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语
ㄔ ㄓ 一ˇ ㄅ一ˊ
CZYB
偏正式成语
嗤;不能读作“cī”。
见“不屑一顾”(112页)。“不以为然”(115页)。
近代成语
贬义成语
嗤:讥笑。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
嗤之以鼻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好工具hao86.com)于对错误言行的蔑视。
说于乡,乡人笑之;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
bite the thumbs at
鼻先(はなさき)であしらう
смеяться в лицó
<德>über etwas die Nase rumpfen
(动)〈书〉嗤笑;讥笑。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1)(名)(~子)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也是呼吸通道:~孔|~腔|~涕。
(2)(名)〈书〉开端:~祖。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