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语
ㄑ一 ㄅㄨˋ ㄓ ㄘㄞˊ
QBZC
偏正式成语
之;不能读作“zī”。
才;不能写作“财”。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1)(数)数目。
(2)(数)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
(1)(名)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脚步:正~|跑~|寸~难移|走了一~棋。
(2)(名)阶段:事情一~比一~顺利。
(3)(名)地步;境地:不幸落到这一~。
(4)(量)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
(5)(动)用脚走:~入会场|亦~亦趋。
(6)(动)〈书〉踩;踏:~人后尘。
(7)(动)〈方〉用脚步等量地:~一~这块地够不够三亩。
(8)姓。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1)(名)才能。
(2)(名)有才能的人:~子。
(3)(名)姓。
(4)(副)刚才;表示以前不久。
(5)(副)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6)(副)表示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
(7)(副)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含有“刚刚”的意思。
(8)(副)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有“只”、“仅仅”的意思。
(9)(副)表示强调或确定的语气(句尾常用‘呢’字):那里的风景~美呢!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