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明代]唐寅

fēnghuǒzhàoxuán
piáoyáozhào
zhūjiājiàn
diāojiānchūxiá
liùjùnliángjiā
sānchíxíng
jiā
cān
bǎodāozhuāngběng
míngbèilòu
jīnchūzhú
fēijīngyǎnèr
yāoyúnwángsāi
ěryuèzhàoqióng
bīngshōuzhú
qiánjūnzhí
yǎnshānzhòngchán
yànránshízài
gōngchéngjiāomiào
xióngjùnquèfēn

作者简介

唐寅
唐寅[明代]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更多

唐寅的诗(共487首诗)
  • 《题齐云山石室壁》
    齐云山与壁云齐,四顾青山座座低。
    隔继往来南北雁,只容日月过东西。
    查看译文
  • 《题碧藻轩》
    画堂基构画船通。
    碧水涟漪碧藻丛。
    波弄日光翻上栋。
    窗含烟景直浮空。
    帘垂菡萏花开上。
    鱼戏栏杆倒影中。
    试倩诗人略评品。
    不妨唤作水晶宫。
    查看译文
  • 《和沈石田落花诗》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查看译文
  • 《感怀》
    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
    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
    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查看译文
  • 《题落霞孤骛图》
    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骛渺无踪。
    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查看译文
  • 晚霁过梅关
    〔明代〕
    千峰留晚色,迢递出梅关。
    日向猿声落,人从鸟道还。
    中原开岭徼,南海控瓯蛮。
    万国来王会,秋风战马闲。
  • 临清轩
    〔明代〕
    达人尚幽胜,葺宇临清流。
    清流宜濯缨,深渚可容舟。
    微风荡生澜,木叶下惊秋。
    流响归空房,浮光映高楼。
    芙蓉缘极浦,杜若被芳洲。
    于焉事栖息,驾言聊出游。
    境胜良自惬,虑淡信无求。
  • 杂诗·蚊母羽虫孽
    刘基刘基〔明代〕
    蚊母羽虫孽,与人无怨尤。
    胡为含毒害,吐蚊吼如牛。
    纷纷散草泽,勣勣森戈矛。
    无辜受螫蠚,皮破腥血流。
    覆巢或有令,未应后鸺巘。
  • 绝句漫兴·五湖风雨夜垂纶
    刘基刘基〔明代〕
    五湖风雨夜垂纶,一叶扁丹一粟身。
    至竟云涛归大壑,烟波还属钓鱼人。
  • 信陵君救赵论
    唐顺之唐顺之〔明代〕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
    赵,魏之障也。
    赵亡,则魏且为之后。
    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
    故救赵者,亦以救魏;
    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
    曰:
    又不然也。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
    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
    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
    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
    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
    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
    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
    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
    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
    何为计不出此?
    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
    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
    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
    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
    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
    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
    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
    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
    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
    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
    木朽而蛀生之矣。
    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
    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
    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
    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
    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
    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
    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
    《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
    嗟夫!
    圣人之为虑深矣!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9eb3143ac99eb31/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