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利于这首诗,短短四句就将诗词美学展现的淋漓尽致
李煜,五代十国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但他是所有末代皇帝里面最有才华的皇帝。李煜精通书法和绘画,通晓音律,尤其在诗词方面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诗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独树一帜,所以后人尊李煜为“千古词帝”!
李煜作为亡国之君,所以他的许多诗词中充满了伤感,而且唯美、凄惨,比如《虞美人》中的名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美得让人窒息!如果我们现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又在观赏美景的时候,也会随口轻吟一下这两句诗词!
其实,除了这两句,李煜还有一首最经典的诗词,只有短短四句,美得让人心醉,甚至还把著名歌星邓丽君唱成名曲!这是词就是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他被宋太祖赵匡胤囚禁在汴京的时候做的这首词,该词主要是就是咏别愁!内容如下: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们再来体会一下这首词的意境:作者默默无言,内心孤独,一个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离愁。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李煜的这首词非常押运,句未分别是“月如钩”、“清秋”、“离愁”、“心头”,用词唯美,充满无限的哀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用丝比喻自己的哀愁,新颖而别致,也显示了他“妇人心”的风格,但感情真挚,更能扣人心弦。虽然五代时期离我们有1000多年,但是李煜的诗词大都是用的白话文,少了文言文的那份干涩,容易让人理解和铭记,这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更是读起来朗朗上口,感同身受,有种“无声胜有声”的美!
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不仅感情真,别愁浓,而是意境也很美。而意境美,关键是选词准确,比如该诗词中的“西楼”、“月如钩”、“梧桐”、“深院”“清秋”,更绝的是这些景色词前面都有巧妙的修饰词,比如“无言”、“寂寞”“锁”。景色本无情,但是人赋予了景色各种感情,从而惟妙惟肖表现了李煜心中的苦闷和忧愁。
正是由于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如此打动人心,后世对它的评价都很高。现代著名歌星邓丽君甚至将其改编成歌曲《独上西楼》,唱成了一首绝世名曲,经典流传!
与“利于这首诗,短短四句就将诗词美学展现的淋漓尽致”相关的文章
读李煜《浪淘沙》,感受千古词帝的巅峰之作
浪淘沙
作者: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读这首词的时候,真的很应景。
春末夏初,忽冷忽热的北方,一场清冷的雨在窗外越下越起劲,似乎在浇灌着人的愁绪,剪不断理还乱,轻而易举就湿了心。
看看手机上显示的17度,有着和这个季节不相符的寒意。
想来千年前的那晚,李煜也是一样的。夜半醒来雨声缠绵,就想起刚刚的梦,那是一场久违的美梦啊,梦里忘记了烦恼,忘记了郁闷,忘记了身在何方,忘记了国已破家已亡,忘记了佳人天涯沦落,一晌贪欢。
诗人们总是爱博览众长引经据典,自带文人学者气质。而词,源自民间甚至烟花柳巷,最初只为歌女伶人演绎,婉转动人。李煜开一代词风之先河,变伶人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更多的是在气象上格局上。语言,却是通俗的。通俗,不是俗,而是易懂,贴近老百姓的思想,更容易引发共鸣。
看这一晌贪欢。短短四个字,谁都能懂,谁都能体会。可短短的稍纵即逝的一场梦一晌欢,涵盖的内容却是难以尽述,因为每个人都不同,谁都可以有自己专属的无尽遐思。
残梦犹在,但人还是醒来了。梦里一切全然颠覆,那短短的快乐瞬间,成了刺痛生命的利剑。无限失落,无限悲凉,更与何人说!
痴痴的一个人,如那茫茫天地间的一沙鸥,飘飘渺渺哪里是归途。梦是回不去了,夜长人不寐,是他此番生活的常态啊。
登临高台,原本是揽尽山河壮观的情怀所在。此刻,自是满眼的刺痛。罢罢罢!别时容易见时难!
曾经以为天长地久的江山美人,曾经以为用之不尽的繁华盛景,终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长恨水常东。
李煜,至情至性之人,一派天真之气。他爱表达,繁华时纵情,悲怆时亦是恣意。他似乎浑然不觉于此时的处境,放纵地表达着自己的心境,曲曲悲歌。垂泪对宫娥——他不隐瞒自己对宫娥的思恋;只是朱颜改——他不掩藏对朱颜的贪慕;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更加不隐晦的,是自己对故国的回首,对亡国的悔恨,对无限江山的深深眷恋。
可是此刻,你是个囚徒啊,政治要犯,多少人虎视眈眈盯着你呢!怎能如此这般放飞自我!
可是他似乎依然故我,没有政治的概念,没有语言上的禁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纵情抒发,忏悔高歌。或许,也正是这纯然一片的天真,成就了他的词名,成就了他感天动地的词章篇篇。
从雨到梦,再到江山无限。回归处却是——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大起大合之间,将语言之美,发挥到极致——后人读你万遍也不厌倦,终究是泪流满面。
从语言到思想,思想又回归语言,突然就有了宗教的顿悟,哲学的升华。经典的阅读,的确是耗费心力的。情已动,心茫茫。
落花流水天上人间刹那永恒,两茫茫之间恍然入空,李煜此时的心头,或许有了刹那的顿悟,那是他生命的谶语。《浪淘沙》之后,还有那首经典的《虞美人》,两首巅峰之作后,一杯酒,此生尽。
说是宋太宗毒死了他,但谁又能说他不是自绝呢!亡国之后,他早无意于生,或者,无异于死,他后期的词,首首经...
查看详情>>与“读李煜《浪淘沙》,感受千古词帝的巅峰之作”相关的文章
李煜的这首《虞美人》堪称绝世之作,却也导致了李煜的死亡
李煜,前半生以“帝王”的身份过着骄奢声色的生活,政治上毫无建树,却写了不少旖旎柔情的诗词。后半生以“囚徒”的身份过着以泪洗面的日子,写了不少追忆往事,怀念故国的诗词。
公元976年,南唐灭亡,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宋太祖赵匡胤为显示“仁慈”,不杀李煜,并封其为违命侯。在被赵匡胤幽禁期间,李煜的生活还算平静。但不久赵匡胤病故,他的弟弟赵匡义登基。赵匡义没有其哥哥那样的胸怀,对李煜的态度反复无常,李煜在担惊受怕中对自己的前景消沉悲观,这就更触发了对“帝王时期”生活的怀念。
公元978年的七夕,这一天正是李煜的生日,回首往事,写下了《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面对“春花秋月”,词人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心中的愁绪就如一江春水那样,绵绵不绝。
多愁善感本就是文人的天性,但赵匡义不是文人,也不愿意去理解这份愁绪。所以当他看到这首词的时候,非常气愤,词中的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让他面露杀机。因为在他看来,这句话明显有复国的念头。只有杀掉李煜,才能免除后患。但又不能违背赵匡胤不杀李煜的旨意,于是偷偷派人送了一壶慢性毒酒为李煜祝寿,夜间李煜毒发身亡。
《虞美人》是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词,也是他生前写的最后一首词。《虞美人》写在七夕这一天,这一天是他的生日,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上天似乎安排的恰到好处,《虞美人》成了李煜一生的总结,也为后人留下无尽感慨。
与“李煜的这首《虞美人》堪称绝世之作,却也导致了李煜的死亡”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