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先秦]佚名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明月何皎皎译文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明月如此的皎洁明亮,照亮了我罗制的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夜里心中惆怅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在空屋内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怎比得上早日回家呢。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走出房门独自在月下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止不住的泪水打湿了衣裳。

明月何皎皎注解

1
皎:本义是洁白明亮。此处用引申义,为光照耀的意思。
2
罗床帏:指用罗制成的床帐。
3
寐:入睡。
4
揽衣:犹言“披衣”,“穿衣”。揽,取。
5
客:这里指诗人自己。旋归;回归,归家。旋,转。
6
彷徨:徘徊的意思。
7
告:把话说给别人听。
8
引领:伸着脖子远望。
9
裳衣:一作“衣裳”。裳,下衣,指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

明月何皎皎背景

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今人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明月何皎皎赏析

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和作者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李善注《昭明文选·杂诗上》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认为作于东汉时期,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主流观点。今人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在汉末那个时代,文人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退两难,因此有像《明月何皎皎》这样反映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之作。

作者简介

佚名
佚名[先秦]

佚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ì míng,亦称无名氏,意思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  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李桑、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另外,佚名也指不愿透漏姓名的人。 更多

佚名的诗(共352首诗)
  • 《袷飨太庙》
    赫赫閟宫,笔亲合食。
    宸襟蠲洁,构鬯芬声。
    牲牢在俎,金石在庭。
    莫重者裸,慈嘏来宁。
    查看译文
  • 《袷飨太庙》
    瑟彼良玉,荐于明灵。
    宸襟蠲洁,郁鬯芬馨。
    牲牢在俎,金石在庭。
    莫重者裸,慈嘏来宁。
    查看译文
  • 《袷飨太庙》
    嘉牲典礼,诞合神灵。
    乡通纯孝,治感至香。
    要香既裸,圣酒来宁。
    膺兹福禄,万寿益龄。
    查看译文
  • 《袷飨太庙》
    铺昭典礼,诞合神灵。
    飨通纯孝,治感至馨。
    郁香既祼,圣酒来宁。
    膺兹福禄,万寿益龄。
    查看译文
  • 《袷飨太庙》
    礼血乐成,祖考来格。
    有严有翼,天子孝德。
    臣工在庭,罔不祗饬。
    玉爵之华,絷如弗克。
    查看译文
  • 无将大车
    诗经诗经〔先秦〕
    无将大车,祇自尘兮。
    无思百忧,祇自疧兮。
    无将大车,维尘冥冥。
    无思百忧,不出于颎。
    无将大车,维尘雍兮。
    无思百忧,祇自重兮。
  • 苕之华
    诗经诗经〔先秦〕
    苕之华,芸其黄矣。
    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
    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 劝学
    荀子荀子〔先秦〕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
    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诗》曰:
    “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
    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不积邪?
    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
    恶乎终?
    曰:
    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
    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
    诗者,中声之所止也;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傲、非也,囋、非也;
    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
    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
    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
    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
    告楛者,勿问也;
    说楛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
    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
    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
    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
    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
    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
    不观气色而言,谓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
    诗曰:
    “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
    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
    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
    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
    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
    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 王孙圉论楚宝
    佚名〔先秦〕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
    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
    “楚之白珩犹在乎?
    ”对曰:
    “然。
    ”简子曰:
    “其为宝也,几何矣?
    ”曰:
    “未尝为宝。
    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
    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
    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
    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
    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
    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
    此楚国之宝也。
    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
    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
    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
    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
    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
    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
    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
    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 汉广
    诗经诗经〔先秦〕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古诗大全

https://www.hao86.com/shici_view_998c8043ac998c80/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