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中国传统节日信息

重阳节的诗句

发布时间:2020-05-27
1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汇编(六篇)

描写重阳节诗句
重阳节诗句

编辑为你精选了以下与您需求相符的资料:“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文档编辑技巧在现代办公环境中是至关重要的,对新员工而言,标准文章就是最好的指导。通过对标准文章的撰写格式和技巧的深入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对于编辑标准文章感到困惑的你,我们的网站将成为你最好的求知平台!如果需要更多信息,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篇1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唐】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唐】宋之问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九月九日望蜀台

【唐】苏颋

蜀王望蜀旧台前,九日分明见一川。北料乡关方自此,

南辞城郭复依然。青松系马攒岩畔,黄菊留人籍道边。

自昔登临湮灭尽,独闻忠孝两能传。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唐】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唐)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唐)王缙:《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唐)杨衡:《九日》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篇2

1.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3.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____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5.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6.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____郑谷《菊》

7. 满园花菊郁金...

查看详情>>
2

重阳节的诗句

关于重阳节的诗
重阳节的诗
重阳节的诗句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寄托了人们团圆的美好愿望,“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种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游子在外最思念家乡的日子,自古以来,描写重阳节的诗句非常多,后人读起来也感到温情满满,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重阳节的诗

关于重阳节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

/uploads/image/2020/11/04/微信截图_20201104111134.png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上片咏节令,“半夜凉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下片“帘卷西风”两句,千古艳传;不惟句意秀颖,且以“东篱”、“暗香”,为“黄花”预作照应,有水到渠成之妙。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重阳节的诗句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____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4、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6、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____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7、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____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8、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____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9、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____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10、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____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

一、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

查看详情>>
3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哪些?经典的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传统节日
重阳节
重阳节的诗句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下面是小编精心挑选的跟重阳节有关的诗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九日》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曹雪芹《螃蟹咏》

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暗凝伫。...

查看详情>>