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望月有感译文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战乱灾荒祖先产业荡然空,弟兄漂泊寄居他乡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逃亡途中骨肉同胞流落离散。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顾影自怜好象离群的旅雁,行踪不定酷似无根的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同看明月,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望月有感注解

1
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2
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
3
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4
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贞元十四、五年(798—799年)间任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主簿。
5
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白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6
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白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7
符离:在今安徽宿县内。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
8
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9
时难年荒:指遭受战乱和灾荒。荒,一作“饥”。
10
世业:祖传的产业。唐代初年推行授田制度,所授之田分“口分田”和“世业田”,人死后,子孙可以继承“世业田”。
11
羁旅:漂泊流浪。
12
寥落:荒芜零落。
13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此代指战争。
14
吊影:一个人孤身独处,形影相伴,没有伴侣。
15
千里雁:比喻兄弟们相隔千里,皆如孤雁离群。
16
辞根:草木离开根部,比喻兄弟们各自背井离乡。
17
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
18
乡心:思亲恋乡之心。
19
五处:即诗题所言五处。

望月有感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秋至贞元十六年(800)春之间。其诗人到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贞元十五年春二月,宣武(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三月,彰义(治所在今河南省汝南县)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平叛战争规模较大,时间亦长。此即诗题所言“河南经乱”。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值此人祸天灾纷至沓来之际,田园荒芜,骨肉离散,诗人不免忧国思亲,伤乱悲离。就在这一年秋天,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天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诗大约就写于这一时期。见祖业一空,兄弟姊妹失业羁旅,天各一方,于是有感而作。

望月有感赏析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

首联“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时难”即指题目中所说的“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到白居易和产业,经过这场战乱已荡然无存,骨肉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

颔联“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写战乱结束后的凄凉景象。战乱纷争终于结束了,然而,田地荒芜,杂草丛生,骨肉亲人仍流离失所,漂泊者相望于道。这两联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描写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历来,战争带给人民的都是无穷无尽的灾难,亲人们有家不能回,战争一起,田地、产业个部付诸东流,劳命伤则一,所有的不幸都得由人民来承担,兴、亡,最苦的都是百姓。

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尾联“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诗人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形成了默契。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更多

白居易的诗(共4538首诗)
  • 《直中书省》
    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查看译文
  • 《新亭病后独坐招李侍郎公垂》
    新亭未有客,竟日独何为?
    趁暖泥茶灶,防寒夹竹篱。
    头风初定后,眼暗欲明时。
    浅把三分酒,闲题数句诗。
    应须置两榻,一榻待公垂。
    查看译文
  •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查看译文
  • 《家园三绝》
    沧浪峡水子陵滩,路远江深欲去难。
    何似家池通小院,卧房阶下插鱼竿?
    篱下先生时得醉,瓮间吏部暂偷闲。
    何如家酝双鱼榼,雪夜花时长在前?
    鸳鸯怕捉竟难亲,鹦鹉虽笼不着人。
    何似家禽双白鹤,闲行一步亦随身?
    查看译文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查看译文
  • 河南郑少尹城南亭送郑判官还河东
    皇甫冉皇甫冉〔唐代〕
    使臣怀饯席,亚尹有前溪。
    客是仙舟里,途从御苑西。
    泉声喧暗竹,草色引长堤。
    故绛青山在,新田绿树齐。
    天秋闻别鹄,关晓待鸣鸡。
    应叹沈冥者,年年津路迷。
  •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
    杜甫杜甫〔唐代〕
    汝阳让帝子,眉宇真天人。
    虬须似太宗,色映塞外春。
    往者开元中,主恩视遇频。
    出入独非时,礼异见群臣。
    爱其谨洁极,倍此骨肉亲。
    从容听朝后,或在风雪晨。
    忽思格猛兽,苑囿腾清尘。
    羽旗动若一,万马肃駪駪。
    诏王来射雁,拜命已挺身。
    箭出飞鞚内,上又回翠麟。
    翻然紫塞翮,下拂明月轮。
    胡人虽获多,天笑不为新。
    王每中一物,手自与金银。
    袖中谏猎书,扣马久上陈。
    竟无衔橛虞,圣聪矧多仁。
    官免供给费,水有在藻鳞。
    匪唯帝老大,皆是王忠勤。
    晚年务置醴,门引申白宾。
    道大容无能,永怀侍芳茵。
    好学尚贞烈,义形必沾巾。
    挥翰绮绣扬,篇什若有神。
    川广不可溯,墓久狐兔邻。
    宛彼汉中郡,文雅见天伦。
    何以开我悲,泛舟俱远津。
    温温昔风味,少壮已书绅。
    旧游易磨灭,衰谢增酸辛。
  • 松·细韵风中远
    徐铉徐铉〔唐代〕
    细韵风中远,寒青雪后浓。
    繁阴堪避雨,效用待东封。
  • 对菊·蝶醉风狂半折时
    齐己齐己〔唐代〕
    蝶醉风狂半折时,冷烟清露压离披。
    欲倾琥珀杯浮尔,好把茱萸朵配伊。
    孔雀毛衣应者是,凤凰金翠更无之。
    何因栽向僧园里,门外重阳过不知。
  • 漂母祠
    潘纬〔唐代〕
    曾谓千金意,能酬一饭恩。
    往来人下拜,犹是为王孙。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99abb43ac999abb/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