的画面,印入读者的脑海中。其意境深远,空间开阔,且满目皆萧然,满腔皆哀伤,满腹皆愁绪,实在不能不说是诗人的高妙之处。且诗人时龄七岁,且为女子。在古代轻视女子,满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她能如此善用这样的艺术技巧,实在让人费解,惊异。

再回到全诗,通篇都是情深意切,而字字珠玑,语言简朴、明白如话,意境高妙。这样的诗篇,在中国古诗词中实在不可多得。难怪有人称她为“神童”、“奇女子”,于情于理,都是当之无愧。

送兄评析

  关于这首诗,所传甚少,独在《全唐诗》方见之,对作者的介绍是“如意中女子”,其真名实姓、生卒年月、何地之人等皆无从考证,唯能全凭《全唐诗》注解了。《全唐诗》写道:“女子南海人”,“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由此大致能推断,诗人是南海人,此诗出自唐武则天时代。

  或许真是时势造就,一个七岁女童,大堂之上,面对武后和群臣,应声做诗,且情态如此逼真,字数如此俭约,不得不另后人仰慕。

  此诗第一层:“别路”、“离亭”,相当于驿站,是古代送别、饯行的处所。点明地点,暗含事件,感情由此铺开。“云初起”,要么是清晨,要么是傍晚,要么是雨后天开。但一切景语亦为情语,一语双关,亦指心中“愁云初起”。“叶正稀”,结合下句中诗人触景生情联想到的“雁”来推断,应该是在一个秋风萧瑟的季节。秋风紧,黄叶飘零,“离亭”前的落叶,为秋风扫荡,渐次稀疏,着实苍凉,着实沉重。

  第二层:古人送别有折柳相送,寓“留”于“柳”的习俗。此处的叶,可能就是柳叶。前面不断有人送别,使得柳条折尽,渐渐稀少,真是一条柳枝一片心。而现在,尽管柳条稀少,但她还是要再折一枝赠与兄长,此中惆怅叫人难以消受。至此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诗人静静地站立,眼望兄长渐去渐远,马蹄声终于被重叠的山峦阻隔。心中更是生出对于人生、对于命运的自怜叹惋。“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雁的迁徙,总是结队成行,同出同归。可是人迫于环境所限、条件所囿,而不能与兄随行,而兄去妹留,各自孤单,再也不能心心相印了,诚为可叹。并且,这一“归”字可以做两种分析,一者:妹在家,兄启程外出。那么,这里的“归”便是“同出同归”的意义了,诗人大部分的思想放在了兄长身上,是对他一路风尘、外行凶吉的牵挂;一者:两人皆在外,或是寄人篱下,或是流落他乡。此时兄长启程,回返故里,而独留妹一人不与同归,此间便更生出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对身如浮萍、命如蝉翼的慨叹。

  浓浓情谊,如诉如泣,尽融于字里行间。而全诗寥寥数语,连题目仅二十二字。用字之俭约,另人折服。题目“送兄”,点明主旨,定下全诗的基调,是送别兄长。至于上面推测的种种情况,全无交代,给人很大的想像空间。而与此相比,后来大诗人李白的《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送族弟单父主薄凝摄宋城主薄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留饮赠之》等很多这样的诗标题就大为失色了。此诗前两句表明了地点和大致的时间,大肆渲染了送别的场景。心中的惆怅、离别的情怀跃然纸上,如江如河,翻涌不息,却仅用了十个字;后两句也是十个字,突出了“雁”、“一行”、“归”,使得感情再次升华到一个相当高的层面上,由送行也到了对人生的慨叹,对身世的质问,情长纸短,惜墨如金。

  南朝江淹在《别赋》中说过,“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从古至今,离别诗一直都在诗篇中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表现手法上也是各具风格、各至一家。对这一首也作一简要的分析。“别路”、“离亭”形成对举,一咏三叹。在克俭如金的字数中,这算是泼墨如云、大肆渲染了。为的是以景衬情,为下两句做好铺垫。而且诗人善于选取特景:“别路”、“离亭”、“云”、“叶”等等,暗藏离愁别绪之情。紧接着,笔锋陡转,采用了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将镜头对准天上的“雁”。当然,这里也许是虚写。由“雁”的特性联想到人,将二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鲜明的对照,由此生发哀情,并且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也为读者将全诗刻画成了一幅隽永的画面,印入读者的脑海中。其意境深远,空间开阔,且满目皆萧然,满腔皆哀伤,满腹皆愁绪,实在不能不说是诗人的高妙之处。且诗人时龄七岁,且为女子。在古代轻视女子,满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她能如此善用这样的艺术技巧,实在让人费解,惊异。

  再回到全诗,通篇都是情深意切,而字字珠玑,语言简朴、明白如话,意境高妙。这样的诗篇,在中国古诗词中实在不可多得。难怪有人称她为“神童”、“奇女子”,于情于理,都是当之无愧。

佚名的诗(共28987首诗)
  • 《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
    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
    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
    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
    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
    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
    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
    时见起行尘。
    吾(一作余)亦辞家久(一作者)。
    看之泪满巾。
    查看译文
  • 《跋林和靖手书所作三十聊》
    唐人作诗先作聊,一聊一句名几年。
    后来作者如崩川,去年百里无洄沿。
    又如商鞅坏井田,夷封沟洫开陌阡。
    吟哦一变成号颠,秦张功甫出此编。
    我读未竟心犁然,借归手抄家自傅。
    藏之箧笥待后贤,庶万有一唐风还。
    查看译文
  •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查看译文
  • 《五十言怀诗》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疑道是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查看译文
  •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查看译文
  • 重阳宴集同用寒字
    崔元翰崔元翰〔唐代〕
    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
    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
    望气人谣洽,临风客以难。
    座移山色在,杯尽菊香残。
    欲识投醪遍,应从落帽看。
    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
  • 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一作杜甫诗)
    畅当〔唐代〕
    酒渴爱江清,馀酣漱晚汀。
    软莎欹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 咏史诗·东山
    胡曾胡曾〔唐代〕
    五马南浮一化龙,谢安入相此山空。
    不知携妓重来日,几树莺啼谷口风。
  • 拟古三首(第一首一作长安古意)
    顾况顾况〔唐代〕
    龙剑昔藏影,送雄留其雌。
    人生阻欢会,神物亦别离。
    碧树感秋落,佳人无还期。
    夜琴为君咽,浮云为君滋。
    爱而伤不见,星汉徒参差。
    幽居盼天造,胡息运行机。
    春葩妍既荣,秋叶瘁以飞。
    滔滔川之逝,日没月光辉。
    所贵法乾健,于道悟入微。
    任彼声势徒,得志方夸毗。
    浮生果何慕,老去羡介推。
    陶令何足录,彭泽归已迟。
    空负漉酒巾,乞食形诸诗。
    吾惟抱贞素,悠悠白云期。
  • 杂题二首
    司空图司空图〔唐代〕
    先知左袒始同行,须待龙楼羽翼成。
    若使只凭三杰力,犹应汉鼎一毫轻。
    鱼在枯池鸟在林,四时无奈雪霜侵。
    若教激劝由真宰,亦奖青松径寸心。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a3ab943ac9a3ab9/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