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 绿盆里种下几颗慈姑,长出青青的小叶。
    秋寒来了,叶都枯了,只剩了一盆的水。
    清冷的水里,荡漾着两三根飘带似的暗绿的水草。
    时常有可爱的黄雀,在落日里飞来,蘸水悄悄地洗澡。
  • 阴沉沉的天气,香粉一般白雪,下的漫天遍地。
      天安门外白茫茫的马路上,  只有两个人在那里扫雪。
    一面尽扫,一面尽下∶扫净了东边,又下满了西边,扫开了高地,又填平了洼地。
    全没有车辆踪影  粗麻布的外套上,已结积了一层雪,  他们两人还只是扫个不歇。
    雪愈下愈大了;
    上下左右,都是滚滚的香粉一般白雪。
      在这中间,仿佛白浪中浮着两个蚂蚁,  他们两人还只是扫个不歇。
    祝福你扫雷的人!
    我从清早起,在雪地里行走,不得不谢谢你!
  • 往昔读古文,吾爱王阳明。
    瘗旅文一作,不虚龙场行。
    吾与尔犹彼,此语动人心。
    非墨亦非释,儒家自有真。
    后年说良知,学术为一新。
    未尝吃苦瓜,味道殊难名。
    素不喜闽洛,跳脱良所欣。
    擒濠虽小事,亦足傲迂生。
    道谊兼事功,百世有几人。
    向往不能至,祠下徒逡巡。
  • 伯牙善鼓琴,但为知己役。
    钟期既逝去,琴声遂永绝。
    所以人琴亡,良由质已失。
    吾辈平凡人,还自有分别。
    绝技固未有,知音不可必。
    有怀欲倾吐,且拼面壁说。
    或如吴门僧,台前列顽石。
    即使不点头,聊可破寥寂。
    大声叫荒野,私语埋土穴。
    古人有行者,方法不一一。
    何必登高座,语语期击节。
    或有自珍意,随时付纸笔。
    后人如不读,亦堪自怡悦。
    欲出悉出已,能事斯已毕。
  • 昔有东郭生,骑驴作浪游。
    道中见狼子,乞命频叩头。
    启笈救敝狼,或是墨者流。
    难去狼复出,欲断先生喉。
    咨询及桑树,同意有老牛。
    动植本一体,何所用怨忧。
    终乃逢老叟,纵横多智谋。
    引狼却入笈,一剑还相酬。
    此事大有名,流传遍九州。
    示戒行道者,慎防貉一丘。
    我曾遇野狼,似狗伏道周。
    望见白棓影,曳尾窜田沟。
    人世有异物,面目犹同俦。
    忽尔现狼相,不省恩与仇。
    民间惧人狼,颇复似此不。
    掩卷灯下坐,思之发沉忧。
  • 往昔读《论衡》,吾爱王仲任。
    读书疾虚妄,无愧读书人。
    汉儒渐不竞,胥吏起叔孙。
    终至谈谶纬,乃与道士邻。
    王君不信数,雷虚鬼非真。
    著书数十篇,覼缕亦肫诚。
    赖有黄氏释,遗文差可明。
    向往不能至,礼赞颂姓名。
    明清有李俞,学海之三灯。
    唯此星星火,照破千古冥。
  • 中庭有梧桐,亭亭如华盖。
    碧叶手掌大,荫庇诸蝉类。
    繁荣极夏日,倏值岁时改。
    时光不可见,日日夺苍翠。
    桐子已黄熟,收入童儿袋。
    萧萧秋风起,飘然一叶坠。
    蝉声俄寥落,渐以促织代。
    却惊懒妇心,寒衣未补缀。
  • 布衾米饭粗温饱,木屋安眠亦快然。
    多谢公家费钱谷,铁窗风味似当年。
  • 入狱二百日,即事多所欣。
    同居恒乞食,高谈不避人。
    忧患互相恤,盗贼渐可亲。
    昨日岂为非,前路认已真。
    拘幽增自力,悲悯即雄心。
    学道未有成,立愿在今晨。
  • 《宋书》传隐逸,首著陶渊明。
    名文归去来,所志在躬耕。
    本来隐逸士,非不重功名。
    时艰力不属,脱然谢簪缨。
    人不可无势,桓温语足征。
    孟嘉亦豪杰,尺寸无所凭。
    偃蹇居掾属,徒为蝼蚁轻。
    五斗悔折腰,此意通弥甥。
    细读孟君传,可以知此情。
    俗儒辩甲子,曲说徒瞢腾。
  • 儿时读《西游》,最喜孙行者。
    此猴有本领,言动近儒雅。
    变化无穷尽,童心最歆讶。
    亦有猪八戒,妙处在疏野。
    偷懒说谎话,时被师兄骂。
    却复近自然,读过亦难舍。
    虽是上西天,一路尽作耍。
    只苦老和尚,落难无假借。
    却令小读者,展卷忘昼夜。
    著书赠后人,于此见真价。
    即使谈玄理,亦应如是写。
    买椟而还珠,一样致感谢。
  • 一夜寒灯十首诗,若中作乐有谁知。
    而今木屋飕飕冷,正是无忧无虑时。
  • 七十老翁坐不起,笑啖榅桲与芙蓉。
    夜半溺床复悲啸,南冠相对但书空。
  • 枫落吴江小雪天,夜寒应耸作诗肩。
    风林叶脱山容瘦,看到梅花又一年。
  • 往昔读唐诗,吾爱李青莲。
    渊明昔有愿,唯酒与长年。
    李生饮中豪,斗酒诗百篇。
    醉来仰天笑,飘渺思游仙。
    若问所喜爱,乃复在人间。
    人女伊可怀,曼妙比诸天。
    惟兹易朽质,柔美更可怜。
    双足如霜白,长惹梦魂牵。
    人情好好色,幸喜近自然。
    奈何杨廉夫,鞋杯古今传。
  • 往昔常行旅,吾爱夜航船。
    船身长丈许,白蓬竹叶苫。
    旅客颠倒卧,开铺费百钱。
    来船靠塘下,呼声到枕边。
    火舱明残烛,邻坐各笑言。
    秀才与和尚,共语亦有缘。
    尧舜本一人,澹台乃二贤。
    小僧容伸脚,一觉得安眠。
    晨泊西陵渡,朝日未上檐。
    徐步出镇口,钱塘在眼前。
  • 半生写文字,计数近千万。
    强半灾梨枣,重叠堆几案。
    不会诗下酒,岂是文作饭。
    读书苦积食,聊且代行散。
    本不薄功利,亦自有誓愿。
    诚心期法施,一偈或及半。
    但得有人看,投石非所恨。
    饲虎恐未能,遇狼亦已惯。
    出入新潮中,意思终一贯。
    只憾欠精进,回顾增感叹。
  • 顷与友人语,谈及《白蛇传》。
    缅怀白娘娘,同声发嗟叹。
    许仙凡庸姿,艳福却非浅。
    蛇女虽异类,素衣何轻倩。
    相夫教儿子,妇德亦无间。
    称之曰义妖,存诚又善善。
    何处来妖僧,打散双飞燕。
    禁闭雷峰塔,千年不复旦。
    滦州有影戏,此卷特哀艳。
    美眷终悲剧,儿女所怀念。
    想见合钵时,泪眼不忍看。
    女为释所憎,复为儒所贱。
    礼教与宗教,交织成偏见。
    弱者不敢言,中心怀怨恨。
    幼时翻弹词,文句未能念。
    绝恶法海像,指爪掐其面。
    前后掐者多,面目不可辨。
    迩来廿年前,塔倒经自现。
    白氏已得出,法海应照办。
    请师入钵中,永埋西湖畔。
  • 往昔读《世说》,吾爱王右军。
    一幅《兰亭序》,今古称至文。
    徘徊顾景光,故是东晋人。
    亦有用世志,终乃甘隐沦。
    爱鹅访道士,妇稚知其名。
    戏书六角扇,老妪戚复欣。
    还匿躲婆巷,幸得免纷纶。
    舍宅为僧房,戒珠榜寺门。
    至今蕺山下,俨与学校邻。
    乡里多胜事,首最推此君。
  • 顷日见好梦,寻得黑色花。
    如墨或如漆,比拟毫釐差。
    冥冥如长夜,设喻将非夸。
    上翔猫头鸟,下伏癞虾蟆。
    是实有见毒,有如美杜沙。
    倏忽化为石,伪笑露齿牙。
    法力制人天,摩吕不能遮。
    我未学咒法,红衣师喇嘛。
    板凳作马骑,人足换桠杈。
    却喜最黑术,能伏两脚蛇。
  • 往昔读野史,常若遇鬼魅。
    白昼踞心头,中夜入梦寐。
    其一因子巷,旧闻尚能记。
    次有齐鲁民,生当靖康际。
    沿途吃人腊,南渡作忠义。
    待得到临安,馀肉存几块。
    哀哉两脚羊,束身就鼎鼐。
    犹幸制熏腊,咀嚼化正气。
    食人大有福,终究成大器。
    讲学称贤良,闻达参政议。
    千年诚旦暮,今古无二致。
    旧事倘重来,新潮徒欺世。
    自信实鸡肋,不足取一胾。
    深巷闻狗吠,中心常惴惴。
    恨非天师徒,未曾习符偈。
    不然作禹步,撒水修禊事。
  • 往昔幼小时,吾爱炙糕担。
    夕阳下长街,门外闻呼唤。
    竹笼架熬盘,瓦钵炽白炭。
    上炙黄米糕,一钱买一片。
    麻糍值四文,豆沙裹作馅。
    年糕如水晶,上有桂花糁。
    品物虽不多,大抵甜且暖。
    儿童围作圈,探囊竟买啖。
    亦有贫家儿,衔指倚门看。
    所缺一文钱,无奈英雄汉。
  • 尝读《红楼梦》,不知所喜爱。
    皎皎名门女,矜贵如兰茝。
    长养深闺里,各各富姿态。
    多愁复多病,娇嗔苦颦黛。
    蘅芜深心人,沉著如老狯。
    啾唧争意气,捭阖观成败。
    哀乐各分途,掩卷增叹概。
    名花岂不艳,培栽费灌溉。
    细巧失自然,反不如萧艾。
    反复细思量,我喜晴雯姐。
    本是民间女,因缘入人海。
    虽裹罗与绮,野性宛然在。
    所惜乃短命,奄忽归他界。
    但愿现世中,斯人倘能再。
    径情对家国,良时庶可待。
  • 一条小河,稳稳地向前流动。
    经过的地方,两面全是乌黑的土;
    生满了红的花,碧绿的叶,黄的果实。
    一个农夫背了锄来,在小河中间筑起一道堰。
    下流干了;
    上流的水被堰拦着,下来不得;
    不得前进,又不能退回,水只在堰前乱转。
    水要保他的生命,总须流动,便只在堰前乱转。
    堰下的土,逐渐淘去,成了深潭。
    水也不怨这堰,--便只是想流动,想同从前一般,稳稳地向前流动。
    一日农夫又来,土堰外筑起一道石堰。
    土堰坍了;
    水冲着坚固的石堰,还只是乱转。
    堰外田里的稻,听着水声,皱眉说道,--"我是一株稻,是一株可怜的小草,我喜欢水来润泽我,怯怕他在我身上流过。
    小河的水是我的好朋友;
    他曾经稳稳的流过我面前,我对他点头,他向我微笑。
    我愿他能够放出了石堰,仍然稳稳地流着,向我们微笑;
    曲曲折折的尽量向前流着,经过两面地方,都变成一片锦绣。
    他本是我的好朋友,只怕他如今不认识我了;
    他在地底呻吟,听去虽然微细,却又如何可怕!
    这不你我的朋友平日的声音,--被轻风搀着走上沙滩来时,快活的声音。
    我只怕他这回出来的时候,不认识从前的朋友了,--便在我身上大踏步过去;
    我所以正在这里忧虑。
    "田边的桑树,也摇头说,--"我生的高,能望见那条小河,--他是我的好朋友,他送清水给我喝,使我能生肥绿的叶,紫红的桑葚。
    他从前清澈的颜色,现在变了青黑;
    又是终年挣扎,脸上添许多痉挛的皱纹。
    他只向下钻早没有工夫对了我点头微笑;
    堰下的潭,深过了我的根了。
    我生在小河旁边,夏天晒不枯我的枝条。
    冬天冻不坏我的根。
    如今只怕我的好朋友,将我带到沙滩上,拌着他卷来的水草。
    我可怜我的好朋友,但实在也为我自己着急。
    "田里的草和虾蟆。
    听了两下的话,也都叹气,各有他们自己的心事。
    水只在堰前乱转;
    坚固的石堰,还是一毫不摇动。
    筑堰的人,不知到哪里去了。
  • 往昔读佛书,吾爱觉有情。
    菩萨有六度,忍辱良足钦。
    布旗立弘愿,愿重身命轻。
    投身饲饿虎,事奇情更真。
    平生再三读,感激几涕零。
    向往不能至,留作座右铭。
    安得传灯火,供此一卷经。
  • 往昔看画本,吾爱金射堂。
    创作无双谱,此意自无双。
    画或逊老莲,诗却胜老杨。
    自比于诗史,字故曰古良。
    终以文丞相,始自张子房。
    中有长乐老,旁及吴越王。
    图赞四十人,各各不寻常。
    金君古逸名,微意可推详。
    尊王亦贵民,影响出桃江。
    不必师梨洲,浙学故流长。
  • 往昔在南京,吾爱扫叶楼。
    闭居管轮堂,七日得一休。
    群走清凉山,聊以散牢愁。
    明贤龚半千,异路不相谋。
    高楼出木末,喜得豁双眸。
    会当风雨时,可作半日留。
    倚槛望台城,块然如层丘。
    苍茫有古趣,感触如深秋。
    少不经世务,读史增百忧。
    缅想南朝事,点滴上心头。
  • 往昔买玩具,吾爱填填鼓。
    亦有纸叫鸡,名曰吹嘟嘟。
    架上何累累,泥人与泥虎。
    光头端然坐,哈喇挺大肚。
    高髻著长帔,云是堕民妇。
    火漆摸虾翁,攘臂据竹篰。
    水牛红金鱼,果品以十数。
    更有木盘碗,家用诸器具。
    唯独花鸭子,小儿非所许。
    恶画复易损,只供掷骰赌。
  • 文王圣德足堪夸,狱里著书度岁华。
    百日幽囚容易过,《易经》一部属周家。
  • 世间艳说除三害,杀虎屠蛟事有无。
    豪侠喜能兼儒雅,一编风土是传书。
  • 仓颉造文字,其时天雨粟。
    亦有南山鬼,夜半号咷哭。
    天意似欣喜,发廪散五谷。
    有似雨香花,往例征天竺。
    鬼意欲何为,诡秘殊难度。
    或恐凿混沌,不能保纯朴。
    或惧窥幽奥,如燃通犀角。
    可惜小鬼头,识见尚不足。
    唐有吴道子,变相图地狱。
    清人罗两峰,鬼趣画满幅。
    不必借文字,幽隐无弗烛。
    更有张天师,画符如蚓曲。
    一纸下雷部,狠过钟馗捉。
    不比官文书,出入弄笔墨。
    寒村穷秀才,旦夕捧书读。
    摇头诵《左传》,《周易》背烂熟。
    常被鬼揶揄,耸肩如蝙蝠。
    饼酸酒味薄,生计遭逼迫。
    虽持无鬼论,虚耗苦难逐。
    此时鬼应喜,日夜笑局局。
  • 中原有市镇,不幸遇兵燹。
    屋破人尽去,唯存狼与犬。
    狼从山中来,犬是村中产。
    相会废墟中,废墟归总管。
    狼本无所为,志在得片脔。
    手法有祖传,不知恩与怨。
    犬虽出狼族,忠义性不变。
    每见生客过,虑为主人患。
    跳踉相追逐,垂舌杂呼喘。
    旅人狼狈去,一口或难免。
    不知旧主人,洋场正避难。
    安卧高楼中,身心甚康健。
    侍卫固徒劳,勇猛可示劝。
    待得太平时,为作《八犬传。
  • 昔日南京住,匆匆过五年。
    炎威虽可畏,风趣却堪传。
    喜得空庭寂,难消永日闲。
    举杯倾白酒,买肉费青钱。
    记日无余事,翻书尽一编。
    夕凉坐廊下,夜雨溺门前。
    板榻不觉热,油灯空自煎。
    时逢击柝叟,隔牗问安眠。
  • 李生大隐在朝市,醇酒美人寄所思。
    醉梦不忘金齿履,如霜白足想当时。
  • 清道桥头百姓家,逸斋遗教是桑麻。
    关门不管周朝事,数典何因学画蛇。
  • 庭院无人花自飞。
    乍晴池馆燕争泥。
    竹枝香露湿人衣。
    千缕麴尘杨柳绿,一江微雨鹧鸪啼。
    花间觅路鸟先知。
  • 昔日读红花,吾怀伽尔洵。
    自称为懦夫,慈悲发大心。
    会值俄土战,死伤日益深。
    扼腕救不得,痛苦愿平分。
    有如库士玛,投身去从军。
    四日卧战场,祇脚幸尚存。
    又或如伊凡,怯弱安贱贫。
    爱彼倚门女,念此多苦辛。
    徒劳不得意,一身等轻尘。
    感念人间苦,又或为狂人。
    瞥见红色花,认为众恶因。
    焦思日消痿,一旦死墙阴。
    握花在手中,面上见笑痕。
    我爱古文士,不徒写诗文。
    是中有真意,恻恻为群伦。
    言行常相副,非止呼与呻。
    器识能如此,立言乃可尊。
    翰林与御史,彼此安足论。
  • 吾怀李长吉,善作幽怪诗。
    及读南园篇,中心常怀疑。
    生为唐宗室,身世非卑微。
    浪游觅诗句,长有奚囊随。
    不知何所感,乃作孤愤词。
    欲买耶溪剑,誓从猿公归。
    十年游扬州,薄幸杜牧之。
    忍过事堪喜,此言亦若为。
    文人多感触,千古类如斯。
    哀怨虽刻骨,旁人那得知。
    却怜长爪郎,平生未展眉。
    倏忽赴帝召,未及辞阿㜷。
    玉楼纵云乐,越游终虚期。
    神剑不自跃,欲以报阿谁。
  • 往昔读《说部》,吾爱段柯古。
    名列三十六,姓氏略能数。
    不爱余诗文,但知有杂《俎》。
    最喜诺《皋记》,亦读肉攫部。
    金经出鸠异,黥梦并分组。
    旁篪得金椎,灰娘失玉履。
    童话与民谭,纪录此鼻祖。
    抱此一函书,乃忘读书苦。
    引人入胜地,功力比水浒。
    深入而不出,遂与蠹鱼伍。
  • 往昔论先贤,吾爱李卓吾。
    秃头著儒服,言行如合符。
    遥遥禹稷心,俨与菩萨俱。
    《焚书》既已作,一再定藏书。
    笔削寸大义,刚直过史狐。
    人伦重估价,肇自龙潭初。
    语语准情理,世俗惊相呼。
    吁嗟七十叟,投身饲酷儒。
    遗令有先兆,裸葬如束刍。
    至今通州道,片石委路隅。
  • 卖却虎皮吃冷饭,当时豪气未全消。
    莫将原子平天下,珍重馀年好看潮。
  • 夸父昔逐日,陶公曾有诗。
    功竟在身后,此语重可思。
    甘渊不可至,邓林实所遗。
    此事足千古,俗辈安能知。
    我思魏晋人,所见诚深微。
    委曲通人心,情至理不违。
    唐宋固文盛,思想渐萎衰。
    虚言张道谊,酷儒为士师。
    尔来讲学者,千载发光威。
    此辈适何来,疑是鲜卑儿。
    习得汉文字,虏性犹未移。
    盛气向华人,有如曩昔时。
    于今成学风,群起而力追。
    昔人斥奴气,大意或在斯。
    我怀公之佗,后起安可期。
  • 小醉微吟过一春。
    杏花雨细欲生尘。
    闭门高卧养天真。
    只有梅花是知己,重与江山作主人。
    好书堆案转甘贫。
  • 往昔读古史,吾爱神农氏。
    教民务稼穑,文明自兹始。
    又复教医术,百姓无夭死。
    舍身尝百药,辛苦非徒尔。
    今朝嚼人参,晚或吞附子。
    巴豆与甘草,有时一齐饵。
    非有水晶腹,内景何由视。
    头顶似山峰,得无毒气聚。
    野人多风趣,拟议得神理。
    可笑唯仓圣,四眼非佳谥。
  • 往昔在越中,吾爱河与桥。
    城中多水路,河小劣容舠。
    曲折行屋后,舍橹但用篙。
    夏日河水干,两岸丈许高。
    洞桥如虹亘,石梁横空蹻。
    亦常有过楼,步屧声非遥。
    行行二三里,桥影相错交。
    既出水城门,风景变一朝。
    河港俄空阔,野坂风萧萧。
    试立船头望,炉峰干云霄。
  • 往昔读西书,吾爱古神话。
    埃及与印度,象教夙称霸。
    形相多异物,睢盱可怪诧。
    唯有希腊人,想像特明婳。
    天上如人间,营营为憎爱。
    神人同一体,伟美超凡界。
    诗人作祭司,宗教归美化。
    艺文旋复兴,影响遍诗画。
    后世谈文明,恍负一重债。
    所惜时地隔,未得及华夏。
  • 平生有所爱,妇人与小儿。
    委屈殊堪念,况此婉娈姿。
    圣王哀妇人,周公非所知。
    又复嘉孺子,此意重可思。
    仁者相人偶,彼我无差违。
    哲人重理知,人事无弗窥。
    迢迢千百年,文化生光辉。
    妇女与儿童,学问各分支。
    染指女人论,下笔语枝离。
    隐曲不尽意,时地非其宜。
    著手儿童学,喜读无厌时。
    志在教与养,游戏实始基。
    围坐说故事,歌谣声喔咿。
    瓦狗及木马,哄笑共游嬉。
    撮土为盘筵,主客各陈词。
    儿童有权利,道理可发挥。
    黾勉写文字,心尽力不随。
    半生事笔墨,辛苦为法施。
    百事无一成,吾力固为微。
    却顾小儿辈,怅惘不自持。
    人情爱溺孙,牛马任所为。
    非不知烦恼,乐此不为疲。
    善哉诸老翁,相对吾愧之。
    媪煦虽有心,胜业终多亏。
    何时得还愿,补写童话诗。
    持赠小朋友,聊当一勺饴。
  • 儒冠一著误生平,多谢杨生示儆情。
    若使逃儒还入墨,此中岐路本分明。
  • 从前作诗句,漫云牛山体。
    近又写五言,似拟寒山子。
    自身非禅门,稗贩无一是。
    还自写我诗,笔画代口耳。
    寄远示友生,本意只如此。
    茫茫火狗年,涂画尽数纸。
    倏忽将改岁,唐劳可以已。
    诚知笔墨贱,不及钱刀利。
    岂无恩与怨,欲报无由致。
    行当濯手足,山中习符水。
  • 读书五十年,如饮掺水酒。
    偶得陶然醉,水味还在口。
    终年不快意,长令吾腹负。
    久久亦有得,一呷识好丑。
    冥想架上书,累累如瓦缶。
    酸甜留舌本,指顾辨良否。
    世有好事人,扣门乞传授。
    舌存不可惜,对客徒搔首。
  • 白日昭昭寖已驰,芦中穷士欲何之。
    吹箫乞食寻常事,记取吴师入楚时。
  • 庭树露浓花气湿。
    花里小楼双燕入。
    明日是清明。
    春逢小雨晴。
    轻㮒浮草色。
    苍筠密于织。
    竹阴借东家。
    苔阶日影斜。
  • 往昔看图像,吾爱陈老莲。
    身是明遗民,悔迟学逃禅。
    诗味比少陵,乃以画人传。
    画中有书卷,佳妙非一端。
    衣褶皆殊绝,自是古衣冠。
    女面如倒盂,不作瓜子尖。
    窄额丰辅颊,唐俑多婵娟。
    环肥正非偶,华清想当年。
    后有任渭长,于越图先贤。
    笔法得一二,佳誉满萧然。
  • 灌云豪杰今何在,留与诗人伴寂寥。
    莫话浔阳江口客,黑洋桥畔雨潇潇。
  • 杖藜扶我过桥东,竹院莎斋小径通。
    杨柳池塘科斗水,杏花村馆酒旗风。
    一逢山色斜阳外,千树蝉声夕照中。
    剑匣指头容醉卧,日光穿竹翠玲珑。
  • 昔读寒山诗,十中了一二。
    亦尝看语录,未能彻禅味。
    但喜当诗读,所重在文字。
    吟诗即说话,此语颇有致。
    偶尔写一篇,大有打油气。
    平生怀惧思,百一此中寄。
    掐臂至见血,摇头作游戏。
    骗尽老实人,得无多罪戾。
    说破太行山,亦复少风趣。
    且任泼苦茶,领取塾师意。
  • 往昔看画谱,吾爱《列仙图》。
    前人有画本,相貌多魁梧。
    了不异人意,方面美髭须。
    此图独不尔,作者出浮屠。
    老聃寿者相,胡坐驾牛车。
    篷下悬卷轴,后有酒一壶。
    赤松诸仙人,面目如干瓠。
    枯瘦多皱纹,俨然山泽癯。
    长生不驻颜,道理非龃龉。
    见识能到此,善哉二氏徒。
  • 清逸先生百世师,通书读过愧无知。
    年来翻遍濂溪集,只记篷窗夜雨诗。
  • 东征事业安家国,夜祷精城动鬼神。
    再读东山零雨句,始知公旦是诗人。
  • 半天寒色在啼鸦,红树青山日欲斜。
    村市独归江路熟,秋风初冷稻吹花。
  • 时节近大寒,朝夕多风雪。
    纪数过二九,寒气何凛烈。
    疾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短至日转长,严冬余三一。
    屈指交春时,即在上元夕。
    虽复有馀寒,未必妨启蛰。
    天地有盈虚,往复成季节。
    农夫自了知,无待圣人说。
  • 风力渐添帆力健。
    萧条落叶垂杨岸。
    人影夕阳中。
    遥山带日红。
    齐心同所愿。
    努力加餐饭。
    桥上送君行。
    绿波舟楫轻。
  • 往昔读杂文,吾爱坡与谷。
    二君工书画,神妙穷笔墨。
    举世重文诗,书堂竟诵读。
    我只知杂著,题跋与尺牍。
    妙得自然趣,情味满短幅。
    有似所作画,怪石间竹木。
    独惜多忧患,文字致讼狱。
    坡老流海南,回首望巴蜀。
    涪翁宜州住,城楼雨濯足。
    声名比李杜,遭遇乃更酷。
  • 往昔在集部,吾爱邵尧夫。
    宋朝重道学,举世鲜真儒。
    重法偏苛酷,援释近虚无。
    曾读濂溪集,不能解通书。
    晦庵诃黎涡,出语如隶胥。
    邵子独击壤,有意似康衢。
    渊明擅说理,泰山不可逾。
    披襟说闲话,庶几寒山徒。
    闲居安乐窝,乃弄河洛图。
    后世赛康节,揭帜走江湖。
  • 往昔读志异,吾爱蒲留仙。
    源流出唐人,属词特鲜妍。
    委曲尽世情,十九属寓言。
    演述怕婆事,醒世说因缘。
    善写儿女态,却在狐鬼篇。
    青凤与连琐,魅尽诸少年。
    今古传奇文,至此造顶颠。
    名高运亦穷,有如秋水轩。
    一再经模拟,语意不新鲜。
    淞影富卷帙,冷落王紫诠。
  • 往昔读《家训》,吾爱颜黄门。
    生丁六朝末,身世值乱棼。
    试读观我生,呜咽声暗吞。
    归心向三宝,此意自可原。
    遗书二十篇,斐娓见情文。
    谈艺有新意,论学尊旧闻。
    明达通情理,末世尤足尊。
    垂老写家教,辛苦念子孙。
    岂知悯楚辈,巢覆卵不存。
    生入舂捣寨,何处与招魂。
  • 往昔论古人,吾爱周李耳。
    熟知古今事,久为柱下史。
    阅历尽人智,无愧称老子。
    仲尼曾问道,赞叹不自已。
    如何云中龙,为人掣其尾。
    骑牛过函谷,乃逢令尹喜。
    闭关不令行,写经尽两纸。
    道德五千言,言简多妙理。
    道家重无为,传教自此始。
    何意宗太上,后复有道士。
  • 日暮草深深,谁遗白玉簪。
    补萝人不见,零落到如今。
  • 轻寒乍暖试晴和,风送春声入棹歌。
    雨细有痕秧正绿,浓香如蜜菜花多。
  • 尚爱此山看不足。
    芳草和烟铺嫩绿。
    风静鸟声圆。
    春阴寒食天。
    云岚青欲滴。
    落日衔翠壁。
    飞絮拂归鞍。
    春衣雨后寒。
  • 往昔读诗话,吾爱袁随园。
    摘句有佳语,前人加朱圈。
    亦稍发议论,少年常爱看。
    及后重取阅,相隔五十年。
    影迹模糊在,味道不新鲜。
    多言尹相国,如见时胁肩。
    所喜重性灵,主张近公安。
    却独以此故,见怒于时贤。
    恶口章实斋,反复妇学篇。
    浙学分东西,派别故俨然。
  • 往昔论乡贤,吾爱陆放翁。
    著作等本身,文苑称豪雄。
    名与香山并,诗派一大宗。
    家家画团扇,声名满城中。
    奈何钗头凤,好事乃不终。
    春波虽常绿,不复照惊鸿。
    水乡鸣姑恶,赋诗独不同。
    隐约不忍言,言之有余恫。
    荏苒过八十,此恨终无穷。
    剧怜稽山土,犹恋沈园东。
  • 俗传七月七,牛郎会织女。
    乌鹊架为桥,一年才一度。
    书斋有学究,捋须说大误。
    是有牛女星,列在天河浒。
    世人不好学,错解作夫妇。
    吾辈凡俗人,却喜小儿语。
    传说有佳篇,正复在尔许。
    久负天帝钱,赖债此为祖。
    责偿罚分飞,岁岁别离苦。
    未必似暴君,适逢家长怒。
    耶威最酷烈,宙斯常动武。
    耕织偿聘钱,此事犹为恕。
    当作神话看,比较多风趣。
    学问辩真假,人情无今古。
    满纸荒唐言,悲欢动妇孺。
    若欲谈天文,自当按星谱。
  • 昔住本乡时,常闻索士语。
    极口颂天才,凡愚无足数。
    未必是超人,文明有盟主。
    俗世不相容,有怀不得吐。
    有如鹄在笼,奄忽化黄土。
    孰乃杀性解,应得大咒诅。
    哲人自萎谢,孽报斯为巨。
    自坏汝长城,灾祸还归汝。
    忽忽四十年,人琴无处所。
    酌酒湛空觞,劳劳亦何补。
  • 四檐山色清残暑。
    草深闲院虫相语。
    凉风过柴门。
    孤烟竹里村。
    宿润侵苔甃。
    扫花山石瘦。
    篱落带斜晕。
    樵声出翠微。
  • 往昔论乡人,吾爱李越缦。
    诗语所不晓,文喜杂骈散。
    日记颇可读,小文记游览。
    一卷《萝庵志》,书斋足清玩。
    流派虽不同,风味比文饭。
    惜哉性褊急,往往坠我慢。
    益甫与景孙,粗语恣月旦。
    瞋目骂季贶,只是由私怨。
    岂因山川气,溪刻成疾患。
    喜得披遗编,胜于生对面。
  • 昔人作小说,幻出女人国。
    其地无丈夫,窥井自孕育。
    设想非不奇,阴阳苦孤独。
    又或妻为纲,夫男作纲目。
    女君罗面首,人事正反覆。
    岂不快人意,所重在报复。
    平等良大难,故事未容续。
    男女相人偶,天然成眷属。
    相推复相就,如轮共一轴。
    茫茫人世事,端在衣食足。
    自在不相离,公平即为福。
    奇迹止于斯,何用惊世俗。
  • 忆昔读《笑林》,著想多妙绝。
    小妖作变怪,忽被净瓶吸。
    魔王旋降服,喽啰悉得出。
    王慰诸魔众,苦饿曾几日。
    答言饿尚可,几乎挨挤煞。
    微言妙得间,一语发笑噱。
    更有川柳诗,字数才十七。
    讽刺世俗情,善能搜间隙。
    亦或咏史事,情事写历历。
    文王访太公,徐步近水侧。
    钓得鱼儿否,负手搭讪说。
    一曲渭水河,逼真过演剧。
    谐谑虽小道,亦是一艺术。
    伺机窥要害,一攫不容失。
    贤达善大言,满纸语剌剌。
    无怪初学者,展卷眼生缬。
  • 往昔读《国语》,吾爱范大夫。
    忍耻逾十载,遂尔破强吴。
    一言却使者,亲自执鼓桴。
    吴使与越师,相随入姑苏。
    腼然具人面,本是蛙黾徒。
    但知报仇恨,情理非所喻。
    读此一节话,毛戴亦气舒。
    向往不难至,徒具作楷模。
    人生得到此,不妨终醢菹。
    陋哉后世人,虚传游五湖。
  • 春时十日雨,横流满坑谷。
    山中有幽人,拄杖看飞瀑。
  • 会稽文风世称美,吾家诗句却稀微。
    偶然检得唐人语,门静花开色照衣。
  • 越人与水狎,断发而文身。
    入水斗蛟蜃,不闻畏水神。
    希腊有神女,常居河海滨。
    年少美容颜,可畏亦可亲。
    时就凡人戏,解佩致殷勤。
    诗画多取材,流传为世珍。
    尝读如梦记,乡曲记传闻。
    池沼有主者,类是龙蛇伦。
    常悦人间女,拉致为婚姻。
    是名阿玉池,绿水不生纹。
    水在四行中,柔媚最近人。
    舟楫通远地,罟网获巨鳞。
    食饮并盥濯,切身多欢欣。
    一朝入水底,忽尔为波臣。
    变作河水鬼,水际永沉沦。
    平生居水上,一死原无论。
    独惜乐水意,不及怀土殷。
    流水有情意,死生不可分。
    生时承爱抚,死亦获温存。
    所当爱海女,无愧水乡民。
  • 往昔读《文饭》,吾爱王谑庵。
    姚江一雷震,文苑起聋喑。
    温陵实滥觞,发难自公安。
    由熟而返生,继之以钟谭。
    山阴集大成,笔舌翻波澜。
    略迹论风神,颇似苏子瞻。
    嬉笑兼怪僻,余人未易谙。
    或解啖橄榄,滋味自醰醰。
    向往一能至,攀援聊自宽。
    后有张宗子,越风良可观。
  • 往昔居会稽,吾爱东郭门。
    吾家在城内,船步近沈园。
    出门访亲友,棹舟发清晨。
    东行十许里,残山有箬蕡。
    既过皋埠市,乃至樊江村。
    名物松子糕,记忆至今存。
    烧饼重双酥,其价才二文。
    水程三十里,春游正及辰。
    待得缓缓归,天色近黄昏。
    遥望城门口,薜荔如层云。
  • 灼灼芙蓉花,凌寒发红萼。
    徒有拒霜姿,临风自开落。
  • 庭院无人燕语长,小田撒雨稻苗香。
    蒹葭影里和烟卧,红树蝉声满夕阳。
  • 陶公昔乞食,鲍叔曾解衣。
    古人去我久,不意复见之。
    我非生君子,固穷亦奚辞。
    愧不信冥报,致谢徒虚词。
    平生弄笔墨,妄想作法施。
    立言终空幻,半偈只自怡。
    且当啖牛肉,醉倒土地祠。
    兀兀却复醒,吟此一首诗。
  • 往昔务杂学,吾爱性心理。
    中国有淫书,少时曾染指。
    有如图秘戏,都是云如此。
    莫怪不自然,纲维在男子。
    后读西儒书,一新目与耳。
    无有秽与净,横陈观玉体。
    人欲即天理,非鸩亦非醴。
    为酬平生愿,须得大欢喜。
    大食有香园,反复明斯旨。
    今经科学光,明净故无比。
  • 持醪叹靡由,秋华浸盈把。
    陶令不归来,寂寞东篱下。
  • 东坡喜说鬼,妄言聊解醒。
    本来无所为,妙语乃环生。
    后世谈神怪,唯以寄劝惩。
    颜夭蹠乃寿,此理既无凭。
    况复涉三世,支离弥可憎。
    纪氏作五记,文笔颇清明。
    为有宣传意,难动识者听。
    却有一节话,题曰绳还绳。
    缚狐还被缚,报复相因承。
    等是示儆戒,此意差可称。
    孔子重直道,报怨得其平。
    牙眼各相报,见于景教经。
    儒家贵中庸,天主有威名。
    同时传此语,不能违人情。
  • 少小读儒书。
    尊崇也仲尼。
    无可无不可,号为圣之时。
    嗣复见老子,广大似过之。
    大道不可名,世事差能知。
    飘风与骤雨,天地难久持。
    儒家贵中庸,道理或在兹。
    齿亡舌尚存,复是隐者师。
    庄生说木雁,反复畅陈辞。
    道家重养生,为我固其宜。
    众生虽苦饿,未肯投身施。
    毳衣出函关,逝去不复疑。
    后世有哲士,读史识其微。
    自疑在水浒,朝夕多惧思。
    唯恐身作脯,徒佐酒一卮。
    自称曰狂人,措词杂愤悲。
    此意无人领,归卧东海湄。
    逝者长已矣,杯羹不可遗。
    但怜坚目辈,芸芸亦苦为。
  • 凉风起夜半,秋虫鸣前庭。
    细听非促织,乃是油唧呤。
    因风送繁响,恍如振银铃。
    反复鼓哀调,急迫难为听。
    剧怜黑大汉,何缘作此声。
    将是唱恋歌,当户理鸣筝。
    及时不见采,将随秋草零。
    造物乐有物,众生执此生。
    生生实天意,仁义乃俗情。
    方向既自定,道路所由成。
    人生诚微末,智力庶可凭。
    若不造幸福,空负灵长名。
    哲人重自然,高论涉杳冥。
    倘欲返本真,应学秋虫鸣。
  • 往昔听乡谈,吾爱徐文长。
    其人颇促狭,作剧无报偿。
    市井竞传说,终乃似流氓。
    单裤买豆腐,毕拨入茶汤。
    喜与妇人戏,嬉笑辄哄堂。
    又复杀和尚,流祸到僧坊。
    浩浩徐夫子,浊世恣佯狂。
    畸谱殊坦白,行迹略可详。
    世人好闲话,传讹亦何妨。
    吴有唐伯虎,旗鼓差相当。
  • 青帽蓝衣十九时,代爷入狱复何词。
    荧荧双眼含悲愤,国事前途未可知。
  • 往昔读《论语》,吾爱长沮生。
    接舆何多事,荷蒉亦有心。
    丈人供鸡黍,徒尔招讥评。
    唯有耦读者,不知所问津。
    挥手不复顾,妙在无人情。
    向往不能至,如望秋月明。
    冷气彻人骨,清光自难名。
周作人 []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周櫆寿,又名周奎绶,后改名周作人,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浙江绍兴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古诗大全

hao86网古诗为您带来周作人的诗,周作人代表作,周作人的名诗,周作人的诗句,周作人的诗全集,周作人简介

https://www.hao86.com/shici_alist_12325/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